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實在一點,我曾經認為死亡是最美好的凄美,那是在我青年時的文藝范。
人要真誠一點,當真正可以解脫的東西放在我的面前,我想做的卻又因為膽怯下不去手,向往死亡很可笑……
其實等到現在才明白,自己向往的是一個對于自己來講決對美好的未來,如果未來不可控唯有死亡可以掌控,那為什么不自己選擇一個呢?
不……少走幾十年彎路都不是這樣子的方法。
惶恐,焦慮,不安,害怕,甚至是整個人被冠上抑郁的精神狀態。其實對于我來說就是未知與踟躕。
我認為時間可以一動不動是因為我對于自己的要求目前到了最低限閥,我可以坦然的接受如今的生活,如今的狀態,甚至我不想要讓它前進一步。
這是我最迷茫的一段時間,但是擺脫它的方法其實就是走出舒適圈,但是當時的我陷入渦輪。
被百葉遮住了眼睛被膠帶封住了口鼻被棉花塞住了耳朵。
五感缺失,無法通過自己的手段逃出來,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選擇竟也是隨波逐流,但是緊緊握住不可死的韁繩。
不可死是底線,就像與人相處時的最低退步。
除此之外,在那幾年的時間里我沒有要求自己做到什么。
最單純的活著,這樣子做的后遺癥便是正常人眼中的不成熟。
因為不經常的出門和社交,我刻意壓低自己的快樂,不想要攝取高級快樂,比如火龍果。
如果在我想要吃的時候它被我買來了,我可以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將它變成我愛的模樣,入嘴的時候第一口是甜的我就很快樂。
出門的時候,如果遇到開心的事情我還是會像小時候一樣兩腳蹦跶的走,跳,加上身材矮小,帶著口罩,穿著中性化,人們總會認為我是一個小男孩。
其實我是樂在其中的,歸根到底還是男生符合我對于快樂的追求,我喜歡拋沙坑,喜歡爬山坡,喜歡跑步時全力以赴,
不知道為什么小時候的女孩子會因跑的慢而引以為傲,會因為小事分為幫派,總會讓我們站隊對于我來說,這些是毫無意義的,……許多許多的不同讓我明白,我不合群。
我不像女孩……
也不是男孩……
我很獨特,但是當這種獨特到了初中便……不同起來。我真正的明白了不入群,初中的男孩與女孩分的很遠,而我要和女孩一樣跑步時慢跑,成為打籃球里的旁觀者,因為我長不高了……
所有的樂趣在一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為什么?
但是有可能生來就是坦然,缺根弦吧。
如今的我已然是無所謂的感受,小學,初中,所認識的人不超過十個,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有可能那個時候我還是文藝憂郁青年吧,所有的所有都沉浸在文字中,
比如沈石溪的文字,當時覺得自己是覺得人是惡心的,而當以動物為視角的書籍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如視珍寶。
我喜歡他那種文筆,那種寫的入微的視角甚至是精彩部分的張力,他很酷。
我也希望如他一樣,但是睜開眼睛,我還是渺小如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