第43章 危急
- 大明在逃天子
- 青帝一處開
- 2245字
- 2023-05-08 07:52:33
昨天兩處塢堡被清軍炸開的漏洞,一夜的時間,竟然奇跡般的修好了,不僅僅連漏洞都修好了,甚至連表面也看不出任何痕跡。
單獨只是修繕這幾處塢堡,明軍的人力十分充足。
漏洞不僅用磚塊、石塊,混合水泥填上了,外墻也被朱肆特意叫人貼心的用水泥抹平,讓他看起來與別處一模一樣。
原因嘛,也很簡單。
這些地方雖然用火把加溫凝固、但是只有一天的時間,強度肯定不比原來,火炮攻擊這里,也更容易被擊穿,而將外墻抹平,就是為了讓清軍看不出原來的漏洞在哪里。
這點點滴滴的細節,都是在一點點的積累勝勢,不僅如此,那兩處矮墻的缺口也被徹底堵上了,并且在此基礎上加高了一米。
足足一米,由原來的兩米變成三米,這防守的強度就產生了質變。
原先這兩處還可以稱之為矮墻,因為兩米的距離,地面墊一點東西,使點勁也能翻上去,但是三米則可以稱之為矮城,這就不是你使勁就能上去的。
多尼看到這個缺口,徹底破防了。
一夜的時間,清軍的門板沒做出來多少,明軍的墻反而高出了一米,這不由又讓清軍的戰略又有些動搖,想著要不趁著明軍還沒徹底完成工事,繼續強攻。
而正當他們猶豫之際,明軍的求和書又來了,這次明軍的口氣明顯大了,明軍書信上要求稱番,但不納貢,并且還向滿清索要貴州。
并且夸下海口,清軍若錯過這個機會,恐怕就會后悔終生。
多尼被戲耍一番,當然不會上當,讓使者回信,明軍停止修繕工事,清軍才會考慮議和,明軍若是膽敢再修,清軍立馬就發動攻擊。
使者表示這種事情他決定不了,得回去復命。
多尼雖然懷疑使者這廝有詐,但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廝走回去的時候,不僅僅慢如龜速,還一去不復返,回來復命的自然也不是之前的使者了,而是清軍被捉住的奸細。
朱肆的回信的內容也簡單,自己可以考慮。
明清兩軍,雖然使者不斷,但是動作卻沒停,明軍本就是在拖延時間,這個時候更是加班加點修繕工具。
清軍這邊也是瘋狂打造器械,沒有木材,把軍中能拆的都拆了。
眼看著明軍的城墻越修越高,清軍雖然急得跳起來,但是終究還是忍住了,想著眼前這些塢堡既然必須要拔除,就算那些矮墻再修高一點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清軍雖然自我催眠,但是當時間又過一天,看著原來的矮墻變成了四米多高的城墻后,再也不能自欺欺人。
沒準備好就沒準備,強攻這些矮小的塢堡,怎么也比攻擊那些塢堡強。
于是一狠心,開始強攻,這次清軍明顯有備而來,其強度比之前兩日,不可同日而語。
而明軍這邊做的更狠,將那東西兩處缺口,相連的塢堡大門用水泥磚塊都給堵上了!
意為不死不休!
他們就不打算出去,清軍要想攻陷這幾座塢堡,就只能攀墻,別想著從大門攻入。
大戰開始,清軍認定了要從這兩處缺口強攻,那就把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這兩個地方。
火炮,投石車,云梯,遁車之類的統統都用上。
紅衣大炮開始無情的朝這兩處缺口宣泄火藥,清軍發起狠來也是可怕,也是不管不顧,晝夜攻擊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
兩處缺口的矮墻也不是鐵做的,由于是才修建的,水泥沒有完全干透,沒有之前穩固,兩處缺口被大炮轟開了,很快清兵就如同潮水般涌了過來。
在付出的慘重的代價后,清軍順利的拿下了缺口處的矮小塢堡。
接著就是來到那條鋪滿木材的深坑中,清軍這時有備而來,耗費巨大代價用投石車投擲火油。
明軍見狀當然不會傻的待在那個地方,退到了后方的陣地。
清軍見狀也不氣壘,也不攻占這個地方,而是直接點燃,所幸將這里燒個一干二凈,然后再架橋殺過去。
就是打呆仗,就是拼誰血厚。
清軍與明軍被這條火帶徹底隔絕,也就暫時停止了攻擊。
雙方清點了人數損失,僅在東線明軍傷亡三千,清軍傷亡一萬三。
清軍雖然損失極為慘重,但是成功的搶占了一處矮墻,可以將其當做據點,一點點的把刀子捅進明軍的心窩。
明軍吃虧在人數和火炮上,清軍又如此集中使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火勢燃燒完畢,清軍架起云梯,鋪成木橋,頂著明軍的火炮和箭矢進攻,隨著清軍不斷墜落,最終將這條長坑徹底填滿,也就不用需要云梯,清軍直接踩著尸體開始進攻。
深坑之后,等待他們的是一條巨長,足足有七八里長度的矮墻,兩米多高。
這幾天的時間,足夠明軍重新修好防御工事,事實上現在明軍在前方交戰,身后的防御工事從來沒有斷過。
明軍雖然憑借地利占據了優勢,但不得不說清軍這次攻擊打到要害的地方了。
防御工事再怎么修,缺口依舊是缺口,其防御力比成型的塢堡差多了。清軍又占據火器優勢,兩相對比,明軍能堅持到現在算是十足的頑強。
換做平時,明軍還沒這樣的士氣。
原因嘛,一是天子加持,二是身后還有昆明,又不是山窮水盡的時候,在這里多廝殺一刻,日后防守昆明也要輕松許多。
但是朱肆不這樣看,他坐鎮昆明,每一刻都在城墻上用水晶磨成的望遠鏡觀察前方的戰斗。
自古守城重在人心,只要守城方有足夠的決心,敵人往往是很難攻克,打個幾年都打不下也是很常見的例子。
所以這種重鎮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被叛徒出賣。
朱肆之所以贊同李定國將塢堡修到三十里外,為的就是這人心。
他知道明軍之所以還有這樣的士氣,這樣的頑強的斗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再他這個天子同甘共苦,鼓勵士氣,而是在于他們身后還有退路,還有一個昆明。
但若是昆明被圍困,成為了孤城,這可就不一樣了。
因為大明外面可沒有多少勤王的軍隊,唯一還有一點野戰力量的就是馮雙禮,他手里還有小一萬人,杯水車薪不說,重要的是這位歷史上可是投降了清朝的。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朱肆都不會將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大明也不會有人將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一旦被圍困,外無援軍,人心必定浮動,清朝再加以威逼利誘,明朝許多人未必不會做出一些鋌而走險的事情!
歷史上,他朱肆周圍這些人投降清朝的可不少!
天知道他們那時候會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