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
————————————————
「久未寫信,見字如面。近日難眠,輾轉(zhuǎn)反側(cè)……」
鋼筆在信紙上沙沙作響,不知過了多久,午夜的時鐘敲響了詭異的 13聲,忽然一陣迷迭香飄來,不知不覺,沉沉睡去,筆跡神秘的淡出消失了,意識漸漸模糊,思緒飛轉(zhuǎn)到一片云端~
從云端望向山谷,一方孤石矗立山澗,旁邊是一個荒廢的陵園,一株青色的柏樹依在一座荒冢上。
慢慢靠近孤石,忽然發(fā)現(xiàn)孤石上有一孔洞,貌似有七彩霞光從中散發(fā)出來,不由得一探究竟
……
“六世輪回,歡迎來到六維世界,這里是中轉(zhuǎn)站。請選擇出口。“仿佛有機械般的聲音在不斷的提醒。
一時間,六道光柱射出,形成六個光圈,分:青、白、赤、黑、玄、黃六色。
配以方位: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
正包裹在一堆光圈中央目瞪口呆的我,下意識的嘴角抽動了三下,不忿的笑出了聲,心想這夢還來,依舊還是那么真實奇葩,畢竟游戲副本不少,一個一個慢慢玩哈。
說時遲那時快,這時一個清脆的聲音輕聲呼喚道:“小姐,快醒醒啊,馬公子等候多時了~”
尋聲側(cè)耳細(xì)聽,乃是青色光圈中傳出的聲音;正張望出神一愣的功夫,一不留神,便又被吸引了進去……
“哎呦喂!”一陣青光眩暈過后,頭昏眼花,耳邊聽到的話語隱約似曾相識,心想,壞了,難道又穿越回了沐王府,再和馬公子結(jié)一回親不成?!忙問道:“這又是哪里啊?你又是誰?”
“小姐,是我呀;您的侍女小蝶。這里是祝家莊。接親的馬公子已經(jīng)在前庭等候多時了。老員外派我過來催您盡快打扮準(zhǔn)備一下,上花轎了,不成想您卻偷偷跑進戲臺睡著了。”
“小姐?!我么?”我又不禁大驚失色,心想:怎么著?又變成了女嬌娥了???還是戲臺?難道是演哥哥的《霸王別姬》戲份?
隨后又往自身上一陣亂摸,不對啊,還是多了胸前的兩只軟桃,難道是困在沐王府副本了?徹底傻眼!
轉(zhuǎn)念又一想,這夢境副本是疊中疊啊,比造夢空間好玩多了,也好,熟能生巧,多刷幾回副本,萬一還有隱藏任務(wù)大BOSS呢~
繼續(xù)用這個女性角色做替身,可以繼續(xù)玩專屬定制化副本,這回除了捏臉美顏,化妝穿搭外,也許還真能生個孩子尼,哈哈!!!
于是匆匆應(yīng)付了個“哦”,便又順手拿起一面鏡子一看,呦呵,這模樣也不錯!
英氣十足!明眸皓齒,一顰一笑皆是風(fēng)景!從之前的蘿莉變御姐范了哈~
倘若是扮作男人,也是一等一的少年才俊啊!
小蝶見我醒了,便趕忙攙扶我回到廂房,給我裝扮起來:
依舊是紅衣紅鞋紅蓋頭,
依舊是青絲玉顏女紅妝,
依舊是錦衣刺繡配鴛鴦,
依舊是心事重重意難平。
我頭腦漸漸冷靜下來,便把心中的疑問一一與小蝶問個明白。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這時我才明白過來,恍然大悟,原來這回玩的是《梁祝》副本啊!
不多時,馬公子與祝員外一陣寒暄過后,我被迎進了門外碼頭不遠(yuǎn)處等候多時的喜船,準(zhǔn)備過門成親。
唯一不同的是,上一回坐轎,這一回乘船。地圖場景是一派江浙水鄉(xiāng)。
看來不止是大姑娘坐轎子頭一回,這坐船出嫁也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喜船兒順著溪流河道前行,路途上搖搖晃晃,晃晃悠悠的我又開始打起了瞌睡,這一睡不要緊,頓時又陷入夢魘,思緒混亂,仿佛幾個靈魂交替變換,一個內(nèi)心的聲音大喊:“英臺不要去,英臺不要去,梁兄、山伯還在等我…………”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原本的前塵往事記憶一股腦涌上心頭。
原來這是東晉時期,會稽郡上虞縣(今ZJ省SX市上虞區(qū))祝家莊玉水河邊。
我是祝員外之女祝英臺,自幼隨兄習(xí)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xué),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會稽郡城(今ZJ省SX市)訪師求學(xué)。家父認(rèn)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拒絕了我的請求,我求學(xué)心切,偽裝賣卜者,對阿爹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家父見我喬扮男裝,一無破綻,也只得勉強應(yīng)允。我女扮男裝,去會稽求學(xué)。途中,邂逅了會稽郡鄮縣(今ZJ省NB市海曙區(qū))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緣已定,義難休。亙古為廬春共秋。天地膝下求伯仲,不識桃李攬溫柔。
這首《搗練子》說的是我與山伯結(jié)拜為兄弟的故事。
《詩經(jīng)》說,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志同道合同伴的回應(yīng))。我祝英臺是何等的幸運,能遇到“嚶鳴”知己啊。于是,在小蝶的見證下,我們在草橋拈土為香,義結(jié)金蘭,結(jié)為拜把子兄弟。山伯大我一歲,我稱他為梁兄。
不日,我二人來到會稽郡城的書院,拜師入學(xué)。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
轉(zhuǎn)眼是三年的同窗學(xué)習(xí)。我們同吃同住,一起切磋學(xué)問,相互扶持。春來花叢賦詩,夏至柳蔭論道,秋夜暢談古今,冬日品茗對弈。這三年,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春草年年綠,已三年,我對他的柔情,也如春草般漸漸地生長起來。
我們同學(xué)三年,情深似海。我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我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沒有特別的感受。為父思女,催歸甚急,只得倉促回鄉(xiāng)。我與梁兄分別,依依不舍。
愛情:人間事,幾圓缺,奈婚約!
沿路吟詩論友,花色襲人如酒。借醉指雙鵝,欲把雌雄淺漏。
說透,說透?羞里遲疑時候。
這首《如夢令》說的是我以隱語向山伯透露自己是女兒身的故事。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我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
我:梁兄,你看山上花開好艷。
山伯:缺少芍藥共牡丹。
我:梁兄你若是愛牡丹,與我一同把家歸,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難。
山伯:你家牡丹雖然好,可惜是路遠(yuǎn)迢迢怎來攀?
(繼續(xù)前行,見一片清水荷花塘)
我:英臺若是女紅妝,梁兄你愿不愿配鴛鴦?
山伯: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臺不是女紅妝!
(繼續(xù)前行,前面到了一條河,漂來一對大白鵝)
我:公的就在前面走,母的后面叫哥哥。
山伯:不見二鵝來開口,哪有母鵝叫公鵝?
我:你不見母鵝它對你微微笑,它笑你梁兄真像呆頭鵝。
山伯:既然我是呆頭鵝,從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我:……
我:我臨別想問你一句話,問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山伯: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為何來?
我:要是你梁兄親未定,小弟替你來做大媒。
山伯;賢弟替我來做媒,但未知千金哪一位?
我: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你梁兄可喜愛?
山伯:九妹今年有幾歲?品貌如何?
我:她是與我同年乃是雙胞胎。她品貌就像我英臺。
山伯:但未知仁伯肯不肯?
我:家父囑我選英才。
山伯:如此多謝賢弟來成全。
我:梁兄你花轎早來抬。
山伯忠厚純樸,不解其故。我無奈,只得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我祝家求婚時,豈知家父已將我許配給鄮縣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泡影。二人樓臺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分別:去年春恨卻來時,夜夜說相思
遠(yuǎn)眺近看,祈禱蒼天隨吾愿。執(zhí)手英臺,可為山伯舉案來?
心心相惜,妾把終生托暗許。夜夜闌珊,只盼君來畫眉彎。
這首《減字木蘭花》寫的是我對山伯的期待,期盼他考取功名后做個大官,以他的勢力逼迫馬家放棄這樁姻緣。而我的策略,只有兩個字“拖延”。
后梁兄山伯被朝廷沼為鄮縣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臺我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于是計劃在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兄山伯墓前,下船祭奠……
此時已離山伯墓方向不遠(yuǎn),突然狂風(fēng)大作,喜船不能前行,我于睡夢中猛然驚醒,于是一行人慌亂下船,我趁機奔向山伯,一路跋涉篳路藍(lán)縷,終于爬到墓前,在英臺我哀慟感應(yīng)下,風(fēng)雨雷電大作,墳?zāi)贡眩⑴_我翩然躍入墳中,墓復(fù)合攏,風(fēng)停雨霽,彩虹高懸,我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蝴蝶傳為我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臺,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于天地之間。……
化蝶:四時羨爾尋芳去,長傍佳人錦繡旁
讀書人去剩荒臺,歲歲春風(fēng)長野苔。
山上桃花紅似火,一雙蝴蝶又飛來。
這首《竹枝詞》說的是我化蝶的故事。
不信大家去到那野花曼地的鄉(xiāng)野田間,亦或是風(fēng)景秀麗的花叢山林,總可以看到那雙雙對對的蝴蝶,蝶舞翩翩,只為那不變誓言,出雙入對,不論幾番轉(zhuǎn)世輪回……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夢里尋他千百回……
千般萬般留不住,人棄朱顏花棄樹;
蒼天揮淚滴滴血,痛我英臺恨難絕;
早知約期是死別,悔不咬碎相思月;
三年寒窗無寒夜,十八相送同心結(jié);
天地可缺人難缺,生不同寢死同穴;
人間最苦是癡戀,千古絕唱雙飛蝶。
——這就是大家周知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
這就是第三世,只一眼萬年。梁山伯便是石磊,祝英臺便是青兒。青青磊磊,情情累累!
一個神話,一段傳奇,一個故事,造就了一個個數(shù)千年的等待和輪回。
————————————————
——結(jié)尾彩蛋
而故事的細(xì)節(jié)我們好像忘記了什么?
無論是這一世的小蝶還是那一世的小翠,亦或是牛郎的老牛和喜鵲,皆為引路人;梁祝里的小蝶,最終幫助小姐逃婚化蝶;沐王府里的小翠,最終也幫助小姐逃婚化為翠柏;而牛郎織女里的老牛,還真把牛皮吹上了天,最終也幫助牛郎升天追尋到了織女,喜鵲搭橋共筑幸福時刻……
梁山伯與石磊石凌峰,以及牛郎一樣,有個共同點,皆為愛而不得,我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阻止這一切的王權(quán)富貴、戒律清規(guī)以及其背后的強大勢力,你看到了嗎?不止有祝家莊祝員外、縣太守之子馬文才、沐王府沐王爺、馬王爺及三公子、還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
故事仍在繼續(xù),你我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