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科研者“神器”
- 黑科技創業:我真是造手機的啊!
- 宅系阿川
- 2276字
- 2025-05-12 09:35:00
更衣室的門被推開時,江教授精神矍鑠地整了整白大褂,鏡片后的目光掃過高壓反應釜旁邊的實驗臺上,堆疊的十幾個氣壓防爆罐。
“噗嗤~”
柳明偵把在超臨界狀態下生成的又一組氣態電解質,從出料口充入防爆罐。
之前,江教授不知道具體的生產工藝參數,只能用實驗室常見的手套箱集成系統,制作一組氣態電解質就需要8小時。
“小陳啊!”江教授好奇的望著他身前電腦上運行的合成控制模型:“這就是你那個超臨界態高壓釜合成氣態電解質的控制模型吧!”
氣態鋰電池的資料,江教授早就翻得邊角卷起毛邊,自然是記得陳默提出的氣態電解質超臨界合成技術。
但...這是江教授第一次看到落實到生產工藝上。
這也就是后世我們很多技術即使泄露,外國也頂多在實驗室復刻一下,要量產,你沒那個生產配套的工藝啊!
內參那邊要量產某氮化金屬物,不也來找陳默要了一份生產工藝參數去參考嗎?
從實驗室到落地量產,中間可是還隔著一條布滿暗礁的生產工藝長河呢。
內參那邊屬于是摸著陳默過河了。
江教授推了推眼鏡,看著屏幕上跳動的參數,渾濁的眼睛里泛起了興奮光芒。
“小陳啊!你的思路真是太超前了,居然能想到用高壓反應釜這條路子來模擬超臨界狀態!”
江教授終于知道了超臨界合成氣態電解質是使用反應釜+控制模型的組合了,而且速度還這么快,十分鐘左右就一組。
他激動得右手的小指輕輕顫抖。
“小陳啊!你這思路簡直是在傳統的手套箱集成的死胡同里炸出條新路來啊!”
江教授拍了拍高壓釜,和藹的笑著道:“就單單是你這個電解質的集成思路,就絕對夠格上發一篇科學了,妙啊,實在是妙!”
“吱~”
正在江教授毫不吝嗇的拍手稱贊著陳默,這時候外面三組研究員透過觀察窗看到江教授,進入實驗室后,也陸陸續續的走了進來,各司其職。
“小陳啊!電解質已經有了!”江教授拿出自己的MOF-蜂巢構型電池結構設計方案,包括CAD圖紙都有:“咱們現在動手試試新結構!”
柳明偵利落地給兩人遞上防護目鏡,金屬器械碰撞的聲響里,三人迅速投入操作。
“柳師姐!實驗室有100微米精度的刻蝕機嗎?”陳默盯著設計圖突然發問。
柳明偵擰螺絲的手頓住,杏眼滿是困惑,干脆利落的回答:“沒有!”
啊!國家級別的重點實驗,總不至于拿不出一臺100微米的刻蝕機吧。
見陳默臉色變化,她才不緊不慢補充。
“我們實驗室沒有精度那么低的刻蝕機,最低精度是10微米的MSK-PSP-LSS1010激光刻蝕機,支持CAD直導和多層刻蝕,速度 200mm/s。”
她指著墻角的銀灰色設備:“再高一些就是3微米的CPC-A型實驗室專用的小型等離子刻蝕機,比咱們用的臺還貴三倍。”
陳默愣在原地,直到柳明偵如數家珍的報出設備參數,他才反應過來。
人家實驗室不是沒有100微米的刻蝕機,而是那種“落后”的玩意,早淘汰多少年了。
他望著那臺被恒溫箱包裹的CPC-A型等離子刻蝕機,深灰外殼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精密的管路如同機械血管般纏繞,散發出一種工業設計的美感。
這可是2010年價值380萬的天價設備,此刻卻安靜地立在實驗室角落里。
前世,陳默頂多見識過10微米精度的激光刻蝕機,至于3微米的等離子刻蝕機,那就是傳說。
對于草根科研人員來說,高精度的輔助設備,無異于“絕世神兵”。
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通行證的含金量,在陳默心目中急劇上升,以后要是研發二代電池,少不了要來蹭一蹭這些設備。
那個研究者能抵得住這些高精尖輔助科研設備的誘惑呢!
錢的確很重要,但對科研人員來說,到了一定程度上,就沒那么迫切了。
反倒是實驗室條件,才是頂級科研人員關注的要點。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牛逼的技術,你也得有配得上這技術發揮的設備不是。
“3微米的等離子刻蝕機!”
陳默見獵心喜,猶豫了一下,喉結滾動:“江老師!這...我能試試嗎?”
江教授哈哈大笑,沖柳明偵揚了揚下巴:“小柳啊!帶他去開開眼界!”
柳明偵領著陳默走到設備前,金屬防護欄折射著一抹冷光。
“陳老師!你是一級權限,可以隨時使用。”
開機后,先要注入物料,她調出操作界面,指尖劃過觸控屏。
“陳老師!這種級別的設備反而傻瓜式操作。”
柳明偵指尖翻飛,將電子版本的MOF-蜂巢結構CAD圖導入操作系統。
下一秒,她突然握住陳默的手,帶著他往觸控屏上按去。
掌心傳來的溫熱觸感混著設備啟動時低沉的嗡鳴,陳默渾身一僵,余光瞥見她垂落的睫毛在眼下投出細密的陰影。
“難點在參數匹配,就像給給米粒雕花一樣,固定米粒才是難題!”
柳明偵完全沒察覺他的異樣,食指重重戳在屏幕上某個跳動的數值。
“您看...這個溫度梯度必須精確到 0.01℃,多一度材料會脆化,少一度蜂巢結構成型就會...”
“咕嚕~”
陳默喉結滾動,后知后覺發現自己掌心沁出薄汗。
他強迫自己將注意力挪回屏幕,卻總忍不住分神感受手上傳來的溫度。
直到柳明偵突然轉頭,兩人鼻尖幾乎相觸,她眼中的疑惑讓他猛地清醒了一些。
“陳老師?”柳明偵眨了眨眼:“你怎么了?”
“咳咳!實驗室有點熱哈!”陳默默不作聲的抽回手,調整了一下護目鏡。
他迅速按照柳明偵教自己的辦法,調出參數表,盯著密密麻麻的數據強行鎮定。
“繼續操作吧,先前的要點我記住了。”
頭三組實驗,柳明偵的幾乎“貼身指導”。
“陳老師!溫度曲線要貼合材料熔點,誤差超過0.1℃就前功盡棄了!”
當陳默獨立完成第17組刻蝕后,突然有種解脫了的感覺。
不知道是因為完成了電池構型,還是因為不用再被柳明偵“貼身”指導了。
這陳默不清楚等離子刻蝕機的使用事項,為了避免風險,柳明偵才“貼身指導”,只是為了方便中止危險操作而已。
20組MOF-蜂巢構型,整整齊齊躺在托盤里,泛著珍珠母貝般的白色,反射燈光,透出一絲七彩的色澤。
回到三組的主試驗室,江教授招呼著三組的研究員開始一起來幫忙,給電池構型填充中轉氮化物,然后封裝的時候分梯度注入電解質和催化劑。
20塊使用MOF-蜂巢新構型的氣態鋰電池,在三組的實驗室里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