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歷史:三國兩晉南北朝
- 張康 桂雨編著
- 1420字
- 2023-02-16 10:55:03
治世能臣數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Qiáo)縣(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性格大膽豪放,少年時博覽群書,又熟讀兵法、精通武藝,可以算得上是能文能武。
《龜雖壽》是曹操寫下的著名詩篇,你能背誦嗎?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斷定他將來必成大器。果不其然,不僅是在三國時代,在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他都稱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更是一位“治世能臣”。
曹操20歲的時候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是東漢的都城,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云集于此。由于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管理起來非常困難,那些權貴們根本不把律法放在眼里。曹操上任后,打造了許多五色大棒,分別豎在衙門的兩邊,要是有人敢違法,就要受到棒打,就算是貴族也不能例外。
當時,漢靈帝最寵信的太監蹇(Jiǎn)碩氣焰囂張,他的親戚常常知法犯法。有一次,蹇碩的叔父違反了夜行的禁令,曹操根據當時的法律,毫不留情地用五色棒打死了他。經過了這次事件,洛陽的治安好了許多,那些行事囂張的貴族們也收斂了不少。
胸有大志的曹操對目前這樣小打小鬧的狀況并不滿足。黃巾起義爆發后,他感到自己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就主動向朝廷請纓出戰,為平息起義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也因此當上了濟南相。
濟南這個地方非常難管理,官員攀附權貴,官官相護,貪贓枉法,氣焰十分囂張。歷任濟南相根本不敢管,長久下來使得濟南這個地方貪腐橫行,烏煙瘴氣。曹操卻什么都不怕,剛一上任就罷免了八個貪污的官吏,一下子名動濟南城,那些地痞流氓也聞風喪膽。
之后為了除掉董卓,曹操變賣了所有的家財,募集了一支5000人的隊伍,加入了討伐董卓的聯盟大軍。在討伐戰爭中,他果斷勇敢、足智多謀,顯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董卓死后,東漢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曹操憑借著過人的膽識和卓越的才能,漸漸嶄露頭角,他的軍隊也越來越壯大。
當時的皇帝漢獻帝手中沒有實權。之前,漢朝的首都在洛陽,但是董卓在洛陽無惡不作,并設計將洛陽城燒成了一片廢墟,董卓以此為借口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董卓死后,漢獻帝回到洛陽,但是昔日王宮已經被燒了,只得帶著幾個誓死相隨的大臣,住在一個官員的老房子里,也沒有糧食,只能挖野菜吃。

當時曹操在洛陽附近的許昌,他聽說了漢獻帝的困境后,連忙到洛陽拜見漢獻帝,他說:“臣不知陛下受苦,真是該死!現在洛陽的情形如此惡劣,一時半會兒也很難恢復,請皇上到許昌建都吧。”
漢獻帝和幾位大臣早就熬夠了苦日子,只是苦于沒有好出路,聽曹操這么說,很高興,于是來到了許昌,并改年號為“建安”。這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開始,后來他掌控了朝政大權,以天子的名義,控制了全國。
曹操把漢獻帝迎接到許昌后,積極發展社會經濟。他把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都收編起來,分田給他們種。有了土地,流民變成了農民,生活上有了保障,都愿意安定下來加緊生產耕種。逐漸地,曹操獲得了充足的糧食,經濟、國力都發展起來,為他的兒子曹丕日后建立魏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知識小鏈接
屯田制
屯田制,指的是國家強制士兵和農民開墾荒地,收獲糧食之后按照一定比例供應給部隊,此制度的創始人是曹操。士兵的屯田稱為兵屯,農民的屯田稱為民屯。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則是曹操麾下的棗祗(zhī),而實施者包括任峻和曹魏時期的鄧艾等。屯田制成為當時國家政權的錢糧收入來源,同時也解決了屯田軍民自身的生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