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蘇邕病重
書名: 蘇定方演義作者名: 公孫楚駿本章字數: 3389字更新時間: 2025-01-16 14:26:45
書接前回,自蘇邕于洛陽城辭別隋帝楊廣,回轉信都郡后,時光匆匆,不過數月。一日,蘇邕正埋首處理公務,忽而眼前一黑,整個人直直栽倒在地。待悠悠轉醒,只覺身體似被重石壓縛,沉重異常,且舊傷處隱隱泛起疼痛。尤其是左肩,當年平定南陳之際,被那三手將江淹以毒弩射中,雖經救治,卻落下病根,每逢陰雨天或是身體勞乏,便酸痛難忍,此番更是痛得鉆心。
但蘇邕生性堅毅,不愿家人為自己憂心,故而此事并未告知妻子與兒子。他私下尋了些草藥,接連服用數日,卻毫無起色,病情反倒愈發沉重。眼見自己恐時日無多,蘇邕思量再三,終是將妻子趙氏夫人、兒子蘇定方以及兒媳高慧英喚至床前。
蘇邕目光慈愛地看著妻子,輕聲說道:“夫人,我自覺大限將至,往后怕是不能再陪伴你左右了。定方與慧英還年輕,性子難免有些跳脫,往后你可要多費些心思,好好督促他們。切不可讓他們荒廢了功課,無論是武藝、兵法還是戰策,都得讓他們用心研習,不可有絲毫懈怠。”言罷,又看向蘇定方與高慧英,語重心長地囑咐道:“定方、慧英,你們夫妻二人,定要好好孝順母親,切不可惹她生氣。為父一生,最看重國家大義,你們往后行事,定要走正路,不可有一絲一毫違背良心與道義之事。”
蘇定方與高慧英聽聞父親此言,心中悲痛萬分,眼眶泛紅,雙雙跪地,哽咽著應下。蘇邕見狀,微微點頭,隨后從枕下取出一封信,遞向趙氏夫人,緩緩說道:“夫人,我這有一封信,你命老管家蘇忠,派人速速送往西京長安。去找你的恩師風塵三俠,就說我有事相商,務必請他們前來信都郡一趟。”
趙氏夫人雙手顫抖著接過信件,淚水已模糊了雙眼,她強忍著悲痛,點頭應下。蘇定方見此,向前一步,從母親手中接過書信,揣入懷中,而后跪地向父母磕了幾個響頭,便轉身出去,尋老管家蘇忠。
蘇定方在府中后院尋到正忙碌的老管家,快步上前,說道:“老哥哥,我這有一封信,事關重大,望你即刻派人送往長安。務必將我恩師,還有兩位師叔請到信都郡,就說我父親病重,有要事與他們商量。”
老管家蘇忠聽聞此言,神色一凜,忙不迭點頭,說道:“公子放心,老奴這就去安排,定不會誤了大事。”說罷,便匆匆轉身,去安排人手,準備快馬加鞭趕赴長安。
且說蘇定方安排完此事后,心中憂慮萬分,回到自己房中,高慧英見丈夫滿臉愁容,上前輕聲安慰。蘇定方長嘆一聲,說道:“慧英,父親此次病重,我瞧著情況不妙。恩師他們遠在長安,也不知何時才能趕到。如今我只盼父親能熬過這一關,待恩師到來,或許還有法子。”
高慧英輕輕握住蘇定方的手,柔聲道:“定方哥莫要太過憂心,爹爹吉人自有天相,定會沒事的。咱們如今能做的,便是守在爹爹身邊,聽他的話,好好孝順母親。”
蘇定方點點頭,夫妻二人又說了些話,便一同前往蘇邕房中,侍奉在側。此后幾日,蘇邕的病情愈發沉重,每日只能靠湯藥勉強維持。趙氏夫人整日以淚洗面,蘇定方與高慧英也是心急如焚,日夜守在床邊,不敢有絲毫懈怠。
隋唐年間,天下局勢波譎云詭,各方勢力暗流涌動。信都郡的蘇府,卻被一層陰霾所籠罩。老將軍蘇邕,這位戎馬半生、戰功赫赫的猛將,此刻正臥病在床,形容憔悴,氣息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
蘇定方,蘇邕之子,滿心焦急,在書房中不停地來回踱步。他劍眉緊鎖,額頭上布滿了汗珠,手中緊緊攥著一封書信,仿佛那是他最后的希望。每走一步,靴底與地面摩擦發出的聲響,都重重地敲擊在他的心間。
這時,書房門“吱呀”一聲被推開,老管家蘇忠邁著急促卻不失沉穩的步伐走進來。蘇忠年事已高,白發蒼蒼,但脊背依舊挺得筆直,眼神中透著忠誠與干練。
蘇定方見蘇忠進來,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迎上前去,雙手將手中書信鄭重地遞到蘇忠手中,聲音帶著幾分急切與懇請:“勞煩老哥哥你一趟,把這封信送往西京長安,送到我恩師三原李靖李道爺,還有吾兩位師叔,大判飛行俠張宗遷張二爺、三環劍客紅拂女張初塵張道爺手中。務必盡快派人送往長安,去請老三位前來。他們醫術高明,定能救父親一命。”
蘇忠雙手接過書信,那紙張雖輕薄,此刻在他手中卻似有千鈞之重。他微微彎腰,語氣堅定無比:“少爺放心,老奴定當盡快將信送到。”言罷,蘇忠轉身,疾步走出書房。他深知此事刻不容緩,一出門便迅速召集了府中最得力的信使,挑選了一匹快如閃電的駿馬,將書信仔細藏好,反復叮囑信使務必以最快速度抵達長安。
信使領命,飛身上馬,揚鞭疾馳。駿馬嘶鳴,如離弦之箭般沖了出去,一路揚起滾滾煙塵,向著長安方向奔去。
長安城中,李靖正與紅拂女、張炳在府中談論天下局勢。李靖身著一襲青色道袍,手持拂塵,身姿挺拔,氣宇軒昂。他的眼神深邃而睿智,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不愧有“活神仙”之名。紅拂女一襲紅色道袍,手持拂塵,恰似仙子下凡,舉手投足間盡顯仙風道骨。張炳則身材魁梧壯碩,面容剛毅,渾身散發著一股豪爽不羈的氣勢。
此時,信使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抵達長安,尋到了風塵三俠的府邸。他累得氣喘吁吁,幾近虛脫,卻強撐著一口氣,將書信呈上,結結巴巴地說明來意。
李靖接過書信,展開一看,眉頭微微皺起。看完后,他與紅拂女、張炳對視一眼,神色凝重地說道:“蘇大哥怎么病得這么重?難道是當年中了江魘毒箭的緣故?如今他身患重病,我們自當全力相助。”紅拂女和張炳毫不猶豫地點頭表示贊同。
三人立刻著手收拾行囊,帶上各種珍貴的藥材和醫具。他們動作迅速而有條不紊,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盡快趕到信都郡,救治蘇邕。一切準備就緒后,三人隨信使踏上了前往信都郡的路途。
一路上,他們日夜兼程,馬不停蹄。餓了,就啃幾口干糧;渴了,便喝幾口隨身攜帶的水。不顧車馬勞頓,一心只為能早日抵達信都郡。經過數日的奔波,他們終于抵達了信都郡蘇府。
蘇定方和妻子高慧英早已在府門口翹首以盼,望眼欲穿。見到風塵三俠到來,二人立刻迎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行禮:“徒兒在此等候師父、師叔多時了,快快里面請,先休息休息。”李靖連忙伸手扶起蘇定方,關切地問道:“烈兒、英兒,你們父親怎么病得這么厲害?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快給我們說說,我們好對癥下藥。”
蘇烈回道:“就是江魘參了父親一本,被陛下召到洛陽去,回來沒幾月就病了。”張初塵聽聞,柳眉倒豎,怒聲罵道:“好個狗賊江魘!”
眾人快步來到蘇邕的房間。李靖走到床邊,神情專注地為蘇邕把脈。他的手指輕輕搭在蘇邕的手腕上,閉目凝神,感受著脈象的細微變化。紅拂女和張炳則在一旁仔細觀察蘇邕的面色和舌苔,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片刻后,李靖眉頭微皺,沉思良久,緩緩說道:“蘇大哥這病,是多年征戰勞累,加之風寒入體,又郁積于心,病情頗為棘手。但好在我們來得及時,尚有救治之法。”
隨后,紅拂女和張炳也分別給出自己的診斷意見。三人聚在一起,低聲商討,各抒己見,最終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李靖親自開方,每一味藥材的用量都斟酌再三。紅拂女和張炳則忙著煎藥、施針。煎藥時,紅拂女守在爐火旁,目不轉睛地盯著藥罐,掌控著火候;施針時,張炳手法嫻熟,穩準狠地將銀針扎入穴位。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風塵三俠不辭辛勞,悉心照料蘇邕。他們不僅用精湛的醫術治療蘇邕的身體,還時常與他交談,為他寬心解悶,疏解心中的郁氣。有時,李靖會給他講一些江湖趣事,引得蘇邕哈哈大笑;有時,紅拂女會為他誦讀一些佛經,讓他心境平和;有時,張炳會陪他聊聊兵法,喚起他往昔的豪情壯志。
在三人的精心治療下,蘇邕的病情逐漸好轉。從最初的只能臥床不起,到能慢慢坐起身來,再到后來可以下地行走,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風塵三俠的心血。
蘇邕對風塵三俠感激不已,拉著他們的手說道:“多謝三位賢弟救命之恩。”李靖笑著說道:“大哥,這是哪里話。都是一家人,說什么謝不謝的,多見外。就算大哥是外人,我們也會救的,更何況你是我們磕頭大哥啊!我們行走江湖,行俠仗義、行醫救人就是本分,并非為了錢財。再說了,蘇大哥乃忠勇之士,能為您治病,這也是為全郡百姓和您的家人。”
待蘇邕完全康復后,風塵三俠準備告辭,繼續他們的江湖之旅。蘇府上下皆前來送行,蘇邕緊緊握住李靖的手,眼中滿是不舍與感激:“多謝三位賢弟的救命之恩,若日后有用得著老夫的地方,盡管開口。”李靖微笑著說道:“您看大哥,您又來了,都是一家人,何必這么客氣。”
蘇邕說道:“好,不說了。”李道爺與蘇老將軍說完話,與紅拂女、張炳翻身上馬。三人英姿颯爽,衣袂飄飄。在眾人的目送下,揚塵而去,漸行漸遠,最終消失在遠方的天際。他們行俠仗義、治病救人的故事,卻在信都郡廣為流傳,成為人們口中一段不朽的佳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