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戶部
- 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選擇擺爛
- 月河倒影
- 2005字
- 2023-01-05 12:45:37
望著賠笑的徐鐸,朱樉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道:“徐大人,你這是真忙,還是假忙?”
“戶部的工作流程我昨天已經打探清楚了。”
“你要是再一味的推脫,信不信我告你一個欺君之罪?”
這下,徐鐸臉上的假笑瞬間掛不住了。
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初來乍到的太子殿下竟然如此精明。
原本他還打算借故搪塞的,可是現在,他不敢了。
要是被陛下問責下來,徐鐸就算是有十個腦袋,也不夠砍的啊。
徐鐸深吸一口氣,瞬間變了個態度。
對著朱樉,徐鐸臉上的假笑更深了:“太子殿下,這等小事,何必大動干戈?”
“太子殿下親自前來,就算戶部再缺人,臣也一定要為太子殿下把人找來。”
說著,徐鐸連忙喊過一旁的小廝吩咐了起來。
不一會兒,十幾個戶部的官員便被帶上了殿。
沖著官員們,徐鐸神情嚴肅:“諸位,這是大明的太子殿下。”
“今后,你們就跟著太子殿下推廣土豆吧。”
“你們一定要好好干活,別丟了戶部的臉!”
“是,徐大人!”眾官員聞言,也是異口同聲的應和道。
然而朱樉這邊,卻是看出了不對勁。
這些官員們看著品級都很低,一看就是去年新入朝的新科進士們。
這些新科進士們剛剛踏入朝堂,別說是幫忙了,怕是連最最基礎的工作流程,也不熟悉。
徐鐸派給朱樉這些新科進士們,簡直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朱樉輕咳一聲,沖著徐鐸冷笑道:“徐大人,你給我的這些官員,看著都很年輕啊。”
“他們來戶部多久了?有沒有滿六個月?”
這一問,徹底給徐鐸問傻了。
這些官員們,的確才來戶部三四個月。
徐鐸萬萬沒想到,他已經這樣隱晦的下絆子了,朱樉竟然還是能看得出來。
看來這太子殿下,怕是不簡單啊!
徐鐸的嘴唇,囁喏著。
額角,一顆豆大的汗珠將落不落,看著甚是狼狽。
朱樉看到徐鐸狼狽的樣子,也是收回了視線,喝了口茶緩聲道:“既然徐大人這里抽不出人手來,那我索性就借著戶部的名頭,自己招募一批人如何?”
就憑著徐鐸和劉三吾千絲萬縷的聯系,朱樉也不指望徐鐸能真心實意的幫助自己。
徐鐸使絆子,也在朱樉的意料之中。
不過這么多人對朱樉來說,也已經算是足夠了。
朱樉自己,另有打算。
一聽朱樉想要自己招募人,徐鐸的臉色頓時放松了下來。
望著朱樉,徐鐸笑的頗為真心實意:“既然太子殿下想招人,那臣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太子殿下想招多少人,就招多少人;想招什么樣的人,就招什么樣的人,臣絕無二話。”
朱樉聞言,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起身道:“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打擾徐大人你了。”
說著,朱樉便領著一眾新科進士們,大搖大擺的朝殿外走去。
朱樉已經決定好,要大干一場了。
回到東宮,朱樉首先叫來了解縉。
如今的解縉,在東宮已然是大放異彩。
在一眾太子幕僚中,解縉干活當屬最賣力,意見被朱樉采納的頻率也是最高的。
此時的解縉,已經儼然成為了太子府名下的第一幕僚。
一聽太子殿下召喚,解縉自然是放下手中的活,以最快的速度來到了正殿。
看到解縉,朱樉一邊吃著葡萄,一邊招呼解縉道:“解愛卿,你快來幫我寫個招募書。”
“之前父皇不是讓我去推廣土豆么。”
“我看直接招一批老農,幫我推廣土豆得了。”
“反正這推廣金,我也出得起。”
此話一出,解縉直接愣住了。
就連一旁從戶部來的新科進士們,也都是愣在了原地。
半晌,解縉才找回了自己的聲音:“太子殿下,你是說你想花錢,讓老農幫忙推廣土豆?”
朱樉聞言,也是肯定的點了點頭:“就是這個意思。”
“不僅如此,我還準備給第一批種土豆的村民們發點糧食補貼呢。”
解縉聞言,頓時人都傻了:“太子殿下,你怎么能干這種事呢?”
“那些地里的老農個個不通文墨,連大字都不識幾個。”
“就連經驗豐富的官員,都不敢打包票能在民間推廣成功新型作物。”
“讓幾個無知的鄉下老農去推廣作物?這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中一個戶部來的新科進士聞言,甚至當場笑出了聲。
然而朱樉聞言,卻是不以為意,反倒反問解縉道:“那解愛卿認為,我應該派誰去推廣土豆?”
這下,解縉可就有話說了。
只見解縉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談道:“臣以為,應該挑選德才兼備的官員,下鄉去推廣土豆的種植。”
“只有德才兼備,才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勸服那些頑固的村民們。”
朱樉一聽這話,笑了:“那依解愛卿的意思,這些官員們又該如何勸服那些村民們呢?”
解縉聞言,也是對答如流:“臣以為,應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向村民們詳細的解釋土豆的神奇之處。”
“相信這種畝產量大,又好吃美味的食物,一定會得到民眾的追捧的。”
朱樉聞言,也是微微一笑道:“既然如此,那請老農來推廣土豆,豈不是更好嗎?”
“反正都是講解土豆的好處,那些官員們雖然通曉文墨,辭藻華麗,但是論起對土豆的了解,卻是肯定比不過真正種過田的老農。”
“只有真正種過田,下過地的人,才知道土豆究竟好在哪里,才知道要如何種植土豆,才能讓土豆長得更好。”
“讓他們來推廣土豆,豈不是事半功倍?”
“更重要的是,那些錦衣玉食的官員們,難道真的有耐心挨家挨戶的去向貧苦的農民們宣傳土豆嗎?”
“我看他們怕是最多跟縣官聊上幾句,就完事了。”
“也只有同樣出身貧苦的老農民,才肯挨家挨戶不辭辛勞的去宣傳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