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遠橙新能源
- 黑科技創業:我真是造手機的啊!
- 宅系阿川
- 2307字
- 2025-05-25 09:36:00
“許總!后續我會再注資1000萬,除了把原有的液態鋰產線改成氣態鋰產線,再新增一條激光刻蝕的中型產線。”
一條小產線的產量是3萬塊,一條中型產線的產量是5萬塊。
這要是加在一起,日產8萬塊的電池廠,已經算是中型廠的規模了。
陳默嘴里說出這些規劃,就像火星掉進汽油桶,讓許明遠忽然想起當初創業時的熱情。
他不甘心只是虧了一筆小錢,就灰溜溜的回北美,無顏去見妻兒老小。
“陳總!我選第二個,保留15%的公司股份,其實...”許明遠捏緊簽字筆:“連總剛才報價更低!”
林峻峰手中的素戒猛地磕在桌面上,失誤了,開價開高了。
那個BTD的老匹夫,真不是來配合許明遠抬價的嗎?
“林律師!股權協議...”
陳默卻是不在乎的笑了笑,多花一點錢,省下的時間都是賺的。
況且,陳默可是給林峻峰準備了1500萬的足額現金,只是花了800萬就絕對控股了,已經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
人世間的很多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再說了林峻峰那15%的折舊率就是扯淡,遠途新能源的這半年代工,也不可能是滿產能的啊!
而且,用一部分股份綁住許明遠,讓他留下來也好。
后面陳默還要注資1000萬改造、新增產線,許明遠這個15%股份的小股東也得等比例出資170萬。
大概率他拿不出這筆錢,手里15%的遠橙股份還得被稀釋一遍。
之所以愿意讓對方保留股份,主要是陳默身邊沒有人來坐鎮遠橙,還不如用這個原廠的許總將就呢。
許明遠將簽好的協議推過來時,指節有些發白。
“陳總!以后還請您多關照了!”許明遠好似松了一口氣。
自己雖然創業不算成功,但好歹算是搭上別人的順風車了。
“許總!私下不用這么生分,江教授和我的恩師平輩論交,說起來,我還要叫你一聲許師兄呢!”
許明遠苦澀的笑了笑,放軟了聲音:“陳總抬舉了!”,他認得清楚現在的形勢,人家是老板可以客套,可自己不行。
“不!不是抬舉你...”
陳默笑著擺手打斷他,隨手在遠途資料上一劃一寫,遠途變遠橙。
“留個‘遠’字,以后這公司還得靠許師兄你幫我掌舵啊!”
許明遠抬頭,眼底微熱:“謝...”
“別叫陳總!”陳默笑著一拍桌子:“叫師弟!”
他握住許明遠的手:“遠橙是自家廠子,許師兄客套話就免了吧!”
許明遠攥緊他的手,挺直脊背。
“陳總!產線改造的事交給我,明天就動工!”
“夠利索!”陳默摸出手機:“許師兄!錢的事不用擔心,今天資金就可以到賬,你盡管放手干!”
說起來頗具戲劇性,注冊資本100萬的橙子科技,竟以800萬現金控股了估值1200萬的遠途新能源,還給他改了個字。
只是這位許總,許師兄,會不會真把我當自己人呢?
算了!
陳默顧得不得多想了,自己的主業是造手機,還是盡快搞定電池要緊。
后世科技魔教橙子集團大名鼎鼎七片橙之一的遠橙新能源正式上線。
初代總經理--許明遠,麻省理工博士,曾在北美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工作,歸國與同伴合伙創立遠途新能源公司,半年后陷入困境,橙子科技收購公司后,擔任遠橙初代掌門人。
辦公室的休息區。
助理在向連總匯報信息部發來的最新消息。
“橙子在寧得有條氣態鋰電試產線,陳默前天去談增產沒談攏,雙方鬧得不愉快。”
連總摩挲著袖扣輕笑,眼底閃過精光。
你看,這正是他等待的談判籌碼。
“橙子收購遠途的意圖很明顯了。”連總指腹敲了敲平電腦上的資料:“這位陳總是想自建氣態鋰電產線,擺脫對寧得的依賴啊!”
話音未落,連總注意到會議室門被推開了。
陳默在前,許明遠半步落后,后者抬手招呼核心團隊。
“大家聽我說,遠途從今天開始正式并入橙子科技,更名“遠橙新能源”!”
有許明遠帶頭,大家頓時掌聲雷動。
掌聲里,有人偷偷抹了把汗,上周他們還在偷偷準備簡歷,騎驢找馬呢。
陳默簡單與遠橙的員工寒暄熟悉時,連總已帶著得體的微笑迎上來。
“陳總魄力驚人,恭喜橙子科技的大家庭再添一員猛將啊!”他側身示意會議室:“能否借一步?”
陳默與林峻峰對視一眼:“林律師也一起來吧!”
四人魚貫而入,會議門合攏的瞬間,助理迅速將氮化物專利授權意向書,推到連總面前。
二十分鐘后,BTD那輛商務車緩緩駛出廠區。
助理從后視鏡里看見陳默站在門口,平價的POLO衫被風吹起一角,露出腰間的工具帶。
“他們真以為占了便宜?”助理低聲嘀咕。
連總轉動袖扣,目光落在合約書的工程師派遣條款上。
“50個工程師,外加兩條產線,這筆買賣...”他忽然笑出聲:“這位陳總要的是我們的工程師盡快幫他開動產線,而我們拿到的是固態電池的未來。”
連總覺得這位陳總有些本末倒置了,有氣態鋰電池這樣的獨家技術,你不好好在電池領域發展,去搞什么手機啊?
陳默:我不搞手機,怎么進一步發展氣態鋰電池技術啊!
車內鑲嵌式筆記本電腦的屏幕亮起,一條PACK氣態鋰電中型產線的CAD設計圖正在加載,單條造價860萬的紅色批注格外醒目。
兩條,BTD要替遠橙新能源打造兩條這樣的PACK氣態鋰電中型產線。
大約是用價值1800萬的兩條PACK產線,換氮化物固態電池路徑專利兩年的獨家授權。
看似天價,卻讓BTD在固態電池賽道提前兩年卡位。
與此同時,林峻峰的澳迪A6已駛入深城大學的材料學院。
完成了對遠途的收購后,宮姐已經先一步回華北強的小作坊了。
陳默半仰在副駕,手機在掌心碾出細微的滑膩感。
橙子1工程塑料的鋼琴烤漆工藝也不全是優點,夏天手出汗的時候,容易手滑摔了。
BTD支援那50個工程師包括:鋰電設備調試專家、產線架構師,各個都是能啃硬骨頭的角色。
這么多的工程師,你別說PACK氣態鋰電產線了,就是其他產線也能給你手搓出來。
后世就是這些工程師,靠著產線邊角料就硬是給BTD手搓出了一條口罩生產線,實現了自給自足。
陳默屈指敲著車窗,目光掠過校園里的學弟學妹們...
只要BTD那邊的激光刻蝕機連夜到位,切斷舊產線電路、吊裝新模塊、校準參數...
這些步驟在陳默腦海里飛速流轉,最終定格在24小時的倒計時上。
自己的方案只需要采購40%的新設備,明天日落前,那條遠橙的小產線就能改造完工。
“后天一早,遠橙就能造出自己的第一塊氣態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