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開學了,大家認真上課了,卷起來!
開學后的平凡,在學校更有人氣了,為啥?
還記得國慶節的慰問嗎,電視臺也過來拍攝了;
第二天晚上,就在地方臺的新聞里面做出了播放,給了兩分半鐘左右;
不要問為啥能給這么長,因為城市就那么大,每天事情就那么多;
再加上十一假期期間,政府很多單位也是放假的,沒那么多領導調研、開會素材可以用;一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上不了國慶新聞臺面;就只有一些主題類的事件拼湊下;
新聞采編、播放又是那么個套路,不注點水進去,播放時長都達不到;
給到平凡獨唱的那段一起有幾十秒時間,相當于用這首主旋律贊歌,給活動賦予“人民群眾感恩政府”的屬性,效果非常好,不顯得突兀,專業水平頂呱呱!
就一個普通的慰問演唱,攝像、編導硬是給整出個男團C位咖的舞臺效果,后期音響師做了些微調,把平凡變聲期輕微的公鴨嗓,調出磁性,一個字,絕!
不過顏值到位、臺風到位,效果自然到位,從頭到尾都是自然、大方,看不到一絲一毫的做作痕跡,青春風格唱法的《我和我的祖國》也是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耳目一新。
小富婆、秦提莫都是在家陪父母看了新聞的,都知道這男孩是她們同年級同學,一個勁的問這孩子平常在學校咋樣?自卑不自卑?平常都怎么生活?,這兩個丫頭都是莫名的緊張,問啥都是不清楚、不知道、不熟;
在坐的讀者,你們問下個子的配偶,當初被父母無意間問到懵懂的心儀對象時,是不是這個反應;
對此平凡也是后來才知道的,因為他沒去看電視,光顧著學習了,弄得后悔不已!
正式開學后,每天又是一摸一樣的模式,時間就這么不知不覺的過了兩個月;
到了一九九七年底,這特殊的一年還有十幾天就過完了;
中間又經歷了幾次單元測驗,平凡的成績穩步上升,已經是年級前八左右了;
這個排名和成績保持下去,已經是有機會在中考時,挑戰本市最好的兩所高中,也是讓Miss金欣喜不已,而且她覺得平凡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
她雖然執教年限不長,見識的學生情況也有限,但也知道一個孤兒能如此自律、刻苦、奮進是多么不容易、多么艱難!
很多讀者可能沒這種感覺,畢竟按起點孤兒院標準,這算個球;又或者聽了太多勵志故事,覺得孤兒都應該是這樣,其實這真的是大錯特錯,幸存者效應而已!
其實絕大多數的孤兒,在這個人生關鍵時期,沒有家庭的引導、約束,再就放飛自我、摔破罐子了;
這時候也不像十幾年后,福利院要配專門的心理老師、心理輔導員,現在只能做到平平安安的把他們撫養到十八歲,送上社會;
幸好這個平凡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而且在這條路上已經開始發力!
平凡現在每天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除了每天上課聽講、課后找老師開小灶,再就是自己刷習題冊,再抽出時間把日語進行基礎學習,每天的時間規劃的慢慢的;
關于習題冊、課本現在是不愁的,之前慰問演唱那個市婦聯的副主任,姓余,快五十出頭,姑且叫她余大媽,也是個熱心腸,后來讓人捎來了不少學習資料,說是不夠了再聯系她,只要是學習上的事不要怕開口;
當然,開始就是一個客氣話,但平凡啥人啊,給根桿子都能給你找來猴;
這么好的資源,豈能浪費?以后高中學習資料咋辦?福利院經費咋辦?
他做法太簡單了,每次單元考試出成績了,就馬上寫感謝信,并附成績單和排名;
信的意思就是“感謝婦聯的余媽媽對我成長的幫助,以后必然用更好的成績回報媽媽的關愛”,信封上也直接標準“至石市婦聯余媽媽的感謝信或者成績匯報信”,就是弄得大張旗鼓;
效果也是立竿見影,“婦聯同志關愛孤兒成長、婦聯關愛青少年進步、在婦聯同志的關懷下,叛逆孤兒改變自我”等等事跡宣傳應運而出,也算是一個有實證的工作事跡;
給那位民政局的的領導寫沒?當然沒有,民政局領導每天忙的一堆事,哪有時間看這個,再說民政系統每年的典型、事跡多的不行,平凡這個單元考的小事含金量不足,要是中考、高考還差不多;
平凡是非常懂人心、人性、和社會的,之所以寫給余大媽而不寫給民政局男領導,是由有多方原因,聽他到來:
一、余大媽是女同志,天然擁有母性,同情平凡這樣表現出色的男孩子,愿意拉一把,男同志就相對理性一些;
二、婦聯單位比較清閑,有足夠的時間把平凡的事放在心上,民政局是具體業務部門,瑣事太多,希望長期搭上聯系,不太現實;
三、婦聯單位、余大姐自己,也是希望有能經得起驗證的事跡,對上、對內交代工作;
四、一般“工、青、婦”這種單位,任職到這種基別的女同志,配偶或者父母輩在當地體制內,都有著不得了的背景,雖然平凡現在還不知道余大媽的具體背景情況,但基本不會跑。
你們說,平凡這套溜不溜?
其實平凡也很清楚,余大媽家里多少是能明白他這點小心思的,畢竟體制內都是人精,閱歷超過絕大多數人;
余大媽依然愿意幫助他,是因為平凡確實有感恩的心和舉動,也給了她好的回報;
再就是他用努力和成績,證明了自己值得去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