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以我看來,子義兄是詐降
- 三國:開局勸劉備茍住
- 螞蟻小國王
- 2493字
- 2023-04-20 12:01:00
周興帶著一些錢糧和肉再次來到太史慈家,見到了太史慈的老母親。
“阿母,有子義兄的消息了。”
“如何?”老婦人急問。
“他……”周興遲疑著沒有說下去。
“我兒戰(zhàn)亡了?!”
老婦人頓時呆住,神色黯然的看著周興。
周興搖了搖頭:“不是,子義兄沒死。”
“那他究竟如何了?”
老婦人臉上微喜,但她看得出來,對方這么遲疑沒有直接說出來,肯定是兒子出事了。
周興又猶豫良久,在老婦人的注視之下,終于說道:“子義兄為逆賊孫策所擒,如今已降了孫策!”
看著對方滿臉惋惜之色,而且對方是劉備極為信任的軍師,老婦人相信這不會是假消息。
“我兒降了孫策!怎么可能呢?!”
老婦人顯得非常失望,不敢相信。
“揚州牧劉使君兵敗逃往豫章郡后,子義兄獨身留在丹陽郡,募集了數(shù)千人,自稱為丹陽太守,想要為劉使君擊退逆賊孫策。可是逆賊孫策親率大軍來攻,子義兄力戰(zhàn)不敵,為其所擒,因此而降。”
周興故意把逆賊與孫策相連起來,好讓老婦人的心里對孫策有所反感。
他說的也沒錯,劉繇是朝廷任命的揚州牧和振武將軍,孫策帶兵來攻打,這與謀逆無異。
老婦人呆立不語,想不到自己的兒子竟然投降了攻打劉使君的孫策!這個結(jié)果讓她難以接受。
“阿母,以我看來,子義兄是詐降。”周興又說道。
“詐降?!”
老婦人對周興的話感到意外,卻又很希望這是真的。
“不錯,阿母是否記得,子義兄當年為何離開家鄉(xiāng)避往遼東?據(jù)我所知,當年子義兄身為郡吏,奉命往洛陽遞送表章,在朝廷公車門外詐取州吏表章而毀,因此才往遼東避禍,由此可見子義兄善于使詐。所謂兵不厭詐,子義兄兵少,身為逆賊所擒,而壯志未酬,況且大丈夫能屈能伸,因此才會假降孫策,伺機脫身,否則以子義兄之忠肝義膽,豈肯輕易委身于逆賊!”
中平三年的時候,太史慈二十一歲,當時是東萊郡的郡吏奏曹史。東萊太守與青州刺史不和,而朝廷的規(guī)矩是,若是州與郡有爭議又難以分辨對錯,誰先將表章送達朝廷,朝廷就會支持誰。
當時州里先派人送了表章去洛陽,東萊太守知道之后派太史慈日夜兼程趕去洛陽,到了洛陽皇宮公車門外,也就是專門遞交表章的地方,剛好看到州吏正要遞交表章。
太史慈當即上前詢問,說你是來遞交表章的嗎,州吏不知道他是郡里派來的東萊人,見他相問,以為是朝廷的人,便把表章交到他手里。
結(jié)果太史慈拿到表章之后,立即從懷里拿出小刀,將表章毀壞,然后勸說州吏跟自己一起逃亡。然而出城之后,他又偷偷返回城里,將郡里的表章遞交上去。
刺史后面再派人去補交表章,卻已被太守占了理,因此怨恨太史慈。太史慈怕遭到刺史報復,只好逃往遼東避禍,正是因為此事讓他得以揚名。
這個事情太史慈的母親當然清楚。
現(xiàn)在周興說出來,讓她覺得對方所說很有可能。
自己的兒子確實善于使詐,在北海助孔融突圍去平原求援的時候,他也是使詐才能出城。
或許真如周興所言,子義是詐降!
“阿母,據(jù)揚州傳回來的消息,曾經(jīng)有人勸劉使君拜子義兄為大將,然而劉使君不聽,僅是任用為偵候。劉使君重名輕才,因子義兄非世家名士而不能重用,非識人之君。以子義兄之才,若為大將,那逆賊孫策必不能勝。”
周興繼續(xù)說道:“子義兄如今詐降,脫身之后必會再助劉使君,而劉使君不能重用,只怕子義兄是徒勞而無功。而今東萊太守鎮(zhèn)東將軍劉玄德府君,寬厚弘毅,親民愛士,知人善任,又有匡扶天下平亂安民之志。以子義兄之才,若能輔佐劉府君,必將盡顯其能,與劉府君一起平定天下之亂,使天下百姓得安!”
“而且,今日剛剛得報,遼東太守公孫度遣兵一萬,已經(jīng)出兵,將要渡海來攻東萊,此刻正是劉府君急需人才相助之時,阿母不如勸子義兄歸來,與劉府君一起保護東萊,匡扶朝廷,平定天下!將來有功,或可位任將軍,爵封列侯!”
老婦人驚問:“遼東兵要來攻了?”
周興答道:“正是,不過阿母放心,劉府君拼死也要擊退敵兵,保護東萊百姓不受其害!”
老婦人想了想,說道:“我夫君早亡,子義少時,我常教他男兒當仗劍匡佐朝廷,扶正反亂,要有忠君護民之志!如今劉府君為東萊百姓剿滅賊寇,又減稅免賦,收納流民,其護民之志,待民之仁令人贊嘆!子義若能回來相佐自然是好,可他遠在揚州,我如何能勸他回來?”
周興心中暗喜,說道:“阿母,此事容易,可讓族中可信之人趕去揚州,面見子義,暗傳阿母之言,如此子義兄必歸。”
老婦人聞言大喜:“如此甚好,既然遼東兵馬已經(jīng)出兵,此事不宜遲,我這就找族人去揚州,讓子義早日歸來佐助劉府君。”
當即,老婦人找來一位名叫太史原的族中之人,詳細交待一番。
這個太史原與太史慈年齡相當,二人從小相交頗好,是值得信任之人。
周興對太史原也交待了些事情,主要是一口咬定太史慈是詐降孫策,叮囑他到了揚州之后,注意不要被孫策的人發(fā)現(xiàn)他的意圖,讓太史慈尋找機會脫身而歸。
同時派了兩個人跟著同去,路上好有個照應。
送走太史原,周興拜別太史慈母親,回到城內(nèi)。
周興把自己跟太史慈母親的說辭向劉備說了,之所以要說太史慈是詐降孫策,是要給太史慈一個臺階下,好讓他來投劉備之后,別人也無可非議。
劉備聽說之后,心里其實也愿意相信太史慈是詐降孫策,如果真是這樣,那他歸來相投的希望就很大了。
王脩和李業(yè)果然都是精干之吏,只用三日時間,就將近海的百姓,包括津口十里之內(nèi)的百姓,全部遷到黃縣城里暫住,還將百姓的糧食和牛羊豬狗都搬來了,可以說是不遼東兵留下一點可食之物。
而百姓也非常配合,畢竟日子剛剛有了盼頭,他們可不想自己又遭受劫掠。
十日后,遼東兵馬已經(jīng)到了遼東郡最南面的海邊渡口,準備渡船過海。
東萊郡內(nèi)的百姓聽聞消息之后,數(shù)千人帶著刀劍弓矛或是鋤頭棍棒涌來黃縣,想要協(xié)助劉備擊退敵兵。
這些人對付同樣為烏合之眾的賊寇或許還行,對付有騎卒的遼東兵,如果讓他們上陣,那就只有被屠戮的份。
劉備肯定不會帶他們?nèi)ィ翘暨x出三千名壯漢,由縣令王脩統(tǒng)領,讓他們留在黃縣城里協(xié)助守城。
又過一日,探兵慌急回報,遼東兵馬開始登船渡海。
劉備當即下令,留下一千三百兵由麋芳統(tǒng)領,與王脩統(tǒng)領的三千百姓一起守城,同時留在城里的還有麋竺和簡雍。
劉備則是帶著關羽張飛,還有周興和李業(yè),率領五千兵馬出城,趕到離津口十里處筑壘安營,等待遼東兵馬登陸。
此刻劉備有一點擔憂,擔憂遼東兵馬過于強悍,自己難以取勝。
同時又有一絲興奮,期待著自己能俘獲遼東騎兵的戰(zhàn)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