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勾踐君臣朝吳
- 西施的傳說之浣紗遺夢
- 御馬道
- 5308字
- 2023-03-02 19:37:49
范蠡抓住機會,建言金鉤胡佬厲兵秣馬做好大戰前的準備工作,金鉤胡佬當然唯命是從,范蠡于是留下了手下一位叫木大的水軍頭目幫助金鉤胡佬訓練強盜們的水戰能力。太湖強盜熟悉水性,但不等于會水戰,范蠡最擔心一旦大戰爆發,這些強盜惡習未改,戰事稍有不利,兩腳抹桐油,逃得比魚兒還快,影響士氣,必須讓他們懂點紀律。不指望派上大用場,至少不要起反作用。
木大是石賣的兒子,石賣有五個兒子,木大排行最小。石賣本人和其它四個兒子在椒山之戰中被伍子胥的一把火燒得灰飛煙滅,只有木大當時因為年少,跟在越王勾踐身邊聽差遣,才僥幸躲過一劫。木大和吳人有深仇大恨,日夜想著報仇雪恨。木大跟著勾踐參加過吳越錢塘江水戰,當時勾踐帶領的水軍幾乎全軍覆沒,幸存者寥寥無幾,每一個幸存者都是寶貝,只有他們才有水戰的經驗,而木大幼承家教,又有實戰經驗,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范蠡寄予厚望,當作左右手看待。范蠡留下木大,實在是很看重洞庭暗道中和太湖強盜,這是“暗器”,在即將到來的吳越之戰中必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范蠡告別太湖強盜后,從洞庭暗道出來直奔胥江,走的是捷徑,比勾踐率領的大部隊提早了半天到達姑蘇城。姑蘇城是勾踐和范蠡約定的匯合之地,去闔閭大城朝見吳王必然要經過姑蘇城。
姑蘇城是天然的軍事要隘,以后越人想進攻闔閭大城,此地是必經門戶,必須要先攻克姑蘇。本來伍子胥活著時,是姑蘇之主,防守森嚴,對進出的越人特別警惕,都要嚴格盤查。伍子胥一死,越人派兵助吳伐齊,吳國民間和官方對越人好感空前,有道是患難時刻見真情,越人在關鍵時候幫著自己對付齊人,是真兄弟。吳越宛然成了互幫互助的友好之邦。當初伍子胥建造姑蘇城,唯一目的就是用來對付越人,就像在北方建邗溝城目的是對付齊國一樣,戰略目的很明確,現在越人成了朋友,戰略意義蕩然無存,姑蘇城也因此成了吳越民間交往的自由城池。
范蠡正好利用吳人疏于防范,在等勾踐大部隊到來的間隙,放開手腳查勘姑蘇城的地形地貌,對它的城防有了全方位了解。
姑蘇城是伍子胥督造的,依山傍水,有水門兩,陸門四,后有靈巖山之固,前有胥江之利,若有重兵防守,很難攻克。除非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搞突然襲擊??墒窃饺讼敫阃蝗灰u擊,幾乎是不可能的,兩國之間還隔著一個太湖,而太湖中的縹緲峰上建有吳王夫差的望越臺,百里方圓盡收眼底,一旦兩國交戰,作用相當于烽火臺,越人的一舉一動逃不過吳人的眼睛,早在你越國軍隊渡過錢塘江的時候就被發覺了。
可見暗藏在縹緲峰下的洞庭暗道以后在偷襲吳國都城時有多么重要。
姑蘇城就在姑蘇山之下,而姑蘇臺就建在姑蘇山上,號稱有三百丈高,八十四丈寬,天上的凌霄殿一般。站在姑蘇城頭,舉目遠眺,確實可以看到西邊云霧繚繞的山峰中的光彩耀眼的姑蘇臺。
范蠡百感交集,自己夢魂牽掛的妻子西施就住在姑蘇臺上,西施入吳轉眼已經快十年,不知她可曾安好?兩人已經整整五年沒有見過面,當時分別時范蠡曾經發過重誓,一定會把西施接回越國去,當時料想,也就三五年功夫,越國就能實現復國大業,自己帶著數萬越甲,車輪滾滾把西施接回浣紗溪邊家鄉??涩F在快十年過去了,你范蠡在實現自己誓言的道路上走了多遠?范蠡這么想著的時候,不覺渾身燥熱,感覺自己真的很對不起西施,讓她獨守姑蘇臺,每天站在那里望眼欲穿,該是怎樣一種滋味?
此時時刻,當自己抬頭仰望姑蘇臺的時候,是不是西施也正站在姑蘇臺上望著姑蘇城呢?只是她一定不可能認出站在這里的范蠡了。范蠡這些年勞神國憂家恨,年未老身先衰,不到四十的年紀,已經滿頭白發。而西施風華正盛,一定出落得比當初相別時更楚楚動人、風采絕倫。
兩人如果僥幸倉促撞見,旁人一定以為是父女相會,而不是夫妻重逢。
范蠡遠眺姑蘇臺,忍不住想入非非起來,有種強烈的沖動:上姑蘇臺去見上西施一面。生有何求,死又何妨?夫妻為見上一面,就算身化齏粉又有何懼?
上姑蘇臺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令范蠡熱血噴張。明知這樣的做法毫無理智可言,結局一定是兇多吉少,但這個念頭揮之不去,范蠡被情感煎熬,真如勾踐所料難以自控,只好命手下捆住自己的雙腳,讓自己行動不得自由,任憑靈魂張牙舞爪掙扎,才終于沒有沖破理智的藩籬,闖下大禍。
也幸虧煎熬的時間不長,勾踐和文種率領的大隊朝見人馬已經來到姑蘇城外的胥江邊,范蠡必須和他們會合,然后一起去闔閭大城。
這才算救了范蠡一命,同時也讓西施躲過一劫。
要知道夫差雖然表面上原諒了西施對范蠡的一片深情,但骨子里還是耿耿于懷,要是得知范蠡私下上山去見西施,不管有沒有見到,必定醋意大發,到時范蠡和西施的結局如何無人敢想象,很可能一起沉豬籠。
越王勾踐帶著范蠡、文種等越國重臣和大量禮物,還有祭養率領的一百乘戰車、三千帶甲士兵進入闔閭大城,受到吳國士民的隆重歡迎,這是幫著吳國伐齊的兄弟部隊到了,乃兄弟也。
闔閭大城擺下的盛大場面和十年前勾踐夫妻和范蠡入吳為奴時不相上下,只不過彼時勾踐和范蠡是罪囚,而現在是貴賓,還有就是缺少了越夫人姒姜這個女主角,十年過去了,姒姜已經年老色衰,已經引不起夫差興趣,要是姒姜也在朝見的隊伍中,不知夫差作何感受。
施人恩惠可以忘記,給人恥辱萬萬忘不得。吳人把越人當貴賓接待,似乎已經忘記了曾經給越人的無盡恥辱,可是越人怎么可能忘記呢?勾踐帶來的越人都是笑里藏刀,遠在千里之外的姒姜更不必說,躲在山陰小城的角落里,恨不得所有指甲都化成匕首,牙齒也變成匕首,要把夫差扯個稀巴爛。
夫差親自站在王宮外迎接勾踐的到來。
按照諸侯間的禮儀,諸侯來訪,夫差該到城外迎接,祭天祭地,興師動眾一番??墒枪篡`畢竟是沒有受過周天子冊封的草頭王,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傳揚出去,夫差上下不分,會被貽笑大方,這個面子丟不得。
對勾踐來說,吳王能在宮門外迎接自己,已經是受寵若驚。要知道十年前,他是作為罪囚,穿著麻衣,牽著夫差的戰馬進城的。其差距已經驚人之大。
勾踐覲見吳王,他送上的厚禮除了子貢送給他的五雙白璧,還有一千盆蘭花。
蘭花就是草,山間田頭到處可見,怎么算得上厚禮?勾踐的所作所為意味深長。
勾踐知道自己臥薪嘗膽、投醪河井動靜太大,已經引起吳王夫差的警覺。臥薪嘗膽可以激勵越人忍辱負重、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可是對吳人而言,作用相反,那是一種威脅,一種敵對行為,是猛獸露出了吃人的牙齒。吳王一旦有戒心,很危險,隨時可能發起伐越之戰,把你越人趕回原始森林去做猴子,采摘野果為食。而事實上要不是子貢出手相助,吳國的大軍已經要發起雷霆之擊。勾踐驚魂初定,自覺玩過了火,接受了子貢的教導,韜光養晦。在時機沒有成熟前,千萬別把傷人的獠牙和利爪露出來。為此他想到了送蘭花這招。
送一千盆蘭花是為了藏好自己的獠牙和利爪。
蘭花是什么東東?乃是草中之主,老天爺專門為君子備著、為君子修身養心所用。蘭花一年四季大部分時候普普通通、靜靜默默,跟路邊亂草混在一起,很難分辨彼此。只有一年一度開花時節才突然芳香四溢,香飄云外。蘭花雖賤,若不諳熟其習性,缺乏精心調理,休想等到其花開,休想聞到其花香。這正如君子的品行,所以蘭花為君子所愛,是君子修身養性的最好伴侶。
送走子貢后,勾踐再不敢提臥薪嘗膽的口號,而開始大張旗鼓養蘭花,在山陰城的西面山洼里修筑了一座亭子,特別命名為“蘭亭”,在蘭亭四周開辟出肥沃之地,把越國各地山上采集來的蘭花移栽到這里,開始大面積培植。這回覲見夫差,別出心裁準備送給夫差的一千盆蘭花就是從越國各地收集來的,動用的人力財力不菲,對本就捉襟見肘的越國財政又添一筆負擔,但只要能改變吳王夫差對越人的成見,放棄伐越之念,完全值得。
不要說勾踐這是在騙人玩虛,只是做給吳王夫差看的障眼法,沒有意義,其實不然,虛的也會變成實的,在越人走向文明、融入中原文明的過程中越人養蘭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越人在走向文明的旅途上荊棘叢生,只有歷經千辛萬苦,方成正果。吳越爭霸,越人處于是下山做文明人還是上山做猴子的關鍵時刻,越人如果一味的臥薪嘗膽,制造仇恨氣氛,任憑原始野性泛濫,忽視品德的修煉,很可能發展下去,整個民族都變成殺人機器,以殺人報仇為務,野蠻人當道,造孽天下,當然也是行之不遠。越人畢竟剛從山上下來,離野蠻人還不遠,完全有可能走彎路??墒鞘聦嵶C明,越人后來滅亡吳國稱霸江淮一帶后,馬上立地成佛,成了文明之師。除暴安良,扶弱濟困,大受小諸侯和普通士民的歡迎。越人雖然不是真君子,但始終走在成為真君子的路上,不能不說勾踐當時“種蘭花以養君子之氣”的倡議意義深遠。
不過這是后話了。
勾踐無論養還是送蘭花,都是在明顯暗示夫差,他這個斷發紋身的草頭王現在想做衣冠整潔的君子。君子信守承諾,與世無爭,不稱霸、不欺人,只求道德高尚。野蠻人是不可能懂得蘭花的價值的,他們眼里蘭花就是不屑一顧的野草,有時心里突然有了破壞欲,還故意踩上一腳,讓其化為齏粉。只有追求君子道德的文明人才會喜歡養蘭花,愛之如命。蘭花是君子的標簽。
夫差是從文明世界里來的人,更是聰明人,當然能領悟勾踐送蘭花表達出來的善意。勾踐轉變這么快難免令人心存疑慮,但此時的夫差就算看破了勾踐的偽善,也只能接受,至少表面上接受。不管怎么樣,勾踐這個野蠻人現在有了要做文明人的態度,態度有時很重要,不管這種態度是自愿的,還是被逼的。越人的所有國防力量被悉數收繳囊中,你勾踐還能玩出什么花樣?就是要逼著你勾踐成為君子!所以只要勾踐不再明目張膽、喪心病狂玩臥薪嘗膽,而是大張旗鼓種植蘭花修身養性,想做君子,對夫差來說無論真偽,都是可喜可賀,值得慶祝。
勾踐在做戲,夫差配合著他也在做戲。接受了勾踐送來的一千盆蘭花后,夫差擺下太牢之宴回報越國嘉賓。
所謂太牢之宴就是酒席上牛、羊、豬三牲俱全,這在當時是只有被周天子冊封過的諸侯才能享受的待遇,勾踐只是一個自吹自擂的草頭王,周天子的諸侯名冊上根本沒有他的名諱,是沒有資格享受這種待遇的,夫差竟然給予他這樣的殊榮,足見這一千盆蘭花的份量。
不過事情并不是這么簡單,夫差用太牢之宴款待越國君臣還另有目的,那就是對付情敵范蠡。
越國君臣,做夢也不會想到,其實他們這次來吳國覲見吳王夫差,有性命之憂的并不是主角越王勾踐,而是配角大夫范蠡。夫差從越國君臣來覲見那刻開始就在謀劃怎么除掉范蠡,他不打算讓范蠡活著離開吳國。
范蠡和文種就算有鬼神不測之謀略,也萬萬不會想到夫差會有這樣的陰謀,他們兩人總是以為夫差最忌諱的對手是勾踐,一旦勾踐毫發無損,其他人一定不會有事。不是他們的智慧不及,而是因為事情的偶然性不是人的智慧可及的。他們怎么可能知道西施深更半夜躺在夫差身邊時竟然叫出了范蠡的名字呢?這才是鬼神莫測!正是西施心里深藏著對丈夫范蠡的思念之情,大大傷害了夫差,這才給范蠡招來殺身之禍。
要不是另有圖謀,夫差怎么愿意和勾踐這個野蠻人同室用膳呢?
勾踐曾經在夫差面前“嘗糞辨病”,一看到勾踐的嘴巴,那污穢不堪的一幕就會出現在夫差面前,在夫差眼里,勾踐一身骯臟,嘴邊始終有股大便的臭味,驅之不散,所以夫差極不情愿和勾踐面對面用餐,更不用說撞爵干酒,他擺下太牢之宴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收拾范蠡,當然西施也必須教訓一下。
夫差第一眼見到越國君臣,眼睛就迅速盯上了情敵范蠡,可是一看,幾乎懷疑自己眼花了,大失所望,這家伙哪里有資格做自己的情敵?范蠡滿頭白發,臉上皺紋縱橫交錯,只有腰板還算挺拔,眼神還算明亮,但無法掩飾他已經是一個飽經風霜的小老頭?!百囎佑憢蓩伞?,這是吳越民間流傳的一句俗語,夫差以前總以為這是一句笑話、瞎話,現在才知竟是真理。他百思不得其解,美若天仙的西施為什么會癡心愛上這樣一位小老頭。西施給自己找了這樣一個上不了場面的情敵,真的讓夫差興意闌珊。
范蠡若是一個少年英俊的偉丈夫,夫差求之不得,夫差好勝心極強、自尊心極強,也喜歡在競爭中力壓群雄獲得美人的芳心,那就不妨兩人競爭一下。他會激發起男子漢的雄風,故意激怒范蠡,來個比劍、比箭什么的,趁機把范蠡這個情敵光明正大干掉,他是江湖上號稱縹緲子的劍俠,一直秘而不宣,今天為了美人西施讓大家見識一下自己劍俠的風采,未嘗不是一件樂事?,F在情敵是一個小老頭,情何以堪?殺了他還怕污了自己寶劍。傳揚出去,更是大失王家臉面。
夫差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雖然不便發作,但自己的內心傷勢如此,報復是必須的,他現在對范蠡的怒火反而稍稍平息了,開始遷怒于西施。
那就讓西施感受一下王者之忿。
不是在肉體上消滅之,而是在情感上摧殘之。讓西施看看她日夜思念著的情人現在是怎樣的真面目。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和英俊的吳王夫差比一比,誰更值得得到美人的青睞。
太牢之宴酒到半酣,宮門外突然飄來陣陣香風,緊接著傳來佩玉瓊琚、玉珰珠珥的輕輕磕擊聲,這是吳王夫差的美人們助興來了。夫差好妒,他的女人必須渾身上下抹上香料,身體各個部位飾物一件不能少,嗅之有味,聞之有聲,稍有動作,目標不小,防止美女們不甘寂寞干出偷偷摸摸的壞事。要是誰敢身上不抹香,不佩戴金銀珠玉飾物,那就有想干壞事之嫌,格殺勿論。只有鄭旦是個例外,鄭旦以劍俠自居,我行我素,根本不理睬夫差對女人疑神疑鬼那一套,有興致時披金戴銀,沒有興致時素面朝天。夫差明知鄭旦對自己這個縹緲子用情至深,不會干出喪風敗俗之事,只好給其特別待遇,不加過問,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