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到我了吧,嗯……,先回答秋秋的問題吧。很可惜,我不是做量化的。“
說到這里,李濟桓先攤了攤手表示遺憾,然后接著開口:“本科時候是研究計算機視覺的,后來研究生去MIT從事點云相關的研究,跟Charles Qi一起做了一點工作,畢業之后就進了南極廠,很平凡的碼農人生?!?
平凡?張靜姝聽到這兩個字若不是需要裝作不認識,恨不得上去指著李濟桓的鼻子說他凡爾賽。
實際上李濟桓確實是稱不上平凡的,僅張靜姝知道的,本科期間在MSRA實習,成為了Res的提出者之一,為CNN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與他同為共一的KaiMing He已經是領域的頂級權威,而李濟桓于他之間的差距僅僅是時間,而不是工作含金量,似乎再過幾年,李濟桓再在自己的工作基礎上隨意增補些什么,就能夠讓他在震旦計院,不,如果他愿意的話,相信水木也是愿意聘他任教的。
可是他放棄了所有人覺得他應該前進的方向,研究生期間轉投3D點云工作,拋開了稠密圖像處理的經驗,投入到稀疏無序領域,沒有人認為他能在這個領域同樣大放異彩??珊髞?,一篇PointNet橫空出世,他用了最簡單最明了的思路,告訴所有人應該怎么處理點云特征,好像,他又不小心為那些陷入瓶頸的人打開了方向。
就這樣,大家覺得他應該靜下心來沉靜,讀個博士然后著書立說,積累經驗成為一方山頭的時候,然后他就跑了。從MIT畢業的同年,進入了南極廠,從事游戲開發,做著與自己研究完全無關的工作。
與前二十年的循規蹈矩不同,好像自從與張靜姝分手之后,他就開始變得叛逆起來,究其原因,大抵應該是害怕后悔吧。自己真的能教書育人嗎?前世看來的那些idea會讓自己成為一座山頭嗎?大抵是可以的,但是這座山并不屬于自己,也并不能成就自己。如果就這樣用別人的成果為別人堆一座山頭,即使它名義上屬于自己,自己真的不會后悔嗎?大抵是會的吧。
在坐的眾人跟觀眾老爺們一樣一頭霧水,但是沒關系,曲江秋聽懂了。她好像發現了什么線索一樣,把李濟桓和很多人串在了一起。
沒有過多贅述,李濟桓知道比起自己的學術,大家其實對那封信更好奇。畢竟,人類對于花邊的熱衷程度遠遠高于其他任何事情,遑論是他們完全聽不懂的學術術語呢?
很迅速的展開了那封信,上面是很熟悉的張靜姝的字跡。李濟桓用著很尋常的語氣開口了:
“見字如晤。
一顆糖果可以騙一個小孩,也可以騙一個李濟桓。
很久不見啦,如今都不知如何稱呼你了,大抵是再不能像以前那般了。
如果有人問我,我生命中曾經最閃耀的那個男孩是誰,那我想,我一定要把李濟桓摘下來作為答案。
我曾經仰望你很久很久,直到慢慢走到你身邊。你就像坐在山崖上孤獨的小孩,我帶著一顆糖果就把你騙下云端。我承認當初的卑劣,但卻沒有人能否認當時的我是真的好喜歡你啊,誰會不喜歡李濟桓呢?
當年,你就像真的從天上下凡的仙人一樣,對塵世里的俗物一概不通。
不喝酒,不唱K,玩不來派對游戲,也不知道怎么哄女孩子開心。但沒關系,那時候的我只要守著我的星星就足夠開心。
沒有人守著星星還能睡的安寧,就像葛朗臺每天都要清點自己的財寶一樣,我每天都在擔心我的星星飛走。
我堅信我能把仙人拽下凡塵,我可以拽著你去喝酒唱K,可以組局騙你出來玩游戲,但好像無法阻止你飛回天上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會被一顆糖果騙下來,但也只會停留一顆糖果的時間。
就這樣我們互道離別,我走下山崖,你飛回天上?!?
李濟桓停住了,皺了皺眉,他并不理解張靜姝為何會把自己描述的如此卑微,當年真的是這樣嗎,是不是自己忽視了張靜姝的柔弱,導致張靜姝對自己這么不滿?
這封信到這里看似是夸贊李濟桓,但實際上則是在責備李濟桓沒有給到自己安全感,周圍的其他人表情也出現了一絲變化,不知道是對李濟桓的嫌惡還是鄙夷信的作者的卑劣——在這樣一個公共場合用如此怪異的方式批評自己的前男友,真的好嗎?
但是這封信的下文,好像又拯救了作者與李濟桓。
將信微微翻折,李濟桓繼續讀了下去:“
其實,故事也不是這么蒼白,我喜歡過的男孩子又怎么會是這種形象呢,只是分手那刻,我滿腦子的委屈不知從何傾訴,就攢在這信里,寫在開頭,讓你一并得知。
你見過北極星嗎?
我迷茫的時候,那個男孩就是那顆最明亮的北極星,默默陪在我身旁,為我指引前行的方向。多少個凌晨的電話都會被接通,那頭傳來他的聲音。
沒有埋怨,沒有厭煩,有的是長久的安慰與陪伴。
每個月的幾天我的包里會裝上他給我送來的各式暖胃甜點。
那個冬天,每天晚上我的手上都有一顆可以暖手的烤紅薯。
他停留的每一刻都在努力關心我,溫暖與否,無論時光短長。
我曾許愿,讓時光停留在最美好的時候,上帝應允,我們在那時候分開。
那么,許久未見,你還好嗎?”
折了兩道,將信裝回信封,李濟桓不經感慨:不愧是張靜姝,能寫出這般另類的文字,如果讓他來評價,大抵會冠上矯揉造作四個字。他清楚張靜姝,這封信里的舔狗模樣只會出現在她的追求者身上。
大家也沉默了,但是表情舒緩開來,不難推測,很像大學戀愛的表述,因為前途不定,李濟桓出國留學而分開。這種分開,大抵是最尋常的分開了,人生的多個階段遇到多個不同的人,大家因為這封信產生的所有誤解都消解開了。沒有人是傻子,文字所能傳遞的信息實際上很多。
讀完之后,看到大家的反應,李濟桓也并未對這封信作出回應,而是選擇指定下一個人。
就決定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