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斗將的主張,被夾攻的威脅(求追讀求收藏)
書名: 異界崛起之召喚華夏猛將系統作者名: 燒鴨真的好吃吖本章字數: 1918字更新時間: 2023-03-08 22:02:33
韓裕興吞服完洗骨伐髓丹后,渾身發燙,汗液不斷的流逝,他直接跳入一個池子之中,進過一個時辰,藥效才散失完畢,他充分的感受到自己的身體體質在快速的增長,而且力氣在增長。
他回到營帳之中,意外的發現眼前的典韋武力值已經滿值,周瑜武力值已經提升到了99。
這讓韓裕興感到興奮。
“陛下,目前已經按照預先定下的計劃,向寧漢城墻之上,射出了一封勸降書。就等待,關寧城內守軍的消息了。”
周瑜雙手做禮稟報道。
“急報,急報。”
一名傳令兵騎著馬匹快速奔馳而來,而后直接翻下馬來,手中奉著一封書函。
典韋趕忙上前,查看了一番,這名傳令兵居然直接昏死了過去。
“陛下。”
典韋雙手奉上書函,韓裕興接了過去,翻看了一眼,眉頭緊縮,隨后遞給身后的周瑜。
“看來,我們的敵人遠不止草原上的胡人啊!”
周瑜也是快速接過書函,陷入了思考,一旁的陸遜也是湊了過來,查看書函上的內容。
張旭慶已經率領鎮西鐵騎進入逐鹿郡最東側的城市南潯城。
這個消息,乃是戴宗差人,馬不停蹄的送來的。
此刻,寧漢城內,劉孟秋盯著眼前的勸降書,又對照此前,蒙德城的求援公函。
“主公,若是我揣測不錯,這個大楚,就是此前圍困蒙德城的軍隊。而且,蒙德城,甚至整個明威郡,都已經落入這個大楚的手中。而如今,他們又占據了津南關,又拿水淹城市作為要挾。我們此刻,還真無計可施。”
劉孟秋,此刻臉上一掃原本的頹意,轉而有些許的平靜。
“這支騎兵太過強悍,僅僅一日之內,就將三萬胡人騎兵圍剿,從今日此軍的排兵布陣,當真是滴水不漏,沒有絲毫的破綻。我們幾次派出求援的輕騎,都遭到了劫殺。消息若是傳不出去,鎮西軍不能前來馳援,那我等只能死守城池了。”
曹仁明對于這個突然出現的大楚,沒有半點的善意,他寧愿向鎮西藩鎮投誠,也不會選擇向城下的軍隊投降。
“主公,為今之計,我等還是要想辦法,穩住城下的軍隊,等待鎮西軍的馳援。此外,就算是水淹城池,也是需要一些時日。”
劉孟秋認為,只要想辦法拖住城外的軍隊,便可以給鎮西藩鎮的馳援,提供更多的時間。
“你可有什么好的拖延策略?”
曹仁明沉吟了一聲,患難之時,他才認同眼前的劉孟秋。
“為今之計,只有兩個。一來乃是,明天先假意出城投降,從而引誘敵軍主帥進城,在城內埋伏士卒,生擒敵軍主帥,但此計風險頗大。”
這個計策,若是曹仁明出城投降,直接被敵軍擒獲,那必然錯失了機會。
因此,曹仁明直接搖了搖頭,表示反對。
“其二,那便是斗將。明日派出武將,叫陣敵軍,那敵軍必然應戰。若是有一名大將,可以頂住敵軍的輪番進攻。那必然可以拖延住敵軍進攻的時間。”
劉孟秋話語剛落,曹仁明臉上便露出了無奈的表情。
“敵軍連兇猛的胡人鐵騎都可以擊敗,我城中的將領,又有幾人可以比肩?”
“主公,我門下有一個門客,名為魏道巡,此人有打虎之能,原本就要引薦給主公,但奈何他雖勇,但無統率之能,且智商缺憾。因此,并不符合主公的要求。”
劉孟秋此刻為了守住寧漢城,也是使出渾身解數。
“那就姑且明日嘗試一番,若是這個魏道巡當真可以抵擋住,城下圍軍的攻勢,我也可以破格,升他為一軍總督。”
曹仁明算是采納了劉孟秋的第二條獻策,不過他心中也是存有顧慮。
他始終認為,要先保住自己的性命。
還有自己的軍隊本錢,才是最大的依仗,因此他盯著關寧城的內城的一個側角。
那里潛藏著一個地道,相傳是三百年前修筑的。
他準備差人前往查探一番,若是道路還能通行,也算是一條不錯的退路。
“主公,這幾日大霧四起,我們還是要加強城防,以防城下敵軍夜襲。因此,我建議,由你我二人,共同坐鎮城中角樓。”
劉孟秋認為,如今到了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必然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城墻。
沒過多久,兩人便身穿鎧甲,坐到了城墻上的角樓之中,城墻上也是站滿了士卒,城門之處還有一眾士卒嚴陣以待。
“對面的軍隊,即便是夜間,依舊保持著警惕心。打了勝仗,卻并沒有飲酒慶功。這樣一支軍隊,安能不勝?”
劉孟秋望著不遠處的營帳,燈火通明,卻沒有絲毫嘈雜的聲音。
心里暗暗的評價道,但是心里卻是有些不解,他無法相信,這樣一支軍隊,到底從何而來。
他此前揣測或許是普隆高原的胡人,但是普魯高原的胡人與草原上的胡人,乃是互不攻訐的盟友,更是時代和親。
根本,不會在戰爭開端之時,互相進攻,而且看巡護的哨兵鎧甲,根本是屬于大魏軍隊的標配。
他心里不禁思考,這支神秘的軍隊,到底從而何來。
營帳之中,韓裕興望著陸遜和周瑜,緩緩開口。
“若是按照繡衣司的消息和南潯城到關寧城的距離來算,若是三日之內,我們無法攻取寧漢城,那必然就要退去。不然,我們只能面臨被兩面夾攻的局勢。”
韓裕興看著眼前繡衣司奉上來的草圖,上面還標注了南潯城到寧漢城的直線距離,若是馬不停蹄的進軍,一日一夜便可到達關寧城。
唯一值得喜悅的便是,南潯城的這支軍隊,并不知曉,寧漢城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