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辯論
- 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選擇擺爛
- 月河倒影
- 2030字
- 2022-12-22 13:53:35
小太監(jiān)聞言,登時慌了。
要是不幫朱樉批奏疏,他現(xiàn)在就要被拉下去問罪。
幫朱樉批奏疏,他或許還能多逍遙幾天。
猶豫再三,小太監(jiān)終究是心一橫,俯身道:“小的愿意幫殿下效犬馬之力。”
很好,就是這樣!
望著跪在地上的小太監(jiān),朱樉滿意的笑了。
隨手把一大堆奏疏扔給了小太監(jiān),朱樉直接上榻補覺去了。
今天早朝實在是起太早了,朱樉可得好好再多睡一會兒。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波瀾不驚的過了下去。
早晨,朱樉準時到太和門前上早朝。
下午,朱樉直接躺平補覺。
傍晚,朱樉就拎著批好的奏疏去養(yǎng)心殿報道,順便蹭頓晚飯。
雖然這日子比起在秦王府還是艱苦了許多,不過朱樉還是勉強適應了眼下的生活節(jié)奏。
然而,好日子并不會永遠。
這天,朱樉照例在睡午覺。
突然,一聲暴喝在朱樉的耳邊炸了開來:“朱樉,我叫你批奏疏,你就是這樣批奏疏的!”
夢中的朱樉直接嚇得一個激靈,醒了。
睜開眼一看,朱元璋暴怒的臉龐頓時映入眼簾。
臺階下,呼啦啦跪了一大圈宮女太監(jiān),個個抖如糠篩。
其中抖動幅度最大的,當屬那個幫朱樉整理奏疏的小太監(jiān)。
眼看朱樉醒了,朱元璋更是氣不打一出來,隨手拉起旁邊的一個擺件就朝朱樉扔了過去。
一邊砸,朱元璋還一邊罵:“讓太監(jiān)代筆批奏疏?虧你干得出來!”
“歷朝歷代,皇帝被太監(jiān)篡權(quán)的事情難道還少嗎?”
“叫你讀書,你這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你可是未來大明的天子啊!”
“朕還在的時候你就敢這樣,等朕今后不在了你還了得?!”
朱樉見狀也是暗道一聲糟糕,連忙側(cè)身躲過了朱元璋砸過來的擺件,并迅速穿好了外套。
望著暴怒的朱元璋,朱樉連連討?zhàn)垼骸案富剩也艣]有讓太監(jiān)代我批奏疏呢。”
“那些奏疏上的每一個字,都是我親筆寫上去的!”
“我只是讓那太監(jiān)幫我把一些無聊的請安奏疏過濾掉。”
那名小太監(jiān)聞言,也是連忙哭喊著討?zhàn)垼骸氨菹?.....陛下明鑒啊!”
“我只是幫太子殿下整理整理奏疏罷了。”
“除了幫那些請安奏疏打打鉤,其他我什么也沒碰啊!”
朱元璋聞言,火氣也是勉強消下去了一點。
還好,起碼除了請安奏疏,其他的奏疏還是朱樉親自批的。
不過,朱元璋還是很憤怒:“就算是請安奏疏,也不能假他人之手啊!”
“萬一那小太監(jiān)手腳不麻利,把正經(jīng)的奏疏放到請安的奏疏里了該怎么辦?”
“每一本奏疏,都關(guān)系著千萬百姓的生計。”
“毫不夸張的說,一本奏疏就是一條人命。”
“萬一錯過了奏疏,耽誤了別人的性命,該怎么辦?!”
朱元璋是歷史上極少數(shù)從底層爬上來的皇帝。
在朱元璋的心中,百姓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朱元璋在批閱奏疏時,也是格外的小心。
畢竟這白紙黑字下,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
朱元璋做不到漠視,更做不到無視。
所以,朱元璋才對朱樉找人代批奏疏的事情無比的憤怒。
萬一這其中出了什么岔子,該如何是好?
要是因此耽誤了百姓的大事,朱元璋絕對會愁的連覺都睡不著的!
然而對于此事,朱樉也有話說:“父皇,奏疏的確是很重要,但是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啊!”
“您是可以每天寅時起來批奏疏,還每天精神奕奕。”
“可是大部分人那是做不到這點的啊!”
“您必須承認,大部分人的精力的確是不如您。”
“讓所有人都向您看齊,未免也太強人所難了一點吧。”
朱元璋的精力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也是出了名的好。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朱元璋曾經(jīng)在短短八天之內(nèi),處理了三千件事情。
光是奏疏,朱元璋就足足寫了幾十萬字。
這勤勞程度,怕是老黃牛來了也要甘拜下風。
朱元璋聞言,也是默然。
的確,他在軍中的時候,就一直被人稱贊精力旺盛。
怕是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趕不上他的精力。
不過,朱元璋頓了頓,還是憤然道:“你這小子,休要糊弄朕。”
“你只是懶,又不是沒精力?”
“小時候下河摸魚,爬樹掏鳥蛋,你比誰都勤快,你母親拉都拉不住你。”
“只要好好鍛煉,你的精力絕對能趕上朕!”
朱樉聞言,也是叫苦連天:“我的好父皇啊,就算我能像您一樣勤政,可是我的兒子呢?我的孫子呢?”
“您能保證我的子孫后代,每一個人都像您一樣精力旺盛嗎?”
“萬一出了一個體質(zhì)比較虛弱,先天條件不那么好的,又該怎么辦?”
“三弟朱棡不就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的么。”
“就算是同一個爹媽生的,孩子都有可能體質(zhì)不一樣。”
“萬一我未來的嫡長子也是個病秧子,可要怎么辦?”
“要是讓三弟按照您的每天的工作量工作,他絕對會被活活累死的!”
這下,朱元璋也是無話可說。
他的三兒子的確是從小體弱多病,走兩步路就喘。
要是讓朱棡像他一樣工作?
畫面太美,不敢想。
體質(zhì)這種事,只能說是看老天。
就算是貴為皇帝,朱元璋也不敢保證他的子孫后代都跟他一樣,三拳打死一頭牛。
看到朱元璋正在認真的思考,朱樉也是松了一口氣,又給朱元璋添了把柴火:“父皇,這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大明帝國幅員遼闊,每天發(fā)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計其數(shù)。”
“這么多事情,實在是不可能只靠皇帝一個人就能管得過來的啊。”
“要我說,這事還是得請人幫忙。”
“我請小太監(jiān)幫我整理奏疏,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要是我手底下有文官,哪里用得著請區(qū)區(qū)一個太監(jiān)幫忙?”
朱元璋聞言先是一愣,隨即便又是豎起了眉毛:“怎么,你還嫌手底下沒文官?”
“難道你也覺得向胡惟庸那樣的奸臣不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