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偏轉的歷史
書名: 魂穿神狄:全職傳承人作者名: 煙波云海本章字數: 3062字更新時間: 2023-02-02 19:00:00
武周朝堂因為這一封遺書開始風云變幻,李艾自己是不知道的。
他這一番豪言壯語其實都是表演給林永忠聽的——在高宗朝到武周朝這段時期,文人雅士之風早就盛行起來,而李艾倚仗的就是橫渠四句中注定會流傳千古的文人氣節。
穿越者嘛,既然都想起來了,能人前顯圣一把,為啥還得繃著呢?
當李艾寫出這封遺書以后,就足以為他逃離武周統治,隱姓埋名再圖發展,給鋪平了道路。
他自己要是不這么干,那太子確實沒啥大事兒,但是他自己就必死無疑了。
晚上,從國公府離開后,他便一路北上。
他還沒想好落腳點在哪,不過聽聞臨近江州的岳州、蘄州有不少茶農,李艾就覺得要不要從這些茶農的手里買些能存得住的茶磚往北面去賣。
在這過一天是一天還朝不保夕的武周朝,只有大把的銀子落袋為安才最穩妥。
很快就是使團驚魂案了,北邊邊境一旦吃緊,這茶磚的生意不得起飛啊。
李艾是想明白了,按照狄公破案的速度,一個月就基本結束了,到時候邊境門市還得開啟,他從江南西道這里購買差不多的茶磚運往北邊,按照現在的交通程度,怎么也得快倆月才能到突厥邊境,把茶磚一賣,這不就成了?
于是,半夜時分,在客棧打烊之前李艾就來到了潯陽江上游的一處客棧。
巧了呀,就是那家悅來老店。
“店家,店家!要一間上房!”
門口柜臺前沒人,李艾邊喊著,同時拿出了兩張5錢的絹帛。
原先世界的武周朝,最盛行的貨幣是銅錢和絹帛共用,而這個世界又和李艾原來的世界線歷史不太一樣……
怎么說呢,絲織物的種類變得極為豐富,除卻原來給絲織物分類的錦、繡、綾、羅、絹、絁、綺、縑、紬等名稱外,武皇還另外發行了一種通用的“絹帛幣”,這種特殊的絲織物和縑類似,使用的是雙股絲編織而成,樣式較厚且粗,其上用特殊染料染制的黃絲標注絹帛的匹碼,使之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之一。
但不管是絹帛幣還是銅錢,都需要一個一般等價物來進行比較,而早在唐朝太宗皇帝時期,就規定以長安“金銀坊”出品的金器,經由上千名來自各大技藝世家的大師們共同評定后,最終確定了以一種特殊比例的“金銀磚”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體系。
這個所謂的“金銀磚”其實就是現在人們俗稱的銀子,因為外表看上去就跟正經的銀子沒啥太大的區別……
到了高宗朝,長安的金銀坊日漸衰落,在洛陽新修的金銀坊代替了長安金銀坊的作用。
后來武皇因為信佛,就又單獨設置了一個“金器坊”,這里才是生產金銀器具的地方……
至于絹帛幣的出現,主要還是武周朝現在的絹帛產量達到了一個非常驚人的地步,從原主的記憶來看,現在武周朝的經濟產值,甚至比后來的宋朝、明朝都要高。
這就要歸功于這個世界非常不同的歷史了。
李艾回顧記憶的思路被打斷,一名美婦款款來至臺前,在見到李艾短暫地晃神過后,這美婦沒有說話,只是收攏了李艾部分放在臺上的絹帛錢,將天字二號房的印信遞了過來。
“還有飯食嗎?”
李艾仔細打量了下美婦,然后才說道。
美婦點點頭,同時拿出一份菜單,伸出素手在菜單上指著一句文字,“只剩涼菜和酒水,夜深不能開伙,酒另算價錢”。
那字跡娟秀明麗,似是出自女性之手,是不是面前人撰寫的就不好說了。
當然,李艾也明白了,對方是個啞女。
他也沒有高聲說話,而是抬手在上面點了兩樣涼菜,又要了一壺江州城特產的潯陽釀。
他讓美婦將菜肴盛裝好送到房間里,自己就上了樓。
在房間里吃飯的功夫,李艾仔細想了想未來的事情。
如果是原歷史,做倒賣的商賈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這個世界,因為歷史發生了奇妙的偏轉,商賈的地位雖然依舊不高,但生意卻好做了很多。
在原主的記憶里,李艾找到了這世界歷史的不同。
多虧了原主母親在他年幼時的習慣養成,原主長大了也特別愿意讀書讀史。
漢末天下三分,在三國后期,諸葛武侯離世后,當時漢昭烈帝與孫梟姬之女劉氏勇武過人,據傳是當世兵仙。
她先出荊州,依仗娘家勢力,率先并滅東吳,后再破曹魏,北據五胡,令其兄長劉禪繼承漢室大統,定鼎洛陽,史稱季漢。
但季漢并未延續多久,隨著大將軍劉氏因病早亡,劉禪暗弱無能,又兼北方民族南下襲擾,季漢只存在了四十五年便被當時的世家大族奪權,改漢為晉,隨之,南北朝亂世到來。
這段時間,完全沒有天下共主,當時誰有錢誰就能聚攏一批流人,有了人就有了糧食,有了糧食就有了兵,而有了兵就可以自己當土皇帝。
劉禪雖然政治能力不足,但他卻非常喜歡鼓搗一些工藝品,于是季漢一朝,迸發出各種傳統手工藝人,這些手工藝人在劉禪的鼓動下進入朝堂,不僅就此建立全新的世家門閥體系,還大肆干涉朝政,在朝堂上自成一派,開始和文人世家分庭抗禮。
就這樣,在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天下世家文人最大的敵人,也就是手藝人們登場了。
不僅登場了,還給文人們一記當頭棒喝。
然后就到了晉朝。
短短時間里,手藝人們在全國各地開枝散葉,其中以茶農、鹽幫、匠臣、畫商、玉樞、繡宮、器坊等七家為貴胄,在這七家之下,上九流和下九流都已初見成型。
在北方民族南下之際,各地手藝人世家紛紛構筑塢堡營壁,有的人自立,有的人割據,成為了那段亂世的主題。
不過,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文人世家被打退到了江南,而江北的手藝人世家卻頂住了北方民族的壓力,不僅沒有讓五胡亂華的事情發生,反而還同化吸納了部分北方民族,一同建立起龐大的北方王朝,與南方文人世家劃江而治。
當然,文人世家主宰的南朝也太不好過,南方多蠶桑之地,像絲綢商人、香料商人,還有本地的茶農、鹽幫等等,也都在南方攪風攪雨,一時間手藝人們就和當時的讀書人開始了各種斗爭。
文斗、武斗輪番上演,大家都是漢人,你不就多讀幾本書么,換別的比,誰還比誰差了?
這段時間里,人們都在朝著手藝人世家和文人世家兩邊站隊,佛道等宗教雖然依舊存在,但完全沒能興盛起來。
尤其是手藝人們,他們對自己傳承的手藝無比自信,認為手里的技藝才是一切的根基,于是乎,這幫子人砸道觀、推佛像,有的尊“墨子”,有的尊“鬼谷”,后來更是大肆宣傳,這世上哪里有神明,我們漢人自己就是神明!
而且,文人世家也不待見那幫外來的和尚,畢竟這是要跟孔孟圣人們搶廟堂的事情,他們雖然不像手藝人們那么偏激,但也絕不推崇。
這個亂世一直持續到隋文帝楊堅出世,這位出身北方文人世家的頂級大佬,抓住了其他世家大族互相斗爭鬧出來的半衰期,一舉橫掃六合,統御八方,再次一統天下。
再之后就是隋煬帝楊廣了,把大運河一修,國運直接給干沒了,這以后就是大唐奉天運勢,承繼了大統。
隋末亂世的時候,世家大族們也參與了進來,不管是手藝人世家還是原先的文人世家都開始有再興的苗頭,他們一點都不想上邊有個皇帝壓著他們,于是都開始搞事情。
但皇帝這邊也沒閑著。
唐太宗設太學,大力推進科舉制度,此舉專用于遏制世家文人,網絡各處人才,在商業上更是將茶葉貿易和鹽鐵轉運收歸國有,直接斷了這兩個手藝人世家的根。
高宗皇帝更是在各種政策上瘋狂打壓世家大族,當時還是皇后的武皇,就是高宗皇帝用來打壓世家的白手套,比如王皇后和蕭淑妃,王蕭二家也是從這開始就抬不起頭。
這樣一看,高宗還是留了點余地的,至少沒趕盡殺絕,就弄死幾個帶頭鬧事挑刺兒的家族。
可到了武周朝時期,自打武皇在二圣臨朝后,逐漸把持朝政的那段時間,這婆娘下手是真滴狠吶——你不聽話是吧,你反對我是吧,來,給朕找個豬油蒙了心的貪官酷吏,給我誣告他謀反!
然后那些不聽話的世家大族全家老少,外加那個告發的酷吏的全家老小,直接一個卷包會,一遭帶走,一個不留。
武皇一直以來就是這么干的,她登臨大寶以后也同時用這個法子來搞李唐王族后裔,真真是屢試不爽。
這特別版的風聞言事一出,武周朝的朝政就開始穩定了起來,世家人因此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女人啊……”
李艾嘆了口氣,收斂起心思,對此事不作評價。
忽然,敲門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