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忠貞營撤軍
- 誅清
- 一袖乾坤
- 2005字
- 2025-06-26 18:00:00
貴州。
在與劉體純、袁宗第商議了一番之后,李來亨決定撤軍。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糧草已經不足了。
在袁宗第增援之前,劉體純和李來亨所部忠貞營的糧草便已經見了底。
袁宗第增援后,忠貞營的糧草雖然得到了一定的補充,但是三萬人人吃馬嚼耗損也十分巨大。
最重要的問題是忠貞營的補給線太長了,要想持續長距離的運送糧草是不現實的。
李來亨又不愿意就地解決糧草問題,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到當地百姓。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撤軍。
實際上忠貞營此番前來的目的就是阻擊吳三桂,讓他和孫可望能夠盡可能晚的南下,為李定國和劉文秀贏得布防的時間。
如今看來他們的目的達到了。
既然如此那就沒有必要再繼續耗下去了。
繼續耗下去,不但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還會影響到忠貞營下一步的計劃。
畢竟文安之那里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洪承疇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一旦他意識到忠貞營的兵力空虛,一定會第一時間派兵前來攻打。
雖說忠貞營留守湖廣四府的兵力并不算太少,可李來亨還是覺得心里不踏實。
越是這種時候越是需要求穩。
在李來亨看來,忠貞營必須要抱團取暖,才能夠度過難關。
對此劉體純和袁宗第十分支持。
在他們看來,忠貞營這個時候撤軍是最合適的。
清軍出于對忠貞營的忌憚,肯定是不敢追擊的。
甚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清軍只會選擇原地駐守,直到他們確信忠貞營確實不在了才會開始下一步的操作。
如今李來亨已經把忠貞營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擴展在湖廣的地盤。
四府之地是根基,雖然不少但也不能算多。
如果忠貞營希望能夠在未來有更多建樹的話,就需要不斷的擴大優勢。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李來亨和袁宗第、劉體純都明白這個道理。
“小老虎,我們接下來要攻打哪里?”
劉體純如今十分看好李來亨,只要是李來亨的意見他都會選擇聽取。
“長沙、武昌肯定是清軍駐守兵力最多的地方。其次是常德。”
李來亨仔細分析道:“如果我們要攻打這三座城池,難度肯定是會相當大的。所以我覺得最好的選擇是攻打其他府縣。”
“比如說?”
“岳州、德安、承天府都不錯。”
李來亨沉聲道:“這幾個府清軍駐守兵力都不會很多,我們只要集中兵力猛攻是一定能夠拿下的。只要我們的意志足夠堅決,一定能夠克敵制勝。”
“如果洪承疇派兵援助呢?”
“這對我們是大好事啊。一旦洪承疇調兵遣將前來增援,武昌、長沙、常德的兵力總有一處會削弱。我們圍點打援也好,進攻這些兵力薄弱的地方也罷,總歸是不會虧的。”
李來亨洞悉歷史,所以能夠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在他看來,洪承疇是不可能把每處府縣都駐守重兵的。
即便是阿爾津和屯齊部清軍增援之后洪承疇也做不到。
畢竟清軍的總兵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湖廣戰場上。
這就決定了接下來洪承疇的防守策略肯定是側重于重要城池。
如果忠貞營前去攻打岳州、承天、德安等府,肯定會非常順利。
當然,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變數。
不過即便是出現變故,忠貞營也有足夠的實力能夠進行調整。
在李來亨看來,忠貞營便是那個主動尋求變化的一方。
而洪承疇方面則是被動應變的一方。
只有雙方打破了平衡才有可能會發生重大的改變,否則的話雙方肯定維持在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洪承疇這個人最是求穩,只要忠貞營沒有威脅到他的生存,他都不會輕易的動手做出改變。
這也是李來亨所看重的一點。
洪承疇和吳三桂不同。
吳三桂是敢于去冒險的,而洪承疇只會去做他認知范圍內認為穩定的事情。
只要他們可以利用好這個時間段的細節,就能夠確保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所以小老虎準備先攻打哪里呢?”
“岳州毗鄰常德,清軍增援會較快。德安靠近武昌也是同理。所以綜合來看,承天是最容易拿下的。”
李來亨比較一番之后下了論斷。
“我們如果能夠集中兵力至承天府,甚至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
承天府和荊州是挨著的。
如今忠貞營既然已經拿下了荊州,攻打承天府將變得十分方便。
最重要的是,忠貞營的補給將不會是什么大問題。
這條補給線實在是太容易做了。
“好,那就先暫定攻打承天府。等我們回到了湖廣,和文督師商議過后再行計劃。”
李來亨覺得袁宗第說的沒什么太大的毛病。
不論如何文安之的意見還是得聽的。
如今忠貞營能夠上下一心,是真的很穩。
一切得等到了湖廣再做計劃。
...
...
吳三桂和孫可望在收攏潰兵之后開始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對他們來說,當下必須要求穩,絕對不能夠再像之前那樣莽撞了。
連輸三次之后吳三桂知道清軍的士氣已經遭到了極大的打擊。
如果再輸一場很可能就會潰散。
如今哪怕是只有一根稻草也可能會壓塌他們。
所以吳三桂必須要足夠的謹慎,確保萬無一失。
孫可望同樣很關注接下來該如何做。
雖然他掌控著整個貴州,可形勢并不能夠說有多么好。
一旦清軍遭到了伏擊,即便是再大的優勢也很可能會土崩瓦解。
何況現在他們也沒有任何的優勢。
既如此,孫可望必須要盡可能的確保自己能夠抱緊吳三桂的這根粗腿。
如果做不到這點的話,很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當然,也不是吳三桂說什么孫可望就做什么的。
當下他會權衡一下利弊,確保自己的利益沒有遭到損害。
在這種前提下,他會盡可能的配合好吳三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