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翻波,無風自動。
在太平洋西岸,一片任何人類活動都不會經過的海域里(噓),幾抹流光從深處沖向海面。流光破開水面,騰空而起,原來是四條壓根沒有布的長龍,渾身白金色鱗甲,擺動五趾四爪,須發當空飄逸。
它們用妖語呼號著,本是一片深藍的海洋如同沸騰一般,翻涌著金色光芒。那是在深海中極速上浮的成年龍群,群龍擠壓水體上浮,體表泛濫的金光頂著水體,幾乎將近處海面都抬高一截。
白金色的長龍破開海面升騰凌空,在四位“龍王”目光下排開陣勢,三十萬成年龍在空中集結,十萬龍族在其下方海域游走策應,十萬龍族駐守領海不動,號召附庸及周邊海域大族,齊齊北上,向鄂霍次克海集結。
在八個小時之前,空洞危機影響外擴,誘發海洋妖獸躁動,攻擊欲望大幅增長時,四海龍王計劃便已做出應對。
龍族在海洋填充地塊的情報源得到消息,海洋生物對人族正面戰線的猛攻并非出于單純的本能,而是在感知空洞危機影響后,周遭海洋生物大族不約而同做出的決定。
這些妖獸憑著野性感知,發覺人族正面戰線后方的陸地上正發生著不利于自己的事,便想增強攻擊力度,一探究竟,掐滅危險源頭。海洋正面戰線的壓力由此增大,隨著空洞影響越發廣泛,海洋生物壓在戰線的修仙者更不見少。
作為海中大族,龍族當然不止從填充地塊獲得情報,伴隨情報而來的,還有其它族群邀請龍族,想要與強大的龍族共同攻上陸地。
海洋生物前頭雖然有海洋二字,但當修煉者到了金丹期,靈智開啟、掌握權能,沒有同階阻撓,上天入地不在話下。海洋中的金丹當然可以攻入陸地,如果將陸地上的反抗者盡皆消滅,它們能把陸地搓圓揉扁,甚至移山填海,讓地球上再也沒有陸地都行。
它們早就想攻上陸地,自己做世界的主人,若不是人族海洋戰線著實厲害,時時攔阻,海洋大族之間又激烈爭奪,除了附庸關系難有更值得信任的同盟,這幫海洋妖獸早就能憑體量,殺上陸地,與走獸飛鳥爭雄了。
衛戍部隊不可能坐視不管,眼看著海洋妖獸聯合起來,加緊攻打。他們對雙方戰力平衡心知肚明,情知海洋妖獸繼續圍攻,哪怕將潛伏在海洋中的龍族全數調動,以局部最優展開突擊背刺,也只不過能緩過一時,三五日之內,海洋戰線還會告破。
既然打不過,那就釜底抽薪。
四海龍王計劃帶來的全部進展,龍族打下的領海不重要,龍族收攏的附庸不重要,最重要的情報只有一條:過去衛戍部隊以為海洋正面戰線僵持,僵持的對面是沒有有效指揮的大量海洋妖獸;而在四海龍王計劃開展后,衛戍部隊認識到,海洋妖獸的無序指揮只發生在靈氣復蘇早期,現如今海洋戰線全線,作為對手的海洋妖獸都依托一套較攻守同盟更有序的指揮體系。
它們不是混沌中伸出的觸手,向四面八方無情冷酷公平地伸張,砍掉幾支就會有幾支補上接著翻騰。它們是有腦子的力量,有腦子,就能引導它們放棄攻擊正面戰線,甚至因勢利導,暗里成為華夏人族的幫手。
這就是龍族在過去八小時內所采取行動的出發點。
空洞危機帶來驟變,驅使鄰近海域妖獸轉移攻擊方向迫在眉睫,龍族不得不行動起來,也必須行動起來破局。
結合海洋妖獸“打上陸地查看異變發生地情況”“與陸地妖獸見個真章”想法,龍族巧妙動用附庸力量,在填充地塊廣布煙霧彈。
在空洞危機漸漸發酵,海洋妖獸迫切想要知道陸地上發生了什么,自己還能不能“逆天改命”的檔口,龍族炮制的情報理所當然成了海洋妖獸唯一的信源。
當然,在參與圍攻的海洋大族看來,自家從填充地塊得到的情報可得到多方驗證。蝦蟹魚鱉各族都有消息傳來,都說陸地上的不詳動靜是那兒的飛禽走獸大股開戰,打得天地變色,才有此番異動。
海里大族從不知道這是什么勞什子空洞影響,只感覺興起的變化確實只有天地變色級別的戰爭配得上,又有各族間以訛傳訛的情報交織,雖未親見,但心里已信了七八分。
大族們轉念一想,它們在深海中作戰,聲勢也不小,卻從未有過這般令妖心寒的氣勢,可見陸地上的妖獸們已經打生打死,恐怕是全軍壓上才有這般勢頭。
生物因貪婪而延續,能成為大族,在海洋中歷戰興衰的,自然少有只顧守成的首領。這可是朝夕變化的海洋,今天守成,明天就得被膽大的勝者當成戰利品吃掉,只有激流勇進,哪有自己選擇不進而退的道理?
它們立刻在紛亂復雜,但有導向性的情報中,抓住了可以獲利,并且是暴利的契機。
陸地上的修仙者正在打驚世之戰,如果在它們兩敗俱傷時殺出,豈不是坐收漁翁之利的好時機?
海里大族立刻開始串聯。它們很少干這種事,往往憑默契瓜分衰落的大族,但在空洞氣息面前,曉是十分自信的海洋大族,也擔心自己飛上陸地可能被這幫殺紅了眼的陸地妖獸硬生生反打回來,總要稍微聯合一番,哪怕稍微讓利,也得把這口肉吃到嘴里。
于是,兜兜轉轉,龍族又收到各個海洋大族前往陸地共圖大事的邀請。
計劃通。
這便是情報戰的高深境界,讓對方知道想讓它知道的,讓它自己從瑣碎的情報中發掘出“真相”,再按照真相從自身利益出發,自覺行動。
最終,行動將有利于華夏人族。
龍族欣然赴約,加入正在討論的海洋大族,旁聽松散聯盟開拔前對話。
松散聯盟已經確定,一定要在陸地妖獸打出結果之前沖上陸地,殺兩邊一個措手不及,奪下最寶貴的領地。若是多等時間,兩邊戰定,它們再殺出去,那就不是漁翁得利,反倒成了被兩面包夾之勢。
它們要討論的,只有一條:究竟是從南邊殺過去,還是從北邊殺過去。
別問為什么不是從東邊正面戰線殺過去,海洋妖獸是打算漁翁得利的,正面戰線那可純粹是海洋妖獸在和人族作戰,沖過去哪是漁翁得利,那就是攻堅。
攻堅能不能打下來都是其次,就算能打下來,這難道不浪費時間嗎?就算拿性命將法術耗盡區填上,時間一過,被陸地修仙者提防,還能有火中取栗的機會嗎?
要打,就要從其薄弱處,繞開正面戰線,只在戰線南北兩端切入,從中漁利。
龍族代表聽得真切,在紛繁嘈雜中,一指北方。
“那里有更多填充地塊,既然要吃口多的,為什么不選擇最好的?”
爭吵迅速合流。
從南面切入也有好處,南面海域廣闊,海洋生物行動便利,而且空洞氣息更少——海洋妖獸以為那是戰斗烈度更小的意思——想來從那邊穿插,對海洋妖獸好處多多
但它們不需要行動簡單,只想要更高收益,那就得沖北方了。
北邊是填充地塊,是妖獸趨之若鶩的熱土,是寶藏,是趁著陸地妖獸打起來,切入陸地攫取利益的最好機會!
在巨大利益稍縱即逝的誘惑驅使下,六個小時,在填充地塊約定共同起兵,急行軍到陸地,搜刮填充地塊的眾海洋大族們,便集結完畢,繞過列島,準備北上鄂霍次克海,再西進登陸。
龍群在空中游蕩飛行,少量成年龍負責在水下指引海洋大族活動。幾條金丹鱈魚不甘示弱,飛上空中,與龍族比肩。
衛戍部隊當然不在乎這個,論起大族身份,能出現在行動中的都是大族。此刻共同行動的家伙,都不能以食物鏈一概而論,在飛行途中擠進擠出,無非是彰顯本族地位,一種明爭暗斗的形式罷了。
見有魚群出水升天,各大族那叫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好好的海不游了,有能耐的都靠著權能飛天,再用法力接替循環,以法術創造舒適環境,浩浩蕩蕩,遮天蔽日。
此時此刻,好像游魚飛在天上,才是理所應當。
黑云飄過鄂霍次克海上空,在北緯七十度位置西切,準備上岸。
來自東海的海洋妖獸還未見過如此密集的填充地塊,但海洋里的填充地塊都是本地修仙者的有主之物,它們此行來,縱是強龍也不能壓地頭蛇,只好按捺住心中激動,一門心思琢磨西進,到陸地上抓兩敗俱傷的妖獸的辮子。
一群水中妖獸飛在空中,浩浩蕩蕩經過如此漫長的疆域,游過的海域里,也少不了有本地妖獸冒頭詢問。
三言兩語,這幫妖獸便知它們是去打秋風的。一路飛來,到即將上岸時,竟又多出幾成戰力,約莫湊了五六百萬金丹,浩浩蕩蕩逼向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