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挑戰
- (美)魯道夫·德雷克斯
- 1641字
- 2023-02-13 18:39:12
養育孩子的觀念會代代相傳
另一個經常導致父母缺乏自信的因素,是他們往往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即使是在平時頗有自信且心態平衡的人,這種茫然無知的感覺也很容易令他陷入沮喪中。若再加上在孩子面前的自卑感,那情形就更糟糕了,親子關系常常因此而徹底扭曲。
父母作為孩子的教育者,往往沒有接受過足夠的“上崗培訓”,這是普遍公認的事實。我們知道,任何行業的人都必須先認真學習,出師后才能上崗任職。然而,最復雜、最困難的育兒工作,大多數父母竟然完全沒有接受過“上崗培訓”。教育工作者們在上任之前都必須經過系統學習和專業訓練,可是,父母們哪里有時間和機會接受這必不可少的育兒培訓呢?
不管我們對這種狀況感到多么遺憾,不管我們應該為改進這種狀況付出多么積極的努力,我們都必須承認,父母缺乏“上崗培訓”本身還不是最糟糕的問題?!耙恢虢馐呛芪kU的。”如果父母對教育一無所知,他們遇到的麻煩可能反而會少一些,因為他們更有可能遵循自己的直覺,在需要的時候尋求別人的幫助,更會愿意聽取別人理性的分析與告誡。然而,在現實中,父母們卻都自認為他對教育有一點兒了解,遺憾的是這一點兒了解往往是錯誤的。我們都曾經是孩子,經歷過父母的撫養,經歷過成長中的無數問題。可是,我們還記得年幼的自己在面對父母的“教育方式”時,是怎樣的感覺和反應嗎?在詩人和小說家的記憶和描述中,童年的快樂往往少得可憐,他們兒時的經歷往往充斥著沮喪和屈辱、幻滅和痛苦。然而,今天的年輕父母卻很少有人還記得這些痛苦。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許多人都以自己的父母為榜樣。他們有可能愿意對以前的方式進行一些調整。也許過去的痛苦經歷尚未忘懷,因此可能會在某些方面采取一些更自由的新方式;還有一種相反的可能,覺得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管教過于寬松,因此他們更傾向于嚴格地約束孩子。哪怕采取與父母當年完全相反的做法,父母們也會犯很多錯誤。這些育兒方式上的改變——通常是嚴父與慈母風格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卻仍然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大多數人在養育孩子時都會效仿自己的父母當年的做法。
結果是訓練孩子的同樣錯誤代代相傳。這些累積起來的大量錯誤理念,給我們當代的年輕父母造成了更大的壓力。他們生活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有關人際關系的各種新理念層出不窮。再加上小家庭的普遍存在,他們的狀況就越發糟糕。以前,大家庭是社會主流,父母的教育技巧遠遠沒有那么重要。那時候,很多事情孩子們都是在彼此相處或與鄰居接觸中學習,所以,哪怕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技巧,也不會對孩子造成災難性的影響。然而,科學教育的原理至今尚未影響到年輕父母,而且他們也不愿意接受新的建議,因為他們相信——正如許多人至今仍然相信的一樣——他們的兒時經歷,足以讓他們有資格按照自己認定的方式養育孩子,認定他們過去形成的人生哲學、他們小時候與父母相處的模式,全都適合于他們的孩子。
一個在棍棒下長大的父親,在聽到別人勸告他不要粗暴地對待孩子時,往往會這樣回復:“我就是這么長大的,現在我不是挺好的嗎?既然如此,我這樣教育孩子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很多父母都抱著這樣的心態,只是他們不曾想一想,如果他兒時能享受到不同的、更好的教育模式,他會不會成長得更好呢?不論是在今天還是在過去,所謂的“養育”往往是把一個原本聰明的孩子最終變成一個愚蠢的成年人。這是讓孩子持續受挫所導致的結果。雖然這一事實早在盧梭的年代就已經得到公認,但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模式至今仍沒有發生多大改變。相信“棍棒出孝子”的父親,并不知道他兒時挨打的經歷對他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對他的婚姻生活、與朋友的關系、對待自己孩子的態度造成了多少負面影響。雖然在某些方面他可能的確做得“很好”,但是他也因此變成了一個缺乏信任的人,一個粗魯而專橫的人。很多年輕父母都會因為自己在人生中獲得了成功,便認定當年父母對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可是,這里存在同樣的誤區。我們無從估量他們原本可以避免多少不必要的人生挫折和性格缺陷,也無從估量他們有多少潛力未曾得到機會被開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