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041.求求你了姐夫
- 大明公敵
- 全村希
- 2799字
- 2023-02-19 12:02:25
居庸關上,旌旗獵獵,陣列整齊的士卒站立在這古老的關隘城樓上,一桿“奉天靖難”的大旗異常的刺眼。
朱棣站在旗桿下,向著遠處北平的方向看去,一雙虎目之中泛著平靜的目光,絲毫沒有因為張玉攻克居庸關而有任何的歡喜。
他知道,戰爭剛剛開始,接下來還有無數惡戰等著自己,但機會卻永遠只有一次——只要有任何一戰失敗,等待他的就是滅亡。
上天對自己的侄子實在是太寵愛了,父親留下來的家底有多厚,從十幾歲就從軍作戰的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
遠在幾千里之外金陵皇位上的那個年輕人,手里握著的籌碼數不盡數,他可以隨心所欲的調動比自己多的多的精兵猛將。
在這自己無險可守的北平地界,朱允炆可以想怎么打自己就怎么打自己。
這些思緒并沒有影響朱棣的決心,反而讓他的目光慢慢的堅定起來。
遠處的道路上,幾匹馬飛快而來,雖然距離很遠,但這幾騎出現在自己的視線里時,朱棣馬上就認出為首之人的身份:那個和尚!
自己對他太熟悉了,若非是此人,他朱棣此刻只怕和其他的兄弟一樣,被朝廷的屠刀削成拼命,從此被囚禁在一城之中,了此殘生。
這些年自己與那人朝夕相處,他的身影早就深深的刻在腦海中。
“殿下,是姚大師來了!”張玉穿著沾滿鮮血的盔甲快步走上城樓,聲音里充滿說不出的高興。
與朱棣一樣,北平燕王府的舊臣們對這個和尚更是熟悉,在他們這些只知道廝殺的將領心里,如果說朱棣是他們的天,那這個瘦弱的和尚便是他們的擎天柱。
只要有他在,即便是再兇險的敵人,張玉等人也都覺得自己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姚廣孝更聰明,更能洞察人心的人了。
“開門!隨本王親自迎接姚大師!”
朱棣此刻也露出笑容來,這個喜歡身著黑色僧衣的和尚便是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柱,有他在,自己就可以放心后方的安全,肆無忌憚的奔向那把椅子。
“開門!”
“開門!”
“開門!”
聲音一層層的傳下去,厚重的居庸關大門緩緩打開,朱棣帶著手下的將領們出城。
姚廣孝的馬很快,快到讓朱棣等人都十分意外:這老和尚居然還有如此騎術。
丘福更是對身邊的張玉哈哈笑道:“之前咱還說教大師騎馬,大師說腿腳不便,今日才知他這腿腳不便的卻比咱們這些馬上討生活的還要厲害!”
相對于粗狂的丘福,張玉則穩重許多,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平日溫潤如玉的中年人如今已經五十多歲,更不會想到戰場之上,他的驍勇不亞于大明任何年輕將領。
“大師如此著急,一定是有天大的好消息送來。”跟在朱棣后面的朱能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奪關之戰時沾染上的鮮血現在已經干在了胡子上,捋起來沒有了往日的絲滑。
“定然是好消息,不然大師不會如此。”張玉也跟著微笑起來。
姚廣孝雖然平日里不喜與人交際,但多年相處下來,他們也都了解和尚的性格。
若是天大的壞消息,他一定會慢悠悠的稟報,情況越是緊急,和尚越是風輕云淡。
甚至有時他們都想過,若是有朝一日被朝廷拿下砍頭,臨行刑之前,這和尚必然得先仔細的洗一洗脖子,告訴劊子手從哪里下刀最合適后,方才引頸就戮。
而越是好消息,這和尚越不淡定,毛毛躁躁的像個老小孩一樣。
因此這些人最怕的就是和尚的笑臉,笑的淡然,說明這情況越危險,若是和尚仰天長笑,那就說明屠刀已經把腦袋砍掉了。
說話間,黑衣和尚到了跟前,不等馬站住,和尚就翻身站在地上,行云流水,絲滑的不得了,引得眾將嘖嘖稱奇:這和尚還有什么本事是我們不知道的?
“燕王。”見到朱棣,姚廣孝腳下不停,主動引路:“有要事稟報。”
“大師有何要事非要親自前來,莫不是朝廷的軍隊已經到了北平城下?”朱棣也不著急,拉著他停下。
周圍的將領們也都圍了上來,恭敬見禮。
人群里竄出個年輕將領來,沖著和尚道:“姚師傅,你帶來了什么好消息?”
正是張玉的兒子張輔,此時的張輔不過二十四五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整個人像是從血池里鉆出來的,但臉上卻掛著燦爛的笑容,更是捋了捋從頭盔中鉆出來的頭發。
“金陵城內傳來了消息。”周圍都是燕王府絕對的心腹,不會有任何泄密的可能,但姚廣孝卻還是沒有提徐增壽的名字。
“哦?”眾人紛紛來了興趣。
張輔眼前一亮:“可是皇帝殺了那些奸臣,準備把腦袋送到北平城里?”
“若是這樣,算什么好消息?”姚廣孝瞪他一眼,這小子還是欠管教,造反的心一點也不堅定。
若是朱允炆那小子殺了齊黃二人,咱們還有什么理由殺奔金陵,奪他的鳥位?
“朝廷此次來北平的軍隊,乃是耿炳文與顧成統領,共四路大軍,計十八萬人馬,這是城內推算的各軍情況。”
姚廣孝從懷里掏出手抄的情報,徐增壽送過來的那張紙條他在看完后就燒掉了,為的就是防止燕王府中有朝廷的奸細,看到那張紙條后從字跡上分析出是徐增壽的筆跡。
“甚好!”朱棣大喜,接過紙條來細細看了,又遞給身邊躍躍欲試的張輔,張輔接過來,一邊看一邊往父親張玉眼前遞。
眾將傳閱之后,心里的石頭也都落了下來,不由的哈哈大笑,丘福抱拳道:“王爺和大師神機妙算,竟是連各軍的數量都算的分毫不差!”
“只是算錯了耿炳文的先鋒大將居然是潘楊二人。”朱棣雙手扣在腰帶上,這份情報來的十分很及時,不僅穩定了軍心,更是說明他們的部署沒有任何問題。
只要部署沒有問題,那他就可以主動出擊,挫一挫朝廷的銳氣。
“此信是何人送來?”高興完了之后,朱棣有些疑惑。
耿炳文身為沙場宿將,知道這各路軍隊的配置乃是軍機絕密,斷不可泄露,不然很容易被敵方以強打弱,各個擊破。
齊泰雖然迂腐,可腦子不傻,更是知道其中的厲害,也不可能泄露。
自己在金陵的這些密探們,絕無任何可能查探到如此絕密,難不成是徐增壽?
想了想自己那個小舅子的官職又想了想他的性格,馬上就否決了。
姚廣孝見朱棣也露出疑惑的神色,來時路上心里的疑惑更盛:“看來不光老衲懷疑此信息并非出自徐增壽之手,連燕王也是這般想的。”
“明面上是從地字十一號傳來的。”姚廣孝說道,朱棣一愣:還真是自己那小舅子?這怎么可能呢?
金陵所有的北平密探或者有密探性質的關系都掌握在姚廣孝手里,他給每個密探都編了號,為了防止有人根據編號推測出密探的身份,因此故意把密探的身份打亂,隨便抓鬮。
于是就出現了,徐增壽這個算是北平在金陵最大的密探卻排了個地字十一號。
天字二號密探,實際身份只是宮里一個不入流的小太監。
“明面上?”朱棣住遇到了姚廣孝的用詞。
姚廣孝點了點頭:“老衲懷疑是天字一號假地字十一號之手傳來的。”
“哦?還有此事?”朱棣陷入了沉思,這天字一號乃是那個未曾面見,就已經幫了自己兩次大忙的湘王使者王凡。
正說著,忽而遠處又有一騎飛奔而來,眾人看去,那騎來的也很快,須臾之間就到了近前。
他翻身下馬,跪在地上舉起一封信道:“有金陵地字十一號急報!”
“徐增壽的效率那么高?”姚廣孝和朱棣對視一眼,愈發的好奇起來,怎么一日兩封信?
拆開看后,饒是姚廣孝也很是意外。
字很多,詳細的描述了詔獄中發生的事,最后只有一個請求:希望姐夫能攻下居庸關,不至于讓小天師喪了性命。
更有一句解釋,說他知道這個要求很無理,甚至會讓北平有危險,但自己和這道童很投機,不想讓他受齊泰之辱。
最后四個字,極具徐增壽的個人特色:求求你了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