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黃泉(下)
- 孔織
- 晏九
- 2028字
- 2008-10-10 10:28:37
閻王見孔織已經(jīng)拿定主意,只好點了點頭,然后從抽屜里取出鑰匙,從腳邊的保險柜里取出書本大的一只小盒子,里面放的是一件超薄的七彩絲衣。根據(jù)他的介紹,絲衣又稱“天羅護魄衣”,是佛門寶物,化入肉身,能夠化解百毒,同時還能夠讓人沒有痛感,修復受傷的身體。雖然聽著有點像神話,但孔織還是選擇了相信,連地府都到了的,怎么還敢說自己不信神佛。
閻王卻羅嗦個沒完,一再強調(diào),佛衣只算是借給她,百年后要收回的。看來確實是件寶貝,否則他也不會如此計較。
事情終于得以解決,地府諸人送走了孔織,都松了口氣。
孔府,賞星齋。
孔織慢慢地睜開了眼睛。
房里點著燈,已是深夜時分,任氏坐在床邊的小凳子上,右手支著頭小寐。他臉色非常憔悴,七天時間就如同老了十歲般,雙頰深陷,鬢角斑白,仿佛大病了一場。
孔織消化腦中的記憶碎片。任氏,名有風,出身小吏家庭,十六歲嫁進孔府,成為文宣公孔蓮的第三房侍室。十七歲生小孔織,今年不過二十七歲。
孔織想到再也無緣見面的父母,心中一陣絞痛。“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有個與自己心理年齡一樣大的老爹實在可笑,但她還是被任氏流露出的舔犢之情所感動。她知道,眼前這人就是自己在這個異世最親的人了。
根據(jù)腦中的記憶顯示,這里并不是歷史記載的任何朝代。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傳說到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帝國這段歷史和孔織熟悉的歷史一樣,呂后當政后就有所不同。
呂后女主臨朝,改國號為“尚”,并派人在海外仙山求得雄子樹,開啟了男人生子的女尊時代。稱帝二十年后,呂帝病逝,鳳后嫡出的榮威公主繼承皇位,遷都洛陽。尚朝傳二十四世,外戚弄權(quán),天下三分,北齊、西秦、南楚并立。三百年后,北齊第十一位國主昌德女王統(tǒng)一三國,定都洛陽,建大齊帝國。又傳十五世,狄人入侵中原,各地藩鎮(zhèn)割據(jù)。諸王做大,發(fā)動了六王之亂,京城淪陷。西北大將軍姜瑞發(fā)兵勤王,率部攻回京城,最后在城外被手下諸將“黃袍加身”擁上帝位,定國號為“華”,史稱“華太祖”,傳八世至今上慶元帝。
孔織的母親孔蓮是孔子嫡支第四十七代后裔,從母姊那里繼承文宣公的爵位。尚朝立國后,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對儒家孔圣人的封賞不斷。除了在孔丘建孔廟、孔林外,還封孔氏第十代嫡支世襲爵位,并且在京城賞了府邸。對于孔氏家族“萬世師表”這個活招牌,隨后的歷朝也尊崇有加。因此,孔氏一族,千年不衰,傳到孔蓮已經(jīng)是第四十七代。
孔蓮的母親孔珍生前是慶元帝太傅,共有四女一子。
長女孔蘭,娶慶元帝同父兄康和郡君為夫,二十歲襲爵,六年后病逝,只遺獨子孔良仁,無女,傳爵位于二妹孔蓮。孔蘭去世后,康和郡君拒絕了慶元帝回宮養(yǎng)護的提議,像個平常人家的主夫一樣,侍奉公公,教養(yǎng)兒子。
孔府嫡長孫孔良仁守孝三年后被皇帝姑姑指婚給將門長女,只等成人禮后出嫁。不想邊疆亂起,少將軍率領五萬京城子弟兵遠征。大公子等了三年又三年,只等來一壇骨灰和一片染血的戰(zhàn)袍。那人已在戰(zhàn)場上重傷而亡。那人雖然帶兵勇猛,卻溫柔善良,臨死前還不放心京城素未謀面的未婚夫,知道自己不行了,不愿意耽擱他的青春,用血在戰(zhàn)袍上寫了退婚書。十八歲的大公子收了退婚書,卻也換下華服,梳起主夫發(fā)式,心甘情愿地做起了望門寡夫。
次女孔蓮襲了母姊的爵位,成為文宣公府的當家人。她共有三房夫侍,正房楚氏是南安侯府的嫡出,兩人生了長女孔紋和次女孔繡:孔紋二十歲,在國子監(jiān)擔任直講,兩年前成親,迎娶的是姑姑家的表兄小楚氏;孔繡十一歲,去年元服。二房范氏,長孔蓮五歲,是孔府的家生子,被老太君調(diào)教出來做了孔蓮的一侍。楚氏進門時,他已侍候孔蓮好幾年,由于長年喝避孕湯壞了身子(世家規(guī)矩,正夫進門前,侍室不能懷孕),一直沒有生育,孔蓮卻始終很敬重他。三房任氏是在孔蓮三十歲那年進門的,老太君看她子息淡薄,而立之年膝下只有一女,就選了才行了成人禮的良家子給她做了三房。任氏入門未到百天,楚氏查出身孕,闔家歡喜;半年后,任氏也懷了孕。二小姐、三小姐相繼出世,老太君樂得直管任氏叫“福人”。
三女孔菊,孝廉出身,在禮部擔任員外郎,成親后在公府西側(cè)蓋了宅子。那邊被公府眾人稱為“西府”,這邊也就成了“東府”。
四女孔竹,很少有人提起,只知道少年離家,定居長安,擔任長安書院院長。
孔織覺得好笑,什么“東府”、“西府”,簡直就是女尊版的紅樓夢。孔繡這位二小姐就是人見人愛的“寶玉”,自己扮演的就是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賈環(huán)”,大公子就是值得人敬重的“李紈”,大小楚氏就是“王夫人”和“鳳姐”,老太君就是“老祖宗”。還好自己的這個同齡老爹性格良善,不像惡俗的趙姨娘那樣惹人嫌。想到這些,孔織一陣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