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是村里的三好學生,算數,農事,廚藝樣樣精通,他寫的文章還獲得過村里的文章評比二等獎,同時也是班里最積極進取的一位學生。猹先生也是對這個少年寄予厚望的,給了他許多關照,一方面可憐他父母外出打工,他自己要一個人扛起家庭的重擔,另一方面他欣賞少年的拼勁。認為少年“有他當年的風范”。少年最大的夢想是努力讀書,長大闖蕩一番事業回來建設家鄉,但作為一個孩子,他也想體驗一下城市的繁華。
吳凡是一個有著不同尋常憂郁氣質的孩子,不怎么愛笑,性格內斂。一次回家的路上偶然遇到了看瓜地的劉傻子和在一旁看書的王胖子,劉傻子遞瓜給他,他不要,反而對一旁讀書的王胖子來了興致,王胖子察覺到也沒在意,繼續津津有味地自顧自讀著書。吳凡見狀也不知從哪拉來一個板凳,坐下來湊過去看。王胖子也默契地把書放到腿上,攤開書頁讓他看。兩人就這樣看了一個下午的書。劉傻子見沒人理他,像是受了委屈一樣埋過頭在一旁吃瓜。
吳凡和王胖子因為一本書結了朋友,此后吳凡經常去找王胖子借書,王胖子也樂意借給他。少年通過書了解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不同于自己生長的小村莊,書中描寫的仙俠世界令他向往。轉世重生的離奇命運叫他沉醉。可最令少年神迷的還是那書中描繪的一幕幕都市紙醉金迷的繁華景象,如果有可能,他多么想親眼見識到都市的繁華呀,在他生日這天,他的愿望實現了。
這天一個叫“變形記”的欄目組不知怎樣找到了這個村莊,想找一個村里最優秀的學生來參加節目體驗城市生活。村長第一時間想到了吳凡。村長希望能幫少年實現他的愿望,于是想把唯一的參加名額讓給少年。
村里人也都是同意讓吳凡參加這個節目的,可令人不解的是平日對吳凡照顧有加的趙瞎子卻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參加這個節目的,趙瞎子教育學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他知道這些村里的孩子基本上升不到高中就要去幫父母下地做農活。他也知道知識改變命運自己無權干涉學生的選擇,但他不想自己的學生過早被城市的功利污染。
“吁嗟鳩兮,無食桑葚”“此行是兇非吉。”
可一貫相信趙瞎子的村民此時卻一反常態,還是一致同意了吳凡參加節目。就這樣,吳凡在欄目組來的第二天踏上了都市之旅,出發前,這個有著憂郁氣質的孩子竟破天荒的笑著和自己的老師道別:“再見了,猹先生”聽到這話的趙瞎子突然感覺心里酸溜溜的,把掛在嘴邊那一聲珍重又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