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廬州安氏

眾人正圍著小嬰兒說笑。只道安氏如今在廬州也算興旺,可跟著安家二老爺一家子住在一起,說是兄弟連枝,實則不如四海他人,日子也不得清凈。

原來那安氏祖籍冀州,隸屬北朝。直到安顏的曾祖安隸南,年逾三十,在家功名無望,六親無靠,便只身一人赴臨安趕考。誰料世事浮沉,那安隸南多年埋沒,遠赴他鄉,竟一朝高中榜眼。安氏一族因此舉家南遷,從此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安隸南仕途通順,三入內閣,封太子少傅,一品榮休,屬實寒門典范。其子安瀾年方二十便高中進士,從越州榮縣縣令一路遷升至廬州知府。可誰知安氏一族的氣運也就在廬州逆轉。

說來那安瀾多年不育,只好在越州抱養一子,名安松。到廬州后,安夫人才誕下一子,名為安柏。誰知此子不肖祖宗,是個經史子集一竅不通,遛鳥逗狗樣樣拿手的禍害。十五歲時便在勾欄院為個妓子與當地鄉紳斗氣,叫人把那豪紳打了一頓。

哪料那被打的鄉紳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轉身就托人往朝廷參了一本,告安瀾教子無方,縱人行兇。安瀾因此被圣上訓斥,一氣之下竟臥床不起。那混賬安柏趁老父臥床,溜去賭坊與人豪賭,喝醉了酒,把自家在廬州的田畝、地產一概輸了個干凈。當晚就把安瀾氣得吐血,不到半月就過世了。

安瀾過世的原由不堪說明,朝廷也未給任何撫恤。好在養子安松爭氣,出了孝服,赴京趕考再登金榜。朝中一些故人念著安隸南舊日提攜之恩,力薦安松回廬州陵安任知縣。原想著安松回廬州,安氏一族也能中興。誰曾想安老夫人覺得丈夫早亡,養子太出息,唯恐親子受打壓,便暗地使了損人不利己的陰招。

她先是叫人在鄉野尋了個農夫家的女兒許配安松。那女子姓陳,家中排行老幺,是個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村姑。安老夫人想著,安松沒了強勢的岳家,再取個沒見識的村姑,料想將來也翻不出什么大浪。再而后,老太又仗著祖上的風光,托人往上遞話,只說安松如今出息,不思舊恩,不孝順她這個養母。那些貴人們想著老太太守寡不易,便斥責安松,令其在家思過。

這便是安顏幼年時的處境。祖母歹毒,親戚刻薄。父親安松被朝廷斥責后,一直閑賦在家,再無大志,惟好孔孟之學。然而家道中落,人口又多,竟也漸漸開始為柴米發愁。好在母親陳氏是個耿直潑辣的。她豁出臉面,將安家僅剩的一副象牙牌九典當了百兩紋銀。拿著銀子奔回娘家,只說要承包個山頭,種些桑樹、茶葉、果子,春秋兩季也好有個收成。叫家里父母兄弟幫著照看,到了收成日子,也能有個分紅。那陳家倒也知道好歹,既幫了自家妹子又能拿錢,何樂不為。

陳氏這般盤算,倒也實施的順暢。只是苦了安顏和弟弟安知這倆孩子。平日里,安顏和安知跟著父親讀書,每過半月就跑去山頭,安知運貨,安顏算賬。姐弟倆配合得宜,倒是幫了陳氏不少忙,而安松也能一如既往地擺他的老爺架子,清閑度日。

慢慢地,那安家就脫了陷入貧困的命運。再說回安二老爺安柏,一生浪蕩,流連花叢,耗盡家財,成婚不久就染花柳病死了。安老夫人難過不已,直罵養子搶了安柏的福氣,克死了他。不到半年也就跟著過世了。安家嫡系只剩安柏的妻妾和一雙兒女。只是這一雙兒女也是一事無成,極為蠢鈍的,索性賴著安松一家,衣食仆婦盡數靠他們補給。

往事難提。安大老爺見廳里的兒女如今都得了不錯的前程,堪慰平生。兒子安知雖說只是個舉人,但靠著祖宗蔭庇也在混了一官半職。如今朝廷有恩,又要升任姑蘇漕運監兌了。“報~老爺,大爺,朝廷的調令到了,正叫大爺去縣府聽旨意呢。”看門小廝巧生一聲捷報,讓內廳那幅靈鵲兆喜的繡畫更加熠熠生輝。

人間四月芳菲盡,周家小女的滿月禮才緩緩展開。且不說陵安十里八鄉的士族鄉紳都來拜賀,單是酒席上家釀的女兒紅,就勝過揚州望月樓的瓊花酒數倍。席上文人雅士或做詩詞致酒,或書行草賀喜,更有那精通音律的,撫琴奏曲,以娛眾人。

雖說安顏是出了閣的女兒,可府里上下都知道這大小姐的厲害。此番置辦,從仆人采買、茶酒菜品,再到賓客迎接、安排座席,無一不是安顏親自操辦。說來并非安顏在娘家逞能,乃是家里的母親是窮苦出身,與那些士族大家的夫人小姐說不到一處去。而那盧氏雖說識得些字,卻是個木頭般的性子,橫豎不愛與人說話交際。故而這趟席面非安顏操持不可。偌大的場子,單女眷就擺了二十幾桌,愣是沒出一點兒亂。而男賓外席,多半是沖著“三代及第”的門楣和安家大好的前程來的。周莊晏在旁只是陪酒回禮,反而樂得自在。

席罷,安知和姐夫將眾人一一送回。安顏見賓客已走,趕緊拉著盧氏道:“好弟妹,此番你辛苦。快陪我去廚房再尋些吃食吧,今日下來,我連塊糕餅都沒吃,一會兒沒了奶水,可就苦了我孩兒了。”盧氏笑道:“好姐姐,你坐著,我給你尋些糕餅端來,可要配些酒水?”“弟妹操勞,酒水便罷了,拿些湯水吧,荷葉魚湯最好,若沒有,蓮藕豬蹄也可。”

正當著姑嫂二人說著吃食,安知和周莊晏也回了內廳。只見周莊晏一屁股坐下,捶著后背說:“現下倒不知是腰更酸些還是臉更酸些。今兒我倒是知道了什么叫做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安知聞言笑了笑,拍拍姐夫的肩膀,“姐夫平日里倒也瞧著健壯,怎么這會子撐不住了?等我去了姑蘇,這樣的場面多的是,還有的是歷練的機會。”

安顏坐在丈夫身邊,見他疲累不堪的樣子,也嘆道:“你也不是那當官吃酒的命數。今兒這趟是女兒滿月,你躲是躲不過去的。幸而是在安家置辦,可省了你的力氣,累了我的兄弟。”安知立馬笑道:“大姐,都說女兒出閣就向著夫家了。沖你這句話,下回我外甥女周歲,喜酒還是我辦。”

盧氏在一旁聽著,倒也沒什么表情,只說:“大姐、姐夫,安知下月就去姑蘇。雖說是個人人稱道的神仙地界,可安知在那兒到底沒有根基,不比周家樹大根深。還望姐姐姐夫周全些自家兄弟。”周莊晏嘬了口今春剛出的六安茶,接著盧氏的話回道:“弟妹,這話好說。明日我就給家里的大哥和二姐夫去信,托他們照顧些。下個月我和你們一道啟程。等我和安顏去越州把藥鋪和莊子料理了,再去姑蘇與你們匯合。”盧氏聞言,面露欣喜,連忙施禮回謝。

眾人正閑聊,兩婆子扶著安老太入了內廳。安老太也不落座,對著仆人道:“把大老爺請來,我們主人家有話說。下人都出去,不許靠近了偷聽。若有不識好歹的,胡說了什么,我一并發賣了,讓你們當一輩子叫花子去!”

安氏姐弟見母親如此,想來事情不小,當即交換了個眼色。片刻功夫,安大老爺捧著一個黑紅的漆盒進來,主位落座后才看了看兒女夫婦四人,正色道:“安家走到如今,實屬不易。祖宗基業,數度沉浮。廬州的氣運,咱們家算是走盡了。姑蘇是數得上號的好地界。人說上有蘇杭,下有天堂。樹挪死、人挪活,也是時候給你們的子孫后代尋個興旺發達的好去處了。”

盧氏聞言,心知這是一家子興旺的大事,自沒有她說話的地方,但不用在廬州伺候公婆,確實叫她欣喜。周莊晏是女婿,雖說女婿是半子,但也是外人,不好冒然插嘴這舉家搬遷的大事。安知安顏姐弟互看一眼,立刻心領神會。安知便道:“父親思慮周詳,可是有什么打算,好叫兒女知道。”

安松見兒子面色略帶猶疑,知他謹慎,坦然道:“這盒子里是我和你母親在廬州掙下的產業。原來安家的那些祖業,泰半都在我那養母手里,而今也被那房敗光了。養了他們一家子老小二十多年,斷不能再叫你們再被這些個東西拖累了。”

說罷,安老爺將漆盒里的銀票、地契盡數拿出,交與安知,摸了摸胡須,又道:“凡安家祖產,我們這房一分不要。金銀玉器、字畫古玩,凡我養父留給我的,挑一半帶走,一半留給二房。連帶著這套祖宅,都盡數歸他們。往后他們是死是活,都用不著你們管。論理,那對蛀蟲也是你們的堂兄弟。可如今他們當我的祖宗也當了二十年,我那九泉下的養母也說不出什么了。就算是到了閻王地界,她要告狀,我也是不怕的。”

安松說地氣憤,倒叫安顏一時間酸楚難耐。她幼年起便白天讀書習字,晚上算賬理事。父親仕途不順,皆是祖母挑撥,反倒怕背不孝之名,不敢反駁半句。

安老太拍了拍安老爺的手道:“你這輩子算是咬牙過來了。瞧著如今兒女們都爭氣,往后的日子也有盼頭。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今日兒女都在,把話全說明了吧。”

安松看著老妻,想來慚愧,倒是叫她一個不識片字的人替他遮風擋雨半生,沉吟許久,方說:“這盒子里的文契盡數典了,折回的銀票都帶到蘇州。我叫人在松陵一帶尋了良田百畝,余下茶山、桑圃、果園、酒窖各一處。待我們到了姑蘇便能一一交付過戶。這些是我和你母親給安知和孫子備下的。”

安松瞧著安知夫婦,盧氏依舊面無表情,接著說:“剩下些銀票,我托人在旺市找了十間鋪子,三間給安顏,也好讓他們在蘇州有個藥鋪經營些生意。另七間歸安知,也交給安顏打理,一來家里的貨物也有個經銷的地方,二來還能出租幾間有個收成。不是我不愿意交給兒媳,只是盧氏委實不是理財的人。這七間鋪子的利潤二八分,安顏兩成安知八成。安知,你若是怕日后齟齬,當下便推選個人來做這理財的管事也可。”

安知聽父親計劃周詳,連連點頭稱是。他明白自家妻子的能耐,叫她漿洗做飯可以,叫她經銷管理那是一萬個做不到的。兒子才兩歲,難以指望。自己事多繁雜,眼下姐姐是最佳人選。

安顏夫婦聽了父母如此安排,大為吃驚,安顏輕咳了嗓:“父親母親是太過偏愛我。我也是當了人母才知道‘自家的女兒怎么看怎么好。’我和安知是一起長大的情份。待我侄兒成婚,這打理的事就還給侄兒和侄媳,我也卸下這擔子。安家的產業仍歸安家。”周莊晏在旁忙點頭道:“正是正是。岳父岳母抬愛,照顧小婿藥鋪的營生,至于鋪子管賬,只待侄兒成婚,便交給他管。”安家二老見女兒女婿如此體面,心下大慰。

此夜,滿月酒罷,安家大事初定,而后輩如何且看將來命數。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随州市| 德令哈市| 米林县| 融水| 九龙县| 兴山县| 文化| 博乐市| 鄂尔多斯市| 攀枝花市| 调兵山市| 长春市| 卫辉市| 昆山市| 博客| 潍坊市| 迭部县| 内黄县| 旅游| 三台县| 松桃| 阿坝县| 探索| 凌云县| 乐平市| 望江县| 响水县| 林甸县| 盐山县| 防城港市| 西盟| 广水市| 大关县| 阜南县| 昆明市| 松原市| 渭源县| 定陶县| 甘泉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