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魯密銃
- 南明太子復仇錄
- 遠方之心
- 2085字
- 2023-04-27 23:46:20
張煌言交待之事,羅子木與楊冠玉二人,開始迅速去辦。
攏集島上的這三百民兵,以及將島上所剩不多的糧草軍械裝運上船,俱是只花了半天多的時間就完成了。接下來,羅子木前往浙東海邊,秘密召集先前早已遺散的一眾民兵。
而侍從楊冠玉,則按張煌言的要求,親攜了一封密信,去找他的外甥朱湘玉。
楊冠玉化裝成普通民夫,潛回張煌言老家,見到朱湘玉后,便把張煌言的那封密信交予了他。
朱湘玉匆匆看完,臉上露出復雜的神色。
楊冠玉試探著說道:“朱公子,張尚書說了,他這一走,不知何日方歸。你若不愿離開,可安心在家種地。而若愿意與他一道去滇南的話,便可與我速速離開,前往懸嶴島……”
“我當然愿去!”未等楊冠玉說完,朱湘玉立即回道:“與其在家種地,碌碌無為,還不如跟著舅舅前去云南投奔太子。而且,舅舅還有三件寶貝暫放在我這,我不交回給他,亦是其心難安啊?!?
“哦?是何寶貝?”楊冠玉好奇地發問。
朱湘玉神秘一笑:“這個么,先不急著告訴你,等見了我舅之后,自會讓你知曉。”
隨后,他簡單收拾了一下行囊,便把家門一關,又帶了一個長長的大白布包裹,復與楊冠玉一道離開。
二人匆匆回到懸嶴島,見到外甥朱湘玉來投奔自己,張煌言一臉歡喜,溢于言表。
“舅舅,你要的這三件寶貝,我一直仔細保存著,現在都給你帶回來了?!敝煜嬗駥⒛莻€長長的白布大包裹遞給張煌言,一臉如釋重負的表情。
張煌言將白布打開,又揭開里面的那層厚厚的防水油紙,三把烏黑修長的槍銃,便赫然出現在三人面前。
“好哇,這三件上好的魯密銃,保存得如此完好,倒可以算是我給太子殿下最好的禮物了?!睆埢脱允洲矍屙?,笑著說道。
這種堪稱這個時代最為先進的火器魯密銃,是由明代火器大師趙士楨,所研制的新式火器。
其原型,是奧斯曼帝國的商人們,向朝廷進貢的密斯特克重型火繩槍。萬歷二十六年,趙士楨向奧國的商人兼使者朵思麻,請教魯密國的火繩槍相當構造及制作方法,經反復改進之后,終于制成了明朝最為優秀的火器——“魯密銃“。
楊冠玉看到,面前的這三把魯密銃,外觀十分漂亮。它們全為上好熟鐵,經過反復鍛打才最終制成。每一根魯密銃,都是雙層打制的銃管,槍管與槍身聯為一體,用手指粗量,則約有五尺之長。
若再手手掂量一下,就發會現,這種火銃,頗為壓手,其重約有六斤多,口徑較小,外觀修長,精鍛之處閃著奕奕光澤,握在手中,便讓人心生喜愛。
據現代火器專家研究發現,這種制作精良的明朝魯密銃,射程可以達到足足一百五十步,且彈丸的初速極高,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效果,甚至可以說,射擊距離基本上與后世步槍差不離了。
而此時的普通火銃,基本只能打到六十步的距離,便是后世清軍在鴉片戰爭中使用的火器,性能上也未必強過魯密銃。
《武備志》中曾對這種槍銃,有句極高的評語:“鳥銃之類,唯魯密銃最遠最毒?!?
這種能遠距離射殺敵軍的魯密銃,可以說是這個年代的明軍,最好的火銃了。
只不過,在這個年代,因為制造技術的粗糙,魯密銃這種堪稱當代最先進的火銃,缺點亦是極多。
首先一點,便是它的性能,不太穩定。
據史料記載,這種火銃,打不響或炸膛的機率相當高,對于使用的火銃手來說,堪稱是手中握了一個為定時炸彈。
其次,便是這種魯密銃,有一個更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它的槍管壽命較短,平均使用壽命,只有50發左右。而一旦超過使用次數,便會因為槍管開裂,而導致整根火銃銃報廢。
所以,魯密銃雖已研制出來,但對于明軍這種尚處于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的軍隊來說,因缺點多多,形同雞肋,所有并沒有廣泛裝備,也沒帶來更大范圍的影響。
因此,按很多的明穿小說,嫌其雞肋無用,干脆再跳一步,主角直接開始研發更為先進的燧發槍了。
只不過,這種燧發槍在真實歷史上,其使用的過程,更是一波三折。
燧發槍,最早是由法國人馬漢明,他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將其進一步改進而成。
簡單地說,就是取掉了條鋼輪,在擊錘的鉗口上夾一塊燧石,傳火孔邊設有一擊砧,射擊時,拉動彈簧扣引扳機,將燧石重重打在火門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藥。
相比老式火繩槍,撞擊式燧發槍這種更加先進的產品,其巨大優勢自是不言而喻。
它能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射擊精度,增加點火成功機率,并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也有利于大量生產。
只不過,事物的發展總是一波三折,在遂發槍制造出來后,許多法國將領反對裝備燧發槍,他們的理由十分奇怪,竟然是:“這種遂發槍不實用,所裝的撞擊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點燃火藥?!?
對于這一點,倒不是法軍亂說。
、而燧發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燧發槍的擊發,主要靠燧石撞擊,這種擊發火鐮同時又是蓋子,以起到雙層效果。所以,燧石擊打下來時,為保證點火成功,用于引發的彈簧鋼需要很強的力度,這在那個時代,鋼材質量很難達標。
故而,在鋼材鍛造技術尚未完善,彈簧效果很差的情況下,相比魯密銃這種老式武器,新出現的燧發槍故障更多,啞火率也更高,讓軍隊對其指責頗多。
這就是,為何燧發槍早早研制出來,卻一直無法在歐洲大規模列裝的原因。
但是,在這永歷十六年,這種燧發槍還處于一種相當幼稚不成熟的階段,朱慈煊是根本不會加以考慮的。而在這個時代最為先進的魯密銃,對于尚是一無所有的太子朱慈煊來說,才是最需要研發與攻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