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乾隆去信沙俄,天津城下血戰(zhàn)
- 乾隆年間,從海里游回來鐵血強宋
- 我料到你料到我了
- 2521字
- 2023-03-03 00:05:00
太和門外,隆宗門內(nèi)一處小房間。
別看房間小,來頭很大,名為:辦理軍機處。
是自雍正以后,滿清真正的最高權(quán)力機關。
乾隆此刻正在生氣,盡管他十分盡力地掩飾自己的憤怒,但是天子不怒自威,眾人眼觀鼻鼻觀心,皆能看出他的情緒不好。
“逆賊的手段這么歹毒,是朕沒有想到的,他們居然給災民發(fā)糧食!”
“……”
福建十萬綠營、八旗兵、水師覆滅;廣東損兵折將八萬,滿城被毀,八旗兵全滅;貴州損八萬,廣西損四萬,南京損四萬。
王命無法傳達到云南,估計已經(jīng)被逆賊占領;大小金川戰(zhàn)亂再起,陜甘守軍無法進入四川,成都告急;偽明王禍亂江蘇,給災民發(fā)糧食蠱惑民心;天津逆賊死守城墻,久久不能平定;藩屬朝鮮發(fā)生戰(zhàn)亂,威脅到大清龍興之地,不能不管……
一系列的事情,弄得乾隆焦頭爛額。
章佳阿桂上前拱手(軍機處里面為了效率,曾一度取消下跪禮)
“皇上,奴才聽聞洋人組建了一個扶清反明的組織,此刻,多一個朋友多一份力,何不與他們更進一步合作?”
阿桂,出將入相,是乾隆朝最厲害的大臣,沒有之一,死后配饗太廟。
滿洲正藍旗人,后以功抬入正白旗人,成為皇帝本人的奴才。
正白旗為上三旗,乃是滿洲皇帝直接統(tǒng)領,旗主就是皇帝。
阿桂也是和珅的一生之敵,在他老死之前,一直壓制著和珅。
即使章佳阿桂竭力壓制和珅,但和珅依舊是平步青云,做官跟坐火箭一樣,直沖云霄。
原因就是,他與乾隆的目的不一樣。
章佳阿桂想的是‘讓大清偉大’,而乾隆想的是‘讓滿人的大清偉大’。
乾隆前中期,也是一個豪情壯志、意氣風發(fā)的皇帝,時刻向康熙圣祖爺學習,渴望文治武功。
這個時期,阿桂和他的目的一致,深得重用。而且阿桂本人也十分厲害,抓住了每一次機會,成為清朝前后五十年戰(zhàn)功第一人。
但是乾隆晚年,奢靡享樂,老了之后還特別固執(zhí),而且壽誕一年比一年鋪張,無論是下江南,或者舉辦規(guī)模浩大的千叟宴(這玩意雖然好聽,但害人不淺)。
這與阿桂的理想不符,所以乾隆有意扶持和珅,但是阿桂功勞太大,忠心耿耿,基本上沒犯過錯,而且很有辦事能力,乾隆也不愿罷免他。
此刻,阿桂提出聯(lián)合洋人,乾隆之前也不是沒做過。
荷蘭為首的反明王聯(lián)盟,曾經(jīng)捐獻過軍火,但是因為趙明赫用戰(zhàn)爭債券將那些洋人進行利益捆綁。
竭盡全力抵抗一個具有侵略性的東方大國崛起,還是趁東方大國陷入戰(zhàn)亂大發(fā)橫財?
這些洋人選擇了后者。
“洋人不可信,他們說要助朕,結(jié)果,轉(zhuǎn)頭投向逆賊懷抱中去了。更何況,他們的國家都在萬里之外,天朝之事,他們靠不住。”
“皇上,那些偏遠的洋人靠不住,遠水解不了近渴,奴才說的是北邊的沙俄。天朝在圣祖爺時期與他們簽署《尼布楚條約》,雙方約定互不侵犯。他們也不希望逆賊影響邊境的和平,必然相助。”
最后,乾隆決定試一試,并親筆書寫國書,向葉卡捷琳娜尋求合作。
乾隆通過自己的間諜得知,剛上任不久的葉卡捷琳娜,將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歐洲,甚至揚言要征服歐洲,帶上大帝皇冠。
那么,東方的穩(wěn)定,對于她的龐大帝國,將會是非常重要。
國書發(fā)出,必然比使臣更先抵達,即便葉卡捷琳娜第一時間決定相助滿清,第一支援軍,也要三個月后才能抵達。
三個月,按照趙明赫的進軍速度,乾隆恐怕正在打北京保衛(wèi)戰(zhàn)。
緊急抽調(diào)蒙古八旗充實京城防御。
現(xiàn)在的乾隆,準確來說,如果他還想保留大清的西北地區(qū)的話,已經(jīng)沒有可動用的兵力了。
他只能寄希望于富察率領的山東平叛軍迅速感到天津,然后迅速掃平天津的叛賊。
……
天津的戰(zhàn)事十分激烈。
滿蒙漢三軍八旗中,還是有不少能打的。
被清軍大敗,第三水師艦隊就固守天津城。
英國三千龍蝦兵的默上尉認為是明王部隊不夠精銳造成的,于是他主動請纓,出城野戰(zhàn)。
結(jié)果清軍發(fā)起大規(guī)模沖鋒,不要命地將火炮往前推,以及那些索倫兵充當尖刀排,不要命地沖鋒在前。
盡管龍蝦兵憑借著火力優(yōu)勢,在清軍沖鋒之時造成大量殺傷,但是還是被悍不畏死的索倫兵近身。
若是說近衛(wèi)軍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兵的話,這些索倫兵就是經(jīng)驗豐富加惡劣環(huán)境錘煉的老兵。
一開始,龍蝦兵們憑借數(shù)量優(yōu)勢,還能打得有來有回,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清軍沖上來,他們已然不能抵擋。
幸虧城里守軍接應及時,不然這三千人恐怕就會全軍覆沒。
支援部隊也只有三千人,再多,就鋪展不開了。
清軍緊緊地咬住近衛(wèi)軍后方,若是就此退進城中,也一定會把這些滿清特種兵帶進去。
于是,這三千人援兵與龍蝦兵在城門下進行了更加慘烈的廝殺,斷臂殘肢橫飛,城墻與護城河都染成血紅色。
清軍悍不畏死,一個個死命向前,想要打開城門。
先登者,封侯!
廝殺在西城門,同時,清軍在北城門和南城門發(fā)起進攻,但是攻城效果一如既往,被守城部隊壓制。
東城門的清軍構(gòu)建防御工事,他們的任務是隔絕天津城與水軍登陸口的聯(lián)系,防止城內(nèi)獲得補給。
真正決定勝負的,還是西城門的廝殺。
眼看著城下交戰(zhàn)許久不分勝負,第三水師艦隊旅指揮使張斌,率領部隊支援,沖殺在一線。
前面的人倒下后,就站在他們的尸體上繼續(xù)廝殺……
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在西城門外,堆起來快要接近城門的高度的一座尸體山。
血腥味混雜著爛掉的血肉,慘絕人寰。
正常人看一眼就會嘔吐不止,三天吃不下飯。
本次進攻,清軍直接傷亡一萬三千有余。
西城門前,清軍前后在此地失去五千戰(zhàn)兵。明王軍的兩千八百多名士兵再也醒不來,
英國龍蝦兵直接損失一千二百名,這是他們自成立以來,第一次承受如此慘重的戰(zhàn)損。
這些英國人,被一下子喚醒了對大清這個龐大帝國的恐懼,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無法再次作戰(zhàn)。
歐洲人,對大清知之甚少,天然對這個人口戰(zhàn)世界三分之一的國度恐懼。
但是明王軍熟悉大清,他們知道,眼前的清軍,是龐大的滿清最精銳,也是唯一如此精銳的部隊,這樣的戰(zhàn)損比,在上戰(zhàn)場之前,軍官們就預測過了。
盡管他們同樣十分震驚,但多少是有點心理準備,依然能繼續(xù)作戰(zhàn)。
但是,自此以后,他們只能進行城防戰(zhàn),不再野戰(zhàn)。
其實,清軍同樣損失慘重,他們再也發(fā)動不了一次這樣的進攻了。
因為他們引以為傲的索倫兵,在這次戰(zhàn)斗中,直接戰(zhàn)死三分之二,滿蒙漢三軍八旗子弟也損失兩千人,這可是大清的國本。
一場豪賭,雙方都沒有賭贏。
清軍失去了再次發(fā)動如此激烈戰(zhàn)斗的實力,天津守軍也失去了防守反擊的能力。
雙方陷入僵持。
若是沒有外力介入,他們只能比誰的糧食能支撐得更久。
這方面,自然是清軍占優(yōu)勢。
清軍可以不斷補充糧食,但是,明王軍在城中只囤積了三個月的糧草。
三個月,分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