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認知財富:財富驅動世界
缺失的財富教育
幾年前,我的大兒子上小學二年級,他在學校的數學課上學習了“硬幣和紙幣”。一天下午,我回到家,妻子跟我說:
“親愛的,老師給我們留了個小作業。”
“是什么?”
“老師讓你有空給她打個電話。”
好吧……我看了一眼兒子的作業本,實際上老師的留言很客氣:“親愛的學生家長,可以請你給我回電嗎?”妻子只是向我轉述了老師的真實語氣。于是我給帕特里克女士打了個電話。
“親愛的老師,帕特里克女士,你好。我是菲利普·穆勒。你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留言,要我們給你回個電話。”
“哦!”她說,“能接到你的電話太好了。”
不得不說,以她的年紀幾乎可以當我的女兒了。她非常敬業,而且我發現,她真的很關心學生,我覺得這一點很好。
“是孩子出什么事了嗎?”
“是這樣的,”她說,“今天在課堂上,我們組織學生認識貨幣,我們準備了全套的硬幣,還有5歐元、10歐元和20歐元的紙幣,這些比較適合二年級的學生學習。其間,你的兒子舉手要求發言,然后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還差50歐元、100歐元、200歐元和500歐元面值的沒有學習。”
“哦。”我說,我猜到了老師接下來會說什么。好吧,雖然這個電話是我打給人家的。
“于是,我對他說,”老師接著說,“你還太小,不需要認識這么大面值的錢。”
聽到這兒,我在心里偷著樂。我知道兒子接下來會說什么了,因為有其父必有其子。
“然后,他就說……”
老師還想繼續說下去,但是我打斷了她的話。
“我知道他說了什么。”
老師不說話了,沉默了估計有一分鐘的時間。
“他肯定說,他最喜歡500歐元,對吧?”我略顯高興地說。
電話那頭,老師的語氣聽起來已經沒那么平靜了,或許有點兒激動,還有點兒氣憤,同時又有些擔憂。
“他為什么那么喜歡500歐元的?他居然說,第一喜歡500歐元的,第二喜歡200歐元的!”
我在心里暗自合計,菲利普,這才是二年級開學,之后三年,這位老師都會給你兒子上數學課。到底怎樣表達才能讓她覺得她的教學真的很有意義呢?于是我說:“老師,你看,我的工作就是跟錢有關,我也是個老師,給成年人上課,教大人學習‘錢’。所以有時候,我和他媽媽會在家談論錢的話題,有一次,我們想讓孩子看看所有面值的紙幣。于是,我們就一起圍在餐桌旁,我們把當時手頭有的紙幣都攤在了桌子上,有一張500歐元的,一張200歐元的和一張100歐元的。當時他就跟我說,爸爸,我最喜歡500歐元的!”
感覺電話那頭又平靜了一些,但我還是能從她的呼吸中感受到一絲絲緊張的情緒。或許,她覺得我們這家人有點兒荒唐?那也沒有辦法,有些觀點我還是要表達出來。
“老師,帕特里克女士,你的教學計劃才剛剛開始,所以我說的話不是針對你。但是,我堅持認為,我們在帶著孩子認識錢的時候,告訴孩子們50歐元、100歐元、200歐元、500歐元這種大面值的錢跟他們沒有關系絕對是一種錯誤的教學方式。孩子們什么都不懂,他們只會全然接受我們教給他們的信息,然后不斷地去證實他們學到的東西是正確的。相反,他們必須從小就知道,錢,包括大面值的錢,都是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從現在就開始考慮,他們做哪些事可以獲得500歐元。多年以后,也許是10年后,他們自然就學會了賺錢,這對他們來說是好事,也是他們更好地生活、求學和工作的必備技能。”
我和老師的通話在一片尷尬中結束了。老師后來就不愿再多說什么了,我們禮貌地結束了通話。我希望我正確地表達了我的意思,而不是讓老師覺得這個家長很傲慢。也許,放下電話,她會思考吧,反正我是陷入了思考。
有錢的人就是炫富狂魔、勢利眼或者財迷嗎?
在她眼里,我是什么形象?我是一個炫富狂魔,被埋在錢堆里,一不小心就把500歐元扔給孩子玩兒,而且教會了孩子這種拿錢不當回事的態度?還是在她眼里,我就是一個傲慢無禮的勢利眼,我在企圖教育一個被頑皮學生困擾的老師,告訴她數學課應該怎么上?又或者我是一個財迷,通過隱晦的甚至不正當的手段搞到了很多錢?我有這些想法沒什么奇怪的,畢竟在我們的社會中,炫富、勢利眼、財迷都是對有錢人的慣用描述。慢慢地,人們都不想被說成是有錢人了。這種把人歸類的行為是不對的,但是之后這種情況還是會頻繁發生。
而現在,我只想弄清楚,如果學校中關于“錢”的教育是如此進行的,那么對我們每個人、對整個社會來說,這意味著什么。
我們全然不了解金錢
與老師的通話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關于錢的知識我們無處可學,因此,大多數人也不會處理與此相關的事情。可能是因為我太關注這個問題了,所以我對它的感觸比其他人更多。這是一個讓人感到悲傷的現實,我越來越難過,感到氣憤,甚至略感苦澀。如果學校里財富教育缺失的情況能夠有所改變,在學習“硬幣和紙幣”的課堂上不再只介紹小面值的錢,沒有太多財富思維的老師不會再訓斥少數幾個對此有多一些思考的學生,那會怎樣?如果在學校,我們開始推廣真正的財富教育,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
于是,幾周以后,我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乍一聽這可能會顯得很冒進,但馬上又會令人感覺非常實際:孩子們如果能在學校里學習如何與財富共處,培養良好的財富行為,那會怎樣?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可以因此獲得哪些機會?我是不是能成為在學校里發起財富教育的那個人,講一講現在的“硬幣與紙幣”課堂上沒有涉及的東西?就是現在!我要給學校教育帶來一些改變。
一個教育電影的制片人曾經到我的投資學院拜訪,我打算同他合作,拍一部教育電影,然后在德國的學校里放映。我們的計劃聽起來就很帶勁:我們首先從互聯網上下載了16個聯邦州的學校的教學計劃。順便說一下,這完全是公開資源,誰都可以去下載。我們把全部年級的教學計劃都按照關鍵詞“錢”搜索了一遍之后,事實就變得更加清楚了:一名普通德國學生在上大學以前,接受的“金錢”教育的時長為15 ~ 20個課時,就是這么少。
實際上,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財富教育全然被忽略了,這確實是值得注意的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場災難。要知道,是金錢在驅動世界運轉,而我們才給予財富教育區區十幾個小時的時間。錢是經濟體系的基礎,沒有錢我們無法生存,無法保持健康,沒有足夠的東西吃,也沒有房子住。人們為了錢到處奔走,因為沒錢而飽受折磨;錢引發了金融市場的過度問題、腐敗、欺詐和丑聞;也是錢,讓有些人走投無路選擇自殺,甚至引發殺戮和戰爭;錢可以點燃人心底的貪欲,驅使人為了錢而傾軋其他人和其他公司,甚至將整個國家夷為平地;錢還可以讓人一夜之間成為千萬富翁。當然,這些都不是錢本身的問題,錢自己完成不了這些,在中間起作用的,是人們用錢去做了什么,以及人們如何理解財富。
盡管我在小時候和青年時期也沒有接受過關于金錢的教育。但是,我在最近幾年開始有意識地思考財富教育缺失的問題。現實告訴我,時至今日,我們的教育體系、我們的社會在培養人們樹立自然而然的、無偏見的財富觀念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人們都很好奇,為什么真正富裕的人這么少。金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左右著政治決策,影響著世界上的各種決定,從這個角度來說,財富教育絕對有必要成為一個單獨的教學學科,就像數學、語文和生物一樣,而不是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數學課上被一帶而過。
財富教育有必要成為一個單獨的教學學科。
被全然忽略的可不僅僅是狹義的金錢或者財務,還有買、賣、資本主義、稅務、節約、捐贈、利息、證券和如何看資產負債表。此外,更重要的與財富教育相關的內容包括如何通過交流、個性培養、說話技巧、企業家精神、談判去激勵人和引導人。顯然,這些內容對教育部來說,沒有讓孩子們知道非洲最長的河和古希臘的文物重要,也沒有在生物課上研究果蠅雜交以確定其基因型重要。總之,能夠讓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被金錢驅動的體系內的孩子們今后走向成功而自由的人生的事情,現在都沒人教給他們。
其實,成年人也有接受財富教育的需求,我們需要尋求教練、導師或者榜樣。我就經常向那些在財富問題上比我有經驗的人學習。我們可以在社區里找到最成功的人,將他們視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怎樣做生意。如果我們想有好的收入,銷售、演示、推介等都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
財富教育在學校
我,或者說我們,可以選擇繼續吐槽學校教育,關于這個話題,我可以寫上好幾頁。但是,我更愿意選擇問問自己,我們能為此做些什么。比如,我的工作目標就是在德語區范圍內打造一個財富教育中心,讓盡可能多的成年人有機會接觸良好的財富教育。對青少年來說也是一樣,每當父母帶著正值青春期的兒子或者女兒一起來參加我們的課程時,我就喜出望外。引用之前一個學員的話:“我感覺對我兒子今后的發展來說,這兩天的研討會比他之前8年在學校上的所有課都有用。”
我也想通過本書表達我對財富教育的看法,為此,我將繼續推進我的核心項目“財富教育在學校”。出于種種原因,在全德國的所有學校推廣教育影片的計劃最終未能實現,就像我沒能在電話中說服帕特里克老師接受我的觀點一樣。但是我堅信,這個項目早晚會成功的。我對這個項目充滿熱情,我要讓每個16 ~ 18歲的高中畢業生都了解何為金錢,以及如何賺錢。他們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有致富的機會,窮人有機會,負債累累的家庭有機會,總是覺得自己是失敗者的人同樣有機會。
我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接受財富教育。成年之后再接受財富教育,就必須有天時地利的條件,他需要知道存在這樣一種教學,同時還要對此感興趣,并且不能讓自己被種種偏見嚇跑。請幫自己一個忙,給自己找一位這方面的導師。如果你就是不想自己管錢,請至少找一位付費顧問。我說的不是那種賺取證券基金或者保險經紀傭金的顧問,而是那種直接收咨詢費的顧問。自己管理自己的錢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肩負這么大的責任,有的人是沒有時間,因此,把錢交給財務顧問打理更好一些,交給銀行顧問也行。
給自己找一個財富導師!
與現實和解
幾乎沒有人告訴過我們金錢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告訴我們的人,他們往往并不擅長賺錢。盡管財富教育的缺失令人遺憾,但它也有好處,那就是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沒有財富方面的知識時,我們會很容易與自己和解,因為這不是我們的錯,不是我的錯,也不是你的錯。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處理財務問題,當我們背負債務或者生活拮據,甚至總是無法讓自己感受到快樂、輕松或者寬慰時,那就可能與我們至今仍缺乏財富教育有關。沒人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錯不在我們。
我衷心地希望你能與自己和解,因為我十分清楚一個人在內心糾結的時候是什么感覺。做出改變的第一步永遠是: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然后去探究其發生的原因以及具體是如何發生的。接下來我們才能與不如意的現實和平共處,并對自己說,現在這樣也很好。如此,我們才能繼續前進。
能與現實和平共處的人,才能有所發展。
生活中其他方面也一樣。比如,我坐在鏡子前看著鏡子里面的自己,想著我的肚子怎么這么大。假如只是這樣想著,那么大肚子永遠都不會消失。在負債、缺錢和仇富這些事情上道理也一樣。如果我們繼續對著鏡子評價自己的高矮胖瘦,看肚子看胸,或者繼續想“我怎么有這么多負債啊,這全怪我自己啊”之類的事,那么一切都不會有什么改變,因為我們永遠只會跟自己較勁。壓力導致壓力反噬。
我們必須開始接受自己,愛現在的自己。否則,我們甚至不必嘗試致富。接受自己,也包括承認我們確實尚未接受財富教育。這就是為何我要先用這么大的篇幅指出財富教育缺失的問題。
我鼓勵你,在當下的財務條件下追求自由,這當然不是說你不用再去致富了。你在本書中可以學習到關于財富的諸多事情。其中首要的,就是朝著富足的方向繼續培養自己的財富行為、對待財富的態度以及財富個性。下面的基本原則將貫穿全書。
先養成好的個性,再想著賺錢。
這個先后順序不能改變。個性的培養需要時間、意愿和方法,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前進,以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財富個性成熟之后,我們就會逐步做出更多正確的選擇,獲得更多致富的機遇,提高收入,積累財富。我們可以收獲新的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可能還會開始嘗試新的方法積累財富,比如,投資不動產、股票,或者厲行節約。最重要的是,我們負責任地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賺足夠的錢,好好生活——即便老了也能好好生活。讓每個人都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不是本書的目的,我從不這樣承諾別人,這是不現實的。但是,擁有足夠的錢、過上好的生活還是有意義的。請記住一句非常重要的話:
在我們的經濟與金融體系中,賺足夠的錢、過上好的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
當你做到愛自己、享受當下之后,我們就可以探討關于財富的話題了。首先就是金融體系的基本原理:金錢是什么,它是如何分配的,以及未來的財富模型是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