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橋古代史(第十四卷):晚期古典世界:帝國及其繼承者(425—600年)
- (英)埃弗里爾·卡梅隆等
- 2914字
- 2023-03-30 22:59:59
序言
《劍橋古代史》1938年版將世界古代史的結束時間定在公元324年,但本次修訂版則將這一時間推延到6世紀末,其中原因已見于第十三冊的序言。不列顛史學家對“古代晚期”的發現落后于大陸學者,因為這個歷史介于“古代史”和“中世紀史”之間,這給研究帶來了不便。然而,1964年,A.H.M.瓊斯(A.H.M.Jones)出版了《晚期羅馬帝國(284—602)年,社會、經濟和管理概說》(The Later Roman Empire 284-602.A Social,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Survey),在英語世界對這一時段的政治和制度做出了權威性的敘說,這本書出版7年之后,佩特·布朗(Peter Brown)又出版了《古代晚期世界》(1971)(World of Late Antiquity),對這一歷史做出了全新的描繪。
瓊斯主要采用了法律文本、官方文件和政治史文本對晚期羅馬國家進行了出色的敘述,盡管某些地方不可避免地不清晰;布朗主要利用了圣徒行傳、異教徒著作和基督徒作品重建了精神文化領域生動而略帶緊張的爭論。稍晚,緊隨法國和意大利學者之后,大量且不斷增多的關于這一時期的考古材料也被運用到研究領域。這些物質材料有力地證明,至少在東地中海世界古代晚期不完全是古典時期的延續,而是一個富庶、繁榮的特殊時期。
我們希望本卷能夠充分反映和利用此前關于“古代晚期”的研究成果,更希望它能夠反映迄今已知在研究這一歷史過程中所使用的豐富多樣的資料和方法。本卷由多位作者合作而成,它不可能像僅僅由一位作者完成的那樣結構嚴謹、思想統一,我們作為主編也不希望放棄各位作者的觀點和偏好。多位作者當然也有其明顯的優點。同一位作者不可能既熟知6世紀的不列顛又精通埃及歷史,既熟知古代晚期的圣徒又能充分理解蠻族軍閥。這就需要眾多的專家學者一起才能對這些特殊領域做出詳細的介紹。再者,觀點和方法的多樣化本身是現代學術研究的特點。因此,本卷并不追求形式和思想上的統一,而是盡量保留這些差異性。
本卷起始和終止時間確定為約425年和600年。這個時間仍然屬于傳統范圍,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對這一歷史時段進一步細分。不過,“5世紀20年代”應該是一個更合適的歷史分期點。在西部,汪達爾人于429年入侵非洲,導致羅馬帝國的資源和影響急劇下降,與此同時,在東方,30年代匈奴人實力的增長則是一個明顯的變化。在史學史上,奧林匹奧多洛斯(Olympiodorus)的《歷史》殘篇結束于425年,此后的歷史由Priscus續寫,但他主要是從君士坦丁堡的角度進行寫作,與此同時,東方的宗教史家,如Socrates、Sozomen和Theodoret,并沒有全面敘述基督教論戰、431年以弗所宗教會議等歷史,而把這一任務留給了繼承他們事業的Liberatus 和 Evagrius?!?00年左右”是本卷的終止時間,也是整個“劍橋”世界古代史的終止時間,還是我們設定的“古代晚期”結束的大致時間,因此,這也需要加以說明。在西部,從政治的角度看,設定一個更早的終止時間顯得更簡單:或者是5世紀末,此時西羅馬帝國明顯衰落,或者是550年左右,此時意大利的東哥特王國滅亡、高盧的法蘭克王國建立并穩固下來。但從文化角度看,“古代晚期”的時間更長,直到600年,羅馬教俗貴族長期延續,為此提供了證明。這一點還得到了Henri Pirenne及其他學者的證明,Henri Pirenne在1937年出版的Mahomet et Charlemagne 中認為羅馬經濟在5—6世紀一直延續不斷,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現代少數學者的支持。
在東方,選定600年左右作為古代結束的日期更為簡明,盡管最新觀點主張“古代晚期”的下限推延到750年,甚至更晚?!?00年前后”這個時間也得到權威們的認可,瓊斯的作品到602年莫里斯(Maurice)皇帝去世時戛然而止。學者們也許會爭論東部帝國是不是在更早時候就開始了衰落,是始于541/542年的大瘟疫,還是始于本世紀末斯拉夫人、阿瓦爾人入侵巴爾干?但人們一致認為7世紀早期的波斯戰爭和阿拉伯征服深刻而永久地改變了東方的政治格局,同時也帶來了政治、社會和經濟秩序的劇烈變動。這一劇變進一步導致了宗教、文化和民族身份的變化,塑造了一個阿拉伯和伊斯蘭化的近東、北非,并永遠地毀滅了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政治、文化共同體。
盡管不乏有力而生動的證據證明在生活領域古代方式一直延續到公元600年左右,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是5世紀西部地區發生了巨大的政治和軍事突動,它們驅動羅馬帝國的很多地區走上了新的歷史征程,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地方性的身份認同。進而,在文化和社會生活方式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差異,甚至在政治一統的東部帝國也出現了類似情形。我們希望本卷,尤其是在涉及地區歷史發展的(第四)部分,不僅說明5—6世紀羅馬世界維持古老的統一和自我認同的方法,同時說明從脫離古代生活方式、碎化成一個個單元的途徑。
本書前幾卷只覆蓋了羅馬的歷史,與此不同,后兩卷主要研究“古代晚期”,更多聚焦于東地中海而不是西地中海世界。這兩卷的部分篇章集中于4世紀東部特殊政治模式的建立,因此,許多政治事件不僅發生在西部也見于東部。它記述了東部帝國在5、6世紀逐步控制國家政治和壟斷精神世界的過程。西部最早的蠻族國家,大多數在理論上還屬于羅馬帝國,但在476年之后,羅馬權力中心轉向東部。進而,6世紀,東部帝國憑借財富和軍事實力將西部納入囊中,東部皇帝查士丁尼發起收復失地運動,征服了汪達爾非洲、東哥特意大利和部分西哥特西班牙。本卷集中于地中海且側重于東部地區實際上既偶然,又必然,它是《劍橋古代史》寫作計劃的必然結果,同時又要與《新編劍橋中世紀史》相銜接,于是就產生了這樣一卷,它覆蓋500—700年間的歷史,兼跨古代史和中世紀史。
《新編劍橋中世紀史》從后來的歷史發展來看本質上必然是一部歐洲形成史,只在局部地方涉及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地中海地區的歷史事件和發展過程。相比之下,《劍橋古代史》從古代史的角度看必須堅定地聚焦于地中海世界,而在某種程度上將北歐邊緣化了。
本卷的編撰確實是一次集體冒險,當然,結果既令人愉悅又很有教益。三位主編一起商量了全書的架構、主題和各章的篇幅,共同遴選、分派了各章的作者[初期得到了約翰·馬修斯(John Matthews)的幫助]。三位主編最后全部通讀和修正了各章的第一、第二稿。
我們要特別感謝各位作者,他們用精練的語言濃縮了他們淵博的知識,謙虛接受我們的驅促和建議。我們從他們寫作的各章中學到了很多很多。我們要特別感謝那些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在最后才參與本項工作的作者,他們無一例外地圓滿完成了各章的寫作。我們還必須感謝那些迅速提交作品的作者,他們提交之后不得不耐心等待那些承擔了本項繁重工作、努力寫作的知名專家。
另外,主編們很樂意借此機會向巴巴拉·赫德(Barbara Hird)表示衷心的感謝。她重新修訂了索引部分,為《劍橋古代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了仍在寫作的第七卷第一分冊和第十二卷之外,她修訂了第五到第十四卷的所有索引。她精心細致、富有智慧的索引將分散在各分冊中的相關內容搜羅到一起,方便了讀者使用。
各位主編和所有作者還要向為我們提供珍貴資料的個人和機構表示感謝!
最后,我們要向劍橋大學出版社的Pauline Hire表示由衷的感謝,感謝她提供的所有幫助。她從1970年就參與新編劍橋世界古代史的編寫工作,盡管我們在學術上有多次的改變和調整,她都表現得無比耐心和樂于助人。新編《劍橋古代史》出版了,盡管我們心里仍然惴惴不安,但我們仍然要祝賀她終于走完了從第一卷的“地質年代”到最后一卷的600年這樣漫長的旅程。新編《劍橋古代史》的編寫和組織工作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它的順利完成要歸功于Pauline的高效、善良和堅持不懈的工作。
A.C.
B.W.-P.
M.W.
(祝宏俊譯 張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