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
張煌言一臉愁容。
張名振十分無奈的搖了搖頭道:“事已至此,玄著也不要太失望了。從一開始我就說姓鄭的和我們不是一條心。”
張煌言捶足頓胸道:“侯服兄,我本來對國姓可是寄予了厚望的,可誰曾想他會是這樣的人。哎...”
此時此刻,張煌言是真的很失望。
他失望的不僅僅是鄭成功眼紅揚州這塊肥肉,想要取而代之。
他失望的更是鄭成功假借魯王朱以海的名義發號施令。
張煌言心中很清楚,魯王殿下是不會降下這種旨意的。
“玄著啊,知人知面不知心。你以為那姓鄭的跟咱們是一條船上的人。可實際呢,人家根本就沒有當咱們是自己人。”
張名振冷笑一聲道:“不過現在看清一個人也不算是太晚。只要我們能夠及時的跟他切割,就不至于被他一直牽著鼻子走。”
“可是侯服兄,魯王殿下如今還在福建啊。如果我們真的和國姓切割,魯王殿下豈不是...”
“放心好了,姓鄭的不敢行那大逆不道之事的。他最多也就是想當一個諸侯,不可能有僭越之心的。要不然當初隆武帝、紹武帝的時候他就可以取而代之了。”
張名振看待事情可謂是一針見血。
他已經把鄭成功給看透了。
在他看來,鄭成功就是想要做割據一方的諸侯,對于皇位當然也有渴望,但短期內看是不可能動手的。
“哎,但是如此一來,魯王殿下的日子肯定是不好過的啊。”
張煌言雖然知道魯王不會有性命之憂,可畢竟還會面對一些鄭成功的刁難。
一旦他們和鄭成功切割,鄭成功肯定會把怒火發泄到魯王身上。
到了那時魯王殿下又該如何自處?
可是現在張煌言顯然也沒有辦法再去顧慮這些了。
即便是他有心也是無力。
“如今我們最需要的做的就是盡快的增強實力。只有我們手中兵精將足,城池夠多才能夠把魯王殿下接來!”
張名振的這句話著實說到了張煌言的心坎里。
要知道當初魯王朱以海跟著他們二人混的時候,常年待在舟山群島,也是經常要冒著生命危險。
一旦清軍大舉進攻,魯王朱以海就要乘坐小舟跑路,可以說是相當的狼狽了。
但是張煌言和張名振也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
因為他們的實力就是如此,不可能抵擋的住清軍的大軍。
一旦跟清軍正面交鋒兵敗,明軍就會雞飛蛋打。
這種情況下還不如先護送魯王朱以海離開,至少能夠保留復興的火種。
如今的情況則大為不同。
張煌言和張名振已經擁有了揚州這樣一座富庶之城在手中。
他們可以以揚州為核心不斷的擴展。
一旦他們能夠擁有幾府之地,就能夠有實力和清軍抗衡。
到了那時他們完全有理由有能力把魯王朱以海從鄭成功那里接過來。
相信到了那時鄭成功完全沒有理由拒絕。
不管是從大義還是利益上,鄭成功都完全沒有理由拒絕!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變強啊。
張煌言感慨道:“還是侯服兄看的通透。我就是陷得太深,才難以看清楚啊。”
“無妨。玄著你也是當局者迷,不過有的事情真的沒有必要那么的悲觀。姓鄭的既然不肯降清那就說明他還有幾分骨氣,所以我們也不用過于的悲觀。只要我們能夠不斷的增強自己的實力,總歸是有機會迎接魯王殿下回歸的。”
在張名振看來,他們并不算是和鄭成功撕破臉。
畢竟鄭成功也只是派了一名心腹前來,并沒有親自來。
這樣就還有轉圜的余地。
以鄭成功之能,應該也能夠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這種情況下,他們完全沒有理由糾結。
目前的形勢對于大明來說還是不錯的。雖然不如永歷初年的時候,但也有所恢復。
只要各股抗清勢力能夠協同作戰,不要搞什么窩里斗,就有機會能夠光復中原。
“也不知道西南的局勢怎么樣了。聽說孫可望已經投降韃子了。這么一來原本平靜的西南怕是又要起大的風浪了。”
“我們擔心這些也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還不如做好我們能夠做的事情。”
相較于張煌言的多愁善感,張名振就要理性的多了。
在他看來,當下他們無需要考慮太多外部的事情,真正要做好的就是自己。
只有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才能夠幫助大明扭轉乾坤。
他們每個人都是棋子,但是每個棋子的使命又有所不同。
越是這種時候越是需要堅定本心。
“侯服兄一言如醍醐灌頂,某受用了。”
...
...
清兵退兵后,吳三桂和孫可望第一時間開始收攏潰兵。
他們本以為這一次能夠大勝明軍找回場子,可誰知忠貞營還有后手。
這種情況下,他們完全被忠貞營牽著鼻子走,實在是太被動了。
“吳大將軍,我們如今可該如何是好啊?”
孫可望垂頭喪氣,臉上一點生氣也看不出來。
吳三桂冷笑一聲道:“怎么辦?自然是邊走邊看了。你問我我去問誰?”
吳三桂此刻心里是悶著一團怒火,正是無處發泄。
這個時候孫可望自己不識趣的湊上來,吳三桂自然要嗆一嗆他。
“呃...”
孫可望自討沒趣,悻悻的搖了搖頭。
“這幫家伙當真是讓人捉摸不透。本將軍就不信了,難不成會一直被他們算計!”
吳三桂覺得自己仿佛被人上了詛咒一般,想要走出這個區域難如登天。
要真說起來,忠貞營的絕對實力并不比他們強,可就能夠卡在這一道山脈間攔住他們的去路。
吳三桂已經在這里浪費了多少時間了?
十天,半個月?
即便是孫可望親自帶人前來接應也沒有改變形勢。
照著這個樣子下去,吳三桂真的不知道還要在這里逗留多久。
清軍停留的時間越長,所面對的壓力肯定就越大。
吳三桂作為一軍統帥,肯定要獨自承擔這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