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那年八歲
- 重生八零文藝時代
- 編舟
- 2015字
- 2023-04-29 11:55:39
《那年八歲》還是宋遠航在央視六公主上看的。
它是電影頻道出品的電視電影。
雖然是電影的表現形式,卻不是在院線上映,而是專供電影頻道,在電視上播出。
由于這種形式的電影拍攝成本很低,編導又大多是行業內的新人,制作粗糙,故事老套沒有新意,經常是爛片預定。
但《那年八歲》卻是個例外。
這部片子的導演叫楊瑾,曾經拍攝《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
這也是一部兒童片,導演用清新悠緩的風格,白描了兩個孩子在小學的最后一個暑假里的友誼和別離,非常的好看。
因為之前看過《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印象很好。
宋遠航纏綿病榻的時候,偶然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預告,說是楊瑾導演新作,便留心等著,還預約了播放時間。
電影看完,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楊瑾導演還是保持了一貫的水準。
與《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相比,《那年八歲》的時間線更早。
雖然影片中沒有明確指出,但通過影片中的許多細節,故事應該發生在吃飽飯的饑荒年代。
如果父母俱全,在愛的滋養下,小小應該是個很讓頭疼的熊孩子。即使有了后媽,爸也變成了后爸,小小還是很頑強地生活著。
沒吃飽,他就搶弟弟手里的大餅,還慫恿兩個弟弟烤兔子吃,偶爾還會手賤,欺負一下學校的女同學,被老師拽著耳朵懲罰。
但他也是苦孩子。
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被父親打罵。
一大早就要出門打水,瘦小的身軀總是會被水井轱轆彈開,打完水回來,一家人根本不等他來,就已經開始吃飯。
他在這個家里,是個多余的孩子。
所以。
他上學也就成了奢望,被父親從課堂里拖出來,以每月 5塊錢的價格,租給了算命瞎子吳先生,幫著吳先生領道。
因為心里不愿意來,小小開始和吳先生見面的時候死活不開口,吳先生就專說狠話扎小小的心。
“你媽是你方(克)死的吧?”
“你爸喜歡你后媽,不喜歡你咯”
吃飯的時候,也是絲毫不讓著小小,總是能一筷子夾住雞蛋和肉,幾筷子就都進自己的碗里。
不止對小小,過路的馬車不愿意免費載他,吳瞎子也是直接開罵「沒良心的,你回去找你死去的奶奶吧」!
找他算命的人家,他也是專撿狠話怪話說,越是如此,越顯得他靈驗,讓人信服,還搏了個小半仙的稱號。
而吳瞎子之所以如此,只為了一個目的:活下去。
他先天失明,得靠著這股狠勁兒才能從厄運的壁壘中撬開一道可以讓他呼吸的縫。
跟別人一起吃飯,他不搶,只能吃剩的。
嘴不毒,別人一口一句「瞎子」就能淹死他的自尊心。
所以。
吳瞎子渾身是刺,先把自己武裝起來,確立心理優勢。
憑著一點騙術算命,給自己掙一口飯吃。
但即使如此。
小小還是憑著自己的善良,讓吳先生體會了他的真心。
有天夜里,兩人來到一戶人家,正巧這家里死了人在守夜。吳先生給大伙說書正起勁兒呢,不料尸體一下子翻坐了起來!
「詐尸了!詐尸了!」
眾人都嚇破了膽兒,連滾帶爬跑出去,小小也跟著跑了,喘口氣才意識到吳先生還在院子里,他又趕緊折返回來。
原來是放尸體的磚頭倒了,根本沒有詐尸那回事。
而此時吳先生早已經嚇得尿了褲子,還嘴硬說自己一點也沒怕。
通過詐尸事件,吳先生發現小小這個小兔崽子,還真有點兒良心,便漸漸對小小敞開了心扉。
吃飯的時候,他猶豫半天,也愿意把其中一塊雞蛋分給小小了。
過河的時候,小小的腳被扎破了,吳先生立馬撕下衣服給小小包扎,他怕小小的腳會感染,一把年紀了,即使看不見,仍堅持背著小小過河。
而小小呢,也似乎不那么討厭吳先生了。
又恢復了熊孩子的樣子,會跟吳先生開玩笑,明明是平地,騙他前面有溝,或者故意讓吳先生踩到大牛糞。
吳先生生氣。
棒子舉地高高要打小小,落下時卻是輕飄飄,自是點下小小的屁股。
一老一少,從一開始的斗勇耍狠,彼此厭惡,漸漸地成為了交心的好伙伴。
小小和吳先生還有一個共同點,那都是在八歲那年,他們沒了媽。
這也是片名的由來。
整部影片雖然講的是兩個苦命人的故事,鏡頭語言卻是明亮質樸,清新自然。
沒有大開大合的戲劇沖突,就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爺孫輩的兩個陌生人,在困苦的饑荒年代漸漸成為溫暖彼此的一道光。
生活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我們不妨活得瓷實一點,開心一點,愁眉苦臉是一天,開開心心也是一天。
宋遠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寫完《那年八歲》,放下筆,整理書稿的時候,他仿佛看到了黃土高原上那個肆意撒歡的熊孩子。
不管生活怎么對待我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那個樂觀的小小。
“《那年八歲》,《九月》?”
一直聽尤東來說宋遠寫稿特別快,馬昕來總算是見識到了。
還以為一周后也不一定能拿到稿子呢,她都做好了跟在宋遠航后面催稿的準備,沒想到僅用了三天,宋遠航就提前交稿,這樣馬昕來真是驚喜不已。
她拿著稿子,迫不及待地翻讀起來。
不到三萬的短篇,很快就讀完,馬昕來忍不住沖宋遠航豎起大拇指,故事里面彌漫的溫暖和淡淡的憂傷讓人記憶深刻。
馬昕來很喜歡。
至于那首詩,則和《那年八歲》完全不同,雖然它是一首短詩,但讀完以后,那蒼涼悠遠的意境仿佛撲面而至,如身臨其境,真在大草原上一樣。
兩種風格,都寫很是精彩。
馬昕來忍不住沖宋遠航翹起大拇指,“宋大作家,果然是高手啊,有你這兩篇文章壓陣,咱們的《大方》肯定能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