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浴血抗爭(中)
- 月明滄海
- 牧云樓主
- 2598字
- 2015-01-28 23:55:32
清兵惱羞成怒,扔掉名貼,叫嚷道:“少拿一張破紙片來蒙混過關,拿出一百兩銀子來買路。若是不肯,便要把你送到官府治罪。”
柳如是抽出寶劍,怒喝道:“原來你二人貪圖財物,竟然公開搶劫,我這就為民除害。”
兩個清兵甚為惱怒,舉起刀矛迎上前來。
高個清兵喝道:“把這個小白臉抓起來。”
矮個清兵哼道:“留發不留頭,把他砍了。”
黃毓祺聽出清兵是本地口音,急忙上前攔住清兵,從懷中取出兩個銀元寶,走上前遞給清兵,說道:“送給二位買些茶水喝,都是鄉里鄉親的,能饒人處且饒人。”
高個清兵抓過銀元寶,眉花眼笑,分給矮個清兵一個,抬起橫桿,大方地揮了揮手,說道:“可以走了。”
柳如是厲聲道:“師父不要給他們銀子,我要與他們到官府理論。”
兩個清兵臉色大變,又要發作。黃毓祺急忙安慰清兵,又勸住柳如是,催她快走。柳如是瞪了眼清兵,重重地哼了一聲,打馬離開,黃毓祺與葛明鑒趕緊跟了上去。
前行二里多路,回頭已看不到哨卡,柳如是跳下馬來,施禮道:“多謝黃先生!”
黃毓祺還禮道:“錢夫人不必客氣,這些人當上清狗時間不長,還不太貪婪。若是遇見老兵油子,還真是麻煩。”
柳如是驚奇地問道:“黃先生怎么出家當了和尚?”
黃毓祺嘆道:“清虜攻破江陰后屠城,老夫只好出家為僧。這樣倒好,不用留那個難看的老鼠尾巴辮子。”
柳如是敬佩道:“江陰民眾扼守孤城,抗清復明之事傳遍大江南北,聞者無不為之敬仰!”
黃毓祺指著葛明鑒,說道:“這位葛明鑒小公子是山東人,在弘光朝廷里做過錦衣衛百戶,守城時出了大力。”
柳如是媚眼如絲,熱辣辣地看著葛明鑒,說道:“我聽管家錢富說過小兄弟,為人仗義,今日所見,果然是英雄了得。”
黃毓祺道:“錢夫人,此處不是說話之處,老夫有個弟子住在前邊村莊,我們過去喝杯茶罷。”
柳如是痛快地答應了,隨二人來到村莊。到了池塘邊的一處小院,黃毓祺敲了敲門。
一個三十多歲書生推門而出,驚喜道:“老師來了,快快請進,我還擔心您在城里遭遇不測呢。”把三人迎進客廳坐下,泡上茶水。
黃毓祺看到書生剃發結辮,氣哼哼地說道:“你這么快就變成胡人了!”
柳如是勸道:“黃先生,您不能求全責備。清虜剃發令下,江南民眾血流成河。這位大哥留得性命,再圖大業,亦不為過。”
書生連連點頭,說道:“確是如此,學生這就去準備酒飯。”尷尬地走了出去。
黃毓祺喝了口茶,鄙夷地問道:“聽說錢大人被清虜封為禮部侍郎,他到北京上任了嗎?”
柳如是嘆氣道:“我家老錢盡管降清,但決不為難義軍。他到北京以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負責修《明史》。南京失陷后,他的好友河南巡撫越其杰和參政兵備道袁樞絕食而卒。
我勸老錢投水殉國,并愿陪之。老錢沉思無語,最后以‘水太冷,不能下’為借口,不想投水。我欲奮身跳入池水中,卻被他拉住。清虜下了剃發令后,眾人商議對策,老錢忽然說道:‘頭皮甚癢。’站起身走了出去,須臾,剃去頭發結辮而入。”
聽到此處,葛明鑒甚覺好笑,只好咬住舌頭,強忍住自己不笑出聲來。
柳如是見葛明鑒臉憋得通紅,似是很難受,關切地問道:“葛明鑒兄弟,你不舒服嗎?”
黃毓祺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笑道:“錢大人真乃性情中人,雖說是為投降找借口,良心尚未泯滅。”
柳如是臉上頓現嚴肅的表情,滿懷深情地說道:“老錢盡管不能舍生取義,他心地卻是甚好,對我百般呵護。離開南京后,我與別的男人交往,其子憤而告官,欲以不守婦道為由,追究處罰我。不想老錢知道后,寫信怒罵其子,謂國破君亡之時,士大夫尚不能堅守節義,更何況一個女子呢?”
黃毓祺、葛明鑒聞言驚愕不已,想不到錢謙益如此寬容大度。
柳如是道:“二位休要取笑,我此次出門遠行,其實是舊情難舍!”黃毓祺、葛明鑒頓時愕然。
柳如是道:“我聽聞松江舉事,陳子龍為監軍,還占領華亭、青浦,與松江府城互為犄角。遂籌措了金銀勞軍,于八月二日到達松江,陪著子龍慰問將士。
次日清晨,漢奸李成棟率清虜襲取青浦縣城。沈猶龍接到諜報,還不信青浦會失守。可是他并不知道,水軍亦被清軍擊敗,吳志葵、黃蜚早已被俘。”
黃毓祺道:“吳志葵、黃蜚被俘后,曾到江陰城下勸降,被閻應元痛斥,這兩個人羞慚而退。”
柳如是道:“他們后來被押往南京,不屈而死。”
葛明鑒道:“清虜見這二人還有良知,為免后患而除之。”
柳如是點頭道:“那日傍晚時,清虜偽裝成黃蜚軍隊,來到松江城下,詐開城門而入。此時城內還有聞香教徒,亦偽裝成黃蜚的軍士,大呼上城,拔去大明軍旗,換上清虜旗幟,義軍立時陷于混亂。
清虜一擁而入,順勢奪占松江府城。城內義軍盡管拼死抵抗,終因兵力不足,沈猶龍等人大部分壯烈殉國。”
葛明鑒急忙問道:“夏完淳兄弟沒事吧?”
柳如是道:“夏完淳和他父親僥幸逃出松江,隱居鄉下,我是后來才聽子龍說來。”
葛明鑒松了口氣,又問道:“陳大人如何逃出松江城?”
柳如是道:“當時城中亂成一鍋粥,子龍殺紅了眼,披頭散發,全身是血。因其祖母年過九旬,無人扶養,我勸其換上百姓衣服,混在人群中逃出松江城。
他已剃度出家,暫時隱蔽起來,但也暗中參與抗清。魯王監國任命他為兵部尚書,節制七省軍漕;唐王授其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我見他已安頓好,暫時無憂,便返回南京。”
黃毓祺道:“強敵當前,陳大人忍痛生存,保留力量繼續抗清,確是英明之舉。”
柳如是道:“黃先生不惜出家為僧,亦是為了抗清大業。”葛明鑒問道:“在江陰這段時日,我們消息閉塞,不知各路義軍情形如何?”
柳如是道:“浙西各路義軍大多被清虜消滅,還能征戰的只剩下太湖義軍。”
黃毓祺問道:“隆武帝遠在福州,鞭長莫及。魯王監國在浙東,處在抗清前線,不知其勢如何?”
柳如是道:“聽說魯王監國借助錢塘江天險,打了幾次勝仗,清虜暫時無法過江。隆武帝派兵嚴守仙霞嶺,福建暫時無憂。”
正說得入巷,書生端來飯菜,還倒上米酒,說道:“老師,學生備了些粗茶淡飯,將就著吃罷。”
黃毓祺點了點頭,贊道:“亂世中,也難得你準備得這般精細。”
書生坐下來,陪三人吃飯喝酒。柳如是著急趕回南京,吃完飯后,便匆匆告辭。
黃毓祺喝著茶,詢問書生最近發生的事情。敘談半個時辰后,黃毓祺起身告辭,葛明鑒與書生把他送到渡口。
看著黃毓祺坐著小船向江中駛去,葛明鑒便離開渡口,沿江西行。在長江南岸尋找了十多日,沒有得到戚玉英的消息。
這日正午,驕陽似火,連道路上的沙土都熱得發燙。葛明鑒被曬得發昏,衣服也被汗水濕透,思量找個陰涼處休息片刻。
只見前方有片樹林,急忙跑了過去。到了樹林邊,卻聽道林中傳來說話聲,便小心走上前,伏在灌木叢中,向林中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