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戰(zhàn)定霍邑,李桓立首功
- 大唐謀主
- 一個大叔老邵
- 2113字
- 2023-02-21 13:22:17
隨著段志玄高舉著宋老生人頭再次在戰(zhàn)場繞了一圈后,隋軍的最后一點希望終于破滅了,所有人都放下了兵器投降了。
李淵命令柴紹迅速收攏俘虜,并看押好,便率領(lǐng)中軍來到霍邑城下,與李世民、李建成匯合。
還未等李淵開口招降,霍邑城中的最后一位副將,便下令開城投降了。
那副將本來有機會,帶領(lǐng)城中的守軍出擊,給李世民和李建成來個前后夾擊。
但這副將就是宋老生點兵出擊前,阻止宋老生出兵的那位。
見李世民和李建成切斷宋老生后路,直接全軍背對霍邑,根本就把霍邑內(nèi)的守軍當空氣。
這副將本就謹小慎微,見此不由得嘀咕起來:這李淵能在南北兩側(cè)埋伏伏兵切斷將軍的退路,那會不會還有伏兵沒有出來,就等我出城后,把我也埋伏了?
事實上著副將沒有出城夾擊,除了怕被埋伏外,更重要的是,一時間城中已無法集中太多的兵力了。
宋老生帶出去了1萬兵力,城中還有1萬兵力。
但分守四面城墻就要6000兵力左右,還剩4000可都是老弱病殘了。
這些老弱病殘還分散守在城中各處要點,要短時間內(nèi)集中起來,根本不可能。
這城中的情況,李世民和李建成也分析過了,所以兩兄弟決定不管城內(nèi)的隋軍,全力阻擊宋老生的軍隊。
就算城內(nèi)隋軍出來夾擊,短時間也不會超出2000兵力,到時候分出1000士兵掉頭阻擊就可以了。
只要能拖住宋老生,不讓他回城就是勝利。
這會城外戰(zhàn)局已定,這副將見大勢已去,再死守霍邑已經(jīng)沒有意義了,李淵真要強攻霍邑,估計一天就能拿下。自己死守的后果就是一個死字。
所以見李淵已親自到了城墻下,干脆也不等李淵招降了,直接下令開城門投降。
李淵哈哈大笑,接受了副將的投降,下令全軍入城。
此戰(zhàn),李淵大軍戰(zhàn)死500余人,隋軍戰(zhàn)死2000余人,其余17000余人皆盡被俘或投降。
30000人打有守城之利的20000人,就這么輕松就勝了,還就只戰(zhàn)死了500多人,這戰(zhàn)績可把李淵樂壞了。
霍邑府衙內(nèi),李淵命人把李桓、李世民、李建成、裴寂、柴紹等人召集過來。
見眾人到齊了,李淵笑著臉開口道:“諸位,霍邑一戰(zhàn)而下,可喜可賀。我認為此戰(zhàn)軍師當記首功。諸位以為如何?”
李建成率先開口:
“大將軍說的極是,我也認為軍師乃此戰(zhàn)的首功。
戰(zhàn)前,軍師的謀劃縝密精細。
戰(zhàn)時,軍師抓住戰(zhàn)機,實施亂敵軍心之策。
使我軍原本的僵持苦戰(zhàn),瞬間變成了輕松的抓俘虜。
僅此一句話便挽救了不知多少士兵的性命了。
軍師首功,實至名歸。”
李建成剛說完,李世民也接口說道:
“不僅如此,軍師還預(yù)判了那宋老生可能會逃脫。
提前讓血袍衛(wèi)在城下布下攔截,發(fā)現(xiàn)并斬殺了宋老生。
要不是軍師的安排,那宋老生定會逃回城內(nèi)。”
在座的除了李世民和李桓,其他人,包括李淵、李建成,都還不知道宋老生是血袍衛(wèi)斬殺的。
李桓是戰(zhàn)后血袍衛(wèi)回到他身邊,詳細匯報了整個經(jīng)過后才知道的。
此時聽李世民說起此事,也不由得一驚。
一是驚嚇,差點讓宋老生逃回城內(nèi)了。
二是驚訝,李桓居然有此準確的預(yù)判,并安排了補救措施。
眾人不由得再次稱贊起李桓,并紛紛表示李桓當居首功。
李桓本想再謙虛一下,說這都是各位將軍統(tǒng)兵有方,作戰(zhàn)勇猛,士兵們奮勇爭先啥的。
但見眾人都這么說了,再謙虛,估計會被團體操,也就只能笑著感謝了一番。
李淵接著也把眾人都表揚了一遍,該給的功勞都給記上了,等打下長安后一起封賞。
至于士兵,有功勞的重賞,沒有啥功勞的也賞。(李淵就是這么一個人,就只知道賞賜,在李淵眼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都有賞)
然后李淵詢問道:“諸位,霍邑已拿下,現(xiàn)在俘虜及投降的隋兵有17000余人,諸位覺得該如何處理?”
裴寂率先開口:“大將軍,這些隋兵絕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只要給軍餉,他們是不在乎給誰當兵的,所以我建議全部收編了。”
李世民不同意道:
“裴長史此言不妥。
這些隋兵雖可收編,但如打散到我軍各部中,這會將我軍戰(zhàn)力直接拉低,甚至都無法列軍陣。
如果不打散,那很容易會再次反叛,對我軍的危害更大。”
“那世民的意思是解散這些隋兵嗎?”李淵問道。
李建成搖搖頭:“直接解散就太可惜了,畢竟是17000人的兵力。而且我們往后的作戰(zhàn),只憑借現(xiàn)在的30000士兵還是遠遠不夠的。”
眾人不由得都頭痛起來,收編了會問題很多,隱患很多,不收編又太可惜了。
李淵看了看眾人,見眾人都皺著眉在想解決方法,就李桓一個人老神在在,神色輕松的喝著水。
李淵不由得問道:“軍師覺得此事該如何解決?”
李桓一臉輕松道:
“直接解散那肯定不行的,畢竟這么多人呢。
全部收編也不行,世民的擔(dān)心也是正確的。
我們不妨去問問那些隋兵,問問他們是否愿意加入義軍,跟隨我們一起平定這亂世。
如愿意加入的,那就收編了,也不用打散了,直接組成新的兵團,從頭開始訓(xùn)練。
如果不愿意,那就遣散了。”
李世民一拍大腿:“對啊,如果是自愿加入的,那就不怕他們反叛了,也就不用打散了。軍師一言驚醒夢中人啊。”
李建成也點點頭:“軍師此策確是穩(wěn)妥,不過不愿加入的,就這么遣散了,還是有點可惜啊。”
李淵這時也反應(yīng)過來了,也不由得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看這樣,跟著宋老生的隋軍將領(lǐng),既往不咎,仍擔(dān)任原職。
宋老生,則按原官職給予厚葬。
投降的隋軍,以及愿意參軍的百姓,全部授予散官。(散官沒有實權(quán),但有一點特權(quán))
這樣,自愿加入的隋兵就會更多一些,而且再次反叛的可能性也會更低。
至于那些不愿加入的隋兵就遣散了吧。”
眾人仔細思考了一下,紛紛點頭贊同。
李桓也點了點頭,歷史上李淵本就是這樣做的,而且效果還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