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誰說躺平的就一定是窩囊廢
- 養(yǎng)生系太子的日常
- 黑色高領(lǐng)
- 2541字
- 2023-03-04 09:57:12
“噢......”
“臭小子,講了一堆的道理,都快把你爹給講懵了!”
“至于是否讓你著手設立錦衣衛(wèi)和暫時執(zhí)掌錦衣衛(wèi)的事情倒時再說吧,就算咱同意,你娘不一定同意,她若是不同意,咱要是先答應了,那你爹我往后的日子可就不好過咯!”
朱元璋捋了捋胡須自嘲道,隨后又問道:“錦衣衛(wèi)指揮使自然是必須設一名的,說吧,你是不是有人選了?”
“回父皇,常遇春次子常升!”
“目前為止,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朱標也不拖泥帶水,說出了自己的人選。
其實朱標心中還有一個更加適合的人選,只是現(xiàn)在時候未到!
但是以目前來看,經(jīng)過多番綜合的考慮之后,常升無疑是他現(xiàn)在最好的選擇。
常升作為大明戰(zhàn)神鄂國公也就是自己的岳父常遇春的次子,也是藍玉的親外甥,又是自己的小舅子,讓他有足夠強大的靠山放開手去做。
其次,常升為人謹慎,頗有城府,行事果決,忠信兼?zhèn)洌鞣矫孢h勝其兄常茂。
并且,朱標有十全的把握能夠掌控得了常升。
將自己人放在錦衣衛(wèi)指揮使的位置上,朱標顯然更加放心。
“哈哈哈!”
“你小子倒是想的挺周到啊!”
“倒是一下子破解了咱的難題。”
“不愧是咱的太子爺,真是青出于藍啊!”
朱元璋到現(xiàn)在才完全明白過來,為什么朱標之前在給朱雄英選擇遞補老師人選的時候,會提出要那幾個自己連聽都沒聽說過的人了!
還有,為什么要堅持主動請纓執(zhí)掌錦衣衛(wèi)。
這小子,果然是精明得很吶!
臭小子,現(xiàn)在終于明白該培植自己的勢力,培養(yǎng)自己的人了!
畢竟,咱老朱給朱標配置的那些文武大臣終究是自己給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若讓這些功勛大臣完全聽話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培植出來的人,才有更大的概率對自己忠心耿耿!
對于朱標推薦的這個人選,朱元璋竟然莫名的滿意!
朱元璋擔心的問題,朱標幾乎都能合理破解。
朱元璋想不到的細節(jié),朱標幾乎都已經(jīng)考慮到。
不管是于公于私,都不禁讓朱元璋對眼前的這位太子爺另眼相看了不少!
整個過程下來,朱元璋竟然前所未有的對朱標感到百分之百的滿意。
“常升是合適,不過,你也得經(jīng)過常氏那一關(guān),錦衣衛(wèi)可不是個省心的差事,將她的親弟弟拉下水,咱是擔心到時候搞得你們夫妻倆雞犬不寧啊。”
朱元璋說罷,竟然露出了玩味的笑容,其中帶著一絲調(diào)侃。
老子現(xiàn)在要去說服你娘,你小子也在也得說服你老婆,咱倆誰也沒比誰好到哪里去!
“請父皇放心,常氏一向通情達理,與兒臣心心相印,倒是父皇你......”
朱標說罷,同樣有些調(diào)侃的看向朱元璋,嘴角揚起一抹微笑。
老朱,貌似你老婆更不好搞定哦,加油哦,嚯嚯!
咱可沒說要把錦衣衛(wèi)建成冷血酷衙,也沒說這錦衣衛(wèi)指揮使就一定是酷吏!
咱現(xiàn)在需要的是陸炳這樣甚至更勝陸炳的錦衣衛(wèi)頭子!
既然敢把自己的小舅子拉下水,自然有十足的信心調(diào)教!
“......”
朱元璋當即愣住,表情略顯委屈!
朱標說的對,咱老朱家里的那位可比你家的常氏難搞多了!
咱還得好好想想辦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盡快搞定才行!
“嘁!到時候看你老子表現(xiàn)吧!”
“錦衣衛(wèi)這事,到時候咱倆再認真議議。”
朱元璋滿不在乎的擺了擺手,
“昨日,吏部呈上來了一份薦舉各地官員的名單,咱看了一下,好家伙,幾乎都是他胡惟庸的門生故吏!”
“可把咱給氣慘咯!”
朱元璋說罷滿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老大,對此,你怎么看?”
隨后,朱元璋又想聽聽朱標的意見。
對于官員選拔這件事情,朱標一直是反對停止科舉的,畢竟相對于科舉,薦舉的后遺癥也不小!
經(jīng)過幾年的薦舉,估計是產(chǎn)生的諸多的后遺癥讓老朱感到難受了。
“洪武元年,我朝開始醞釀和準備科舉制,為充分發(fā)展教育基礎,父皇詔令建立國子監(jiān),下令品官子弟及平民‘俊秀通文義者’充國子監(jiān)生,洪武元年,父皇又詔令全國的州縣都設立官學,作為天下士子的求學之所。”
“洪武三年,父皇下詔開科,以求解決官員選拔問題,望選出出政務能力強、道德文藝俱佳的人才。”
“然而,在經(jīng)過幾年取士的實踐之后,科舉選拔的人才與父皇之前的期望值有相當大的差距,為此暫停科舉,改為薦舉。”
“但是,薦舉又容易出現(xiàn)任人唯親、假公濟私,亦無法保證人才選拔的質(zhì)量,也未能達到朝廷選拔人才的目的。”
“科舉和薦舉都均有利弊,兒臣認為不可偏廢其一,應重開科舉,與薦舉并舉,兩者相輔相成,疏通納才渠道。”
朱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簡單點來講,科舉選拔上來的幾乎都是死讀書的士子,實踐能力差,薦舉又怕任人唯親結(jié)黨營私,兩邊都糾結(jié)。
朱標原先還想說說對大明教育體制改革的建議,但是想想還是暫且算了!
畢竟,咱現(xiàn)在還未完全掌控大明權(quán)柄,所以還不到時候。
而且,教育體制改革這種事情茲事體大,涉及國本,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是得從長計議。
“重開科舉?”
朱元璋忍不住皺了皺眉,隨后立即擺了擺手道:“這個以后再說吧。”
或許是因為吃過科舉的虧,所以看起來對科舉十分反感。
雖然朱元璋并沒有明確表態(tài),但是朱標還是可以看出自己的這位老爹對于重開科舉這件事情還是持反對態(tài)度!
所以,也不再多說什么。
要想恢復科舉看起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自己還得見機行事才行。
“兒臣還有一個暫時性的方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見朱元璋暫時無意重開科舉,朱標繼續(xù)道。
朱元璋:“說吧。”
朱標立即道:“父皇,這些薦舉上來的,如果確實能力出眾的,經(jīng)過考察,能夠提任的可以提任,只是,兒臣認為,能夠被薦舉上來的,其中大部分要么是朝中勛貴大臣的子嗣親朋,要么是門生故吏,要么有某種利益牽扯,要么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或財物打點過的,那么剩下那些無法提任的官員要么就是沒有背景,無權(quán)無勢,又或者沒有送禮打點,咱們何不劍走偏鋒,從這些落選的人當中考察選拔一批人,說不定可以選出一些不趨炎附勢,有真才實干的人才?”
古往今來,不懂得趨炎附勢,性格耿直,只會埋頭苦干,即使才華橫溢實干能力出眾,也不一定會得到上級垂青,有的人終其一生懷才不遇,最終被淹沒在滾滾歷史塵埃之中,甚是令人惋惜!
為此,這類空有能力和抱負,因為沒有背景和“鈔能力”而一直得不到重用的人,最終也會因大失所望選擇躺平!
誰說躺平的就一定是窩囊廢?
嘁!
他們其中的大部分反而恰恰是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能力出眾有真才實干的人!!!
只是缺乏同等的機會而已!!!
實屬被逼無奈!
恰好,朱元璋就是這么一個不喜歡循規(guī)蹈矩,不按常理出牌,卻又求賢若渴的帝王,于是朱標便直戳老朱所想,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說是暫時性的辦法,那是因為,這種方法在執(zhí)行過一次之后,若是沒有專門的機制牽制,怕是會有人投機取巧,到時反而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