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和尚
- 重生之縣城跑外賣飛馳人生
- 作家KFILZq
- 2330字
- 2025-01-11 13:31:00
從事外賣配送工作久了,形形色色的訂單屢見不鮮。起初接到來自和尚的外賣訂單,我滿心狐疑,第一反應(yīng)便是有人惡作劇。然而,接連送了幾次后,我才確信這并非玩笑。
猶記得頭一回送餐過去,遠(yuǎn)遠(yuǎn)瞧見那和尚,我心里沒底,試探著開口:“師傅,是您訂的餐吧?”他表情肅穆,一聲不吭,只是拿眼睛上下打量我,那目光看得我心里直發(fā)毛,仿佛自己犯了什么忌諱。不過,隨著送餐次數(shù)增多,他竟變得健談起來。有一回,他笑著跟我說:“都新時代了,只要兜里有錢,想干啥不成?哪怕叫個女人進(jìn)這廟里,也不是沒可能。”我聽后,心中暗自念叨“罪過罪過”。
這座廟位置頗為獨(dú)特,坐落于半山腰。所幸后山有條小道,雖說地勢險峻,卻勉強(qiáng)能夠通行。有次送完餐,天色已然很晚,回家需翻山越嶺,過橋之后,還有十幾里山路。望著漆黑如墨的夜色,我不禁心生怯意,便跟和尚坦言想借宿一晚。和尚倒是十分爽快:“行啊,正好有個伴。”
相處下來,我發(fā)覺他只能算半個出家人,在這廟里,自在得如同在自家一般。瞧他面相和善,想必早年經(jīng)歷豐富,或許曾四處漂泊流浪,也在大廟里潛心修行過,只是這些過往,我不便多問。
日子就這么不緊不慢地流淌著,我和和尚的交情愈發(fā)深厚。有一回,廟里要修繕一處破舊的偏殿,我尋思自己有些力氣,便主動留下幫忙。搬瓦運(yùn)木的過程中,附近村落的幾個年輕后生也趕來搭把手。
休息時,大家圍坐在一起,那幾個后生好奇地問和尚:“師傅,您為啥會在這半山腰的廟里呢?”和尚撓撓頭,笑著講起一段往事。原來,他年少時隨師父在大廟修行,可內(nèi)心總有一股對遠(yuǎn)方的向往。于是有次趁師父外出,他偷偷溜了出去,一路流浪,見過世間繁華,也嘗盡人間疾苦。后來機(jī)緣巧合,來到這座廟,見廟宇雖破舊,卻清幽寧靜,便留了下來。
聽完和尚的講述,大家都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仿佛隨著他的回憶,一同經(jīng)歷了那段跌宕的歲月。這時,一個后生打破沉默,感慨道:“師傅,您這經(jīng)歷,可比我們精彩多了,那您現(xiàn)在還想出去看看嗎?”和尚微微仰頭,目光望向遠(yuǎn)方,思索片刻后緩緩說道:“年輕時該看的都看過了,這世間繁華雖好,但終究如過眼云煙。如今這一方廟宇,對我來說,便是最好的歸宿。”
我在一旁靜靜聽著,心中不禁對和尚的豁達(dá)心生敬佩。此時,夕陽的余暉灑在廟宇的瓦片上,泛起一層柔和的光暈,仿佛給這段對話增添了幾分禪意。
修繕工作持續(xù)了幾天,在大家齊心協(xié)力下,偏殿漸漸有了新的模樣。期間,我和和尚以及那幾個年輕后生的情誼也愈發(fā)深厚。我們一起勞作,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趣事,這座原本略顯冷清的廟宇,充滿了歡聲笑語。
有天晚上,月光如水,灑在廟前的空地上。和尚把我們叫到一起,拿出一些茶具,說要請大家喝茶。我們圍坐一圈,看著和尚熟練地泡茶,茶香在空氣中彌漫開來。喝著茶,和尚又說起他在大廟修行時學(xué)到的一些佛法,雖言語樸實(shí),卻讓我們都有所感悟。
隨著偏殿修繕完成,我也恢復(fù)了日常的外賣配送工作。但閑暇之余,我總會想起在廟里的那段時光,想起和和尚以及那些年輕后生相處的點(diǎn)滴。有時候,我會特意繞路去廟里看看,給和尚帶些他喜歡的點(diǎn)心。而和尚每次見到我,都會熱情地招呼我,和我分享廟里的新變化。
在一次送餐途中,我遇到一位迷路的游客,他想去那座廟參觀。我便主動為他帶路,一路上,我跟他講起廟里的和尚以及我在廟里的經(jīng)歷。游客聽得津津有味,對那座廟充滿了好奇。到達(dá)廟宇后,和尚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還帶著游客四處參觀,講解廟宇的歷史。看著他們交流的場景,我心中涌起一股溫暖。這座廟,因為和尚,因為那些一起修繕廟宇的日子,仿佛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與它的故事,似乎還會繼續(xù)書寫下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座廟宇在當(dāng)?shù)氐拿麣庠絹碓酱螅皝韰⒂^和祈福的人絡(luò)繹不絕。和尚每日忙于接待訪客,講解佛法,雖然忙碌,但臉上始終洋溢著平和的笑容。
有一天,和尚找到我,說他打算在廟里舉辦一場小型的佛法交流活動,邀請周邊對佛法感興趣的人前來參加,希望我能幫忙宣傳一下。我欣然答應(yīng),利用送外賣的間隙,向顧客們介紹這場活動。沒想到,大家對此都很感興趣,紛紛表示愿意參加。
活動當(dāng)天,廟里熱鬧非凡。人們圍坐在一起,認(rèn)真聆聽和尚講經(jīng)說法。和尚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大家對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交流環(huán)節(jié),大家積極提問,和尚耐心解答,現(xiàn)場氣氛十分熱烈。我在一旁看著,心中也為和尚感到高興,同時也感慨這座廟宇在他的影響下,正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活動結(jié)束后,有幾位年輕人找到和尚,表達(dá)了想要在廟里短期修行的意愿。和尚思索片刻后,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于是,廟宇里又多了幾分年輕的活力。這些年輕人跟著和尚學(xué)習(xí)佛法,參與廟里的日常勞作,體驗著簡單而寧靜的修行生活。
我依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穿梭送外賣,每當(dāng)我感到疲憊或者遇到煩心事時,就會想起廟里的寧靜和和尚的教誨。有一次,我在送餐過程中遭遇了一個脾氣暴躁的顧客,對方因為外賣稍微晚點(diǎn)就對我大聲指責(zé)。我心中委屈,但想起和尚說過的“心平氣和,萬事皆安”,便深吸一口氣,耐心地向顧客解釋原因,并真誠地道歉。最終,顧客的情緒緩和了下來,還對我的態(tài)度表示認(rèn)可。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我和廟里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有一回,和尚告訴我,他打算在廟后開辟一塊菜地,種些蔬菜和花草,既能自給自足,又能美化環(huán)境。我聽后,再次主動請纓幫忙。在開墾菜地的過程中,我結(jié)識了更多前來廟宇幫忙的志愿者,大家齊心協(xié)力,將原本荒蕪的土地變得生機(jī)勃勃。
隨著菜地逐漸成型,廟里的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尚會用菜地里新鮮的蔬菜招待訪客,與大家分享勞動的喜悅。而我每次來到廟里,也能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溫暖和充實(shí)。這座廟,不再僅僅是一個宗教場所,更像是一個充滿愛與關(guān)懷的大家庭,而我,也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寧靜港灣,續(xù)寫著與它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