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洗手間的路上被四二班的孩子堵住我以為她們是簡單的與我打聲招呼而已。誰知,她們突然問我:“老師,你是不是放棄我們了。”
她們像是要哭了,我也震驚到無法言語,我也想流淚。
我不知道怎么說,又該說什么。就很揪心。沒有人想被放棄。我就問:“怎么會呢?老師怎么會放棄你們。為什么會這樣想呢?”她們們很委屈,近乎質問。問我為什么不去看他們,也不給他們上課?我只能告訴他們,我在備課。是的,備課、微格、上課。連上課也不是用四二班。更多的是一種無法回應他們期待的愧疚。
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來這里學習的學生。可我看到的,學到的,卻太少實踐到他們身上。短短的時間就和他們建立聯系,也會使我擔心,就像他們害怕我放棄他們一樣。
“害怕被放棄”是一種怎樣的心理呢?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理?好難過。我也被放棄過,不想讓他們也產生這樣的感覺。可還有半個月的時間,我還是會離開。我也不喜歡分別時的感受。此時我的心理,簡直比孩子還要像孩子。
我沒有特別的帶四二班,僅用我這么些時間做觀察……“老師,我們班是最吵的班!。”“老師,你對我們不要有太多期待。”“老師,我們班很差的。”他們,到底是以什么樣的心情才對一個陌生老師說出這樣的話?他們會對自己的班主任說嗎?會對自己的科任老師說嗎?這樣消極的心理暗示,會不會使他們不敢繼續前行呢?我只能對他們說:“未來是不可知的。成績不能作為衡量一個人的標準,沒有人天生什么都會,你們也不差,只要你們愿意學,學習就會讓你們進步。”
這件事情過后,我也有很多問題想問他們的班主任L老師。
我跟LZ說,我不想帶班。其實我才是什么都擔心的那個。我就是害怕看到他們對我說,說自己很差勁,我好像看到了當年的自己。而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又無法為他們做些什么。無法回應的期待,才令人難過。
產生羈絆,是讓人無奈的事情,但是謝謝他們。
——2021.11.26星期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