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人脈:權威來自眾人的推舉

“不務正業”未必不是好事

年輕時的劉邦到底干了些什么,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以及他是如何度過自己的青春時代的呢?現在我們閱讀一些名人傳記,經常看到成功者的自述,憶苦思甜,向人們介紹自己當年的艱苦學習、努力工作,還有多么多么用心的社會實踐之類的青春歷程。其實,多數是假的,是這些成功者對你的忽悠和洗腦,他們自己根本不信這一套。

人們未必在自己年輕時就能預見到自己的成功,就可以針對性地做出長遠的計劃。只不過,因為自己成功了,才回過頭去包裝一番,去給那些想追循自己腳步的年輕人洗腦,告訴他們:

“孩子,聽我的,按我教你的去做吧,你一定可以成功!”

但是,如果你真的按書中所講去努力,你可能永遠不能成功,而且很有可能背道而馳,成為被成功者利用的工具,因為一些真正可以促使人成功的品質,并不是聽起來那么美好和正面。相反,它們可能是常人眼中看起來是缺點的東西。比如吃喝玩樂,不務正業這些人們一致批評和鄙視的行為。

劉邦在開始創業之前,就在做這兩件事。一是吃喝玩樂;二是不務正業。根據《史記》的記載,對劉邦的“鄉下生活”,我們大體可以從中總結出五點:

第一,劉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好酒及色”,其父劉太公說他是“無賴,不治生產”。就是從不下地干活,喜歡喝酒找女人,到了老爸都厭惡的程度。

第二,劉邦“為布衣時,有吏事辟匿,盧綰常隨出入上下”,這段記載表明,劉邦經常帶著盧綰跟當地官員一起廝混,神神秘秘,整天不知干些什么,劉家老小上下,也沒少對此翻白眼。

第三,當劉邦違反法律時,蕭何站了出來,“數以吏事護”之。說明他跟官府有一腿,犯了事有保護傘。這也表明,這時候的劉邦,應該算是一個體制內人士,跟造反這種大逆不道之舉扯不上半點關系。

第四,劉邦“貪于財貨,好美姬”,這是大仇人范增說的,愛財還喜歡美人。假如現在有一個年輕人,愛財如命,迷戀女色,又沒一份正經工作,你覺得他有前途嗎?肯定對他不屑一顧。劉邦那會在人們眼中的印象,就是這樣的,誰也瞧不起他,除了他那幫一起混的哥們。

第五,劉邦還發生了一段婚外戀,有個女人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叫劉肥。根據《史記·齊悼惠王世家》的記載,那個女人叫曹氏,在當地開了一家小酒館,是個寡婦,除此之外其它的信息就少見了。劉肥這個人我們都有印象,他是劉邦最大的庶子,后來封為齊王,他的封地有七十多座城,凡是說齊語的百姓,都歸他管。劉肥的母親曹氏在歷史上記載不怎么詳細,但我們可以大膽推測,即便她活到劉邦發達,在呂后這種強勢女人的陰影下,下場大概不怎么好。

通過以上五個方面,不喜歡劉邦的人便給早年的他勾畫出了一副“流氓”形象:不務正業,游手好閑,坑蒙拐騙,貪財好色,還玩婚外情,有了私生子。

這人放到現在,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黑社會分子,一個純純粹粹、不打一點折扣的痞子無賴,混世魔王。

這是劉太公不能接受的。老大劉伯和老二劉仲,都老實本分,熱愛勞動,努力賺錢。現在,兩人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了,而且也都擁有了一份家業,獨門立戶了。只有自己這個不成器的三兒子劉季,兩袖空空,一無所有。不但如此,他對于務農經商等一切正途都毫無興趣。

每當劉太公跟他談人生談理想時,劉邦都會扔下一句話:“你累不累呀?!”笑嬉嬉地甩袖而去,臨走前,還要問問老爸的口袋里有沒有錢。

兒子如此不爭氣,劉太公一氣之下,把他趕出了家門。

如果只是從這些表面跡象看,劉邦顯然是一個不怎么成功的人,名聲很差。至少在年輕時是這樣。但是,如果我們結合秦漢時期的歷史環境和風俗習慣去考察,就會發現劉邦這些行為在當時非但不是一種不端行徑,反而給他積累了大量的人脈,創造了一個很不錯的事業基礎。

秦漢時期人的精神氣質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這一點要注意。秦人尚武,漢人當然也不像今天的人只喜歡讀書、考公務員。那時候的人性格豪爽,不拘小節,常有越軌之舉,也引以為豪。

劉邦恰好就是這樣的人。他不喜歡讀書勞動,被自己的父親斥為“無賴”,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說明他不走尋常路,如果他學習自己的兄長,恐怕一輩子就只能在家鄉擺小攤賺點糊口錢。

他的志向在哪兒?

30歲之前的劉邦會告訴你:“我也不知道。”

但是,當他做了亭長,在當地小有名氣,換句話成了正而八經的縣鄉級干部以后。他的志向就已經顯露無遺了,因為他對于自己這個鄉干部的職位是非常不屑的。有一次,他帶隊送服役的人去咸陽,路上正好碰到了秦始皇出巡。秦始皇坐在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護衛的隊伍長達數里,浩浩蕩蕩,盡顯皇家威儀。路人皆閃避,伏下身子不敢看,劉邦卻昂首直視,羨慕地說:

“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啊!”

這句話,似乎已經預言了他的未來,注定是不平凡的。

大方——好人緣的前提

劉邦并不是無業游民,而是有業不就,主動地選擇混世。他既無正當的職業和固定的收入,又要打腫臉充胖子,強裝出一副瀟灑之相,喝酒玩女人都需要銀子,有的還要現金支付。而且他對朋友還極為大方,花錢如流水。那么錢從何來呢?前面我們說了,如果劉太公不給,那他就只有使出撒潑、耍賴等流氓手段來獲取了。

劉邦的哥們義氣很重,有錢都花在了朋友身上,沒有儲蓄的習慣。錢財來得快,去得也快,他由此獲得了喜好施舍、豁達大度、寬厚仁愛的名聲。方圓十里的流氓地痞都崇拜他,擱現在說,就是人氣極旺,粉絲眾多。而且他性格比較粗放,人情練達,見多識廣,能說會道,心理素質又好,雖然遭到了村民和鄉人的非議,也不為所動。換句話說,就是臉皮比較厚。這讓他比較能堅持自己的“原則”。

劉邦在“大方”的方面是不分窮人和富人的,他見了貧困之人,對錢就絕不吝惜,經常施舍一些食物、銀錢給那些乞兒和饑婦。因此,雖然非議眾多,但有這一點,鄉里人也不敢對他說一些太過分的評語。再加上他和一幫兄弟不光偷雞摸狗,也為鄉鄰出了不少力,比如誰家蓋房子,他們就去幫忙,誰家丟了東西,他們也去幫著找回來,對付四周的強盜和小偷,這讓他逐漸就有了一個很正面的名聲。

看起來他的行為很矛盾,但劉邦覺得自己很正常:“我可以吃喝玩樂,偷雞摸狗,不務正業,別人?不行!這是我的地盤。”

此時的劉邦,已經是一個很有性格和主見的“老大”級人物了,聲名自然傳到了縣政府。縣級主管領導對劉邦早就有所耳聞,縣衙的各級官吏,也逐漸地注意到了這個出手大方的家伙,對他很感興趣。這些都是人脈,都是朋友。中國有句古話,朋友多了路好走,劉邦深知此理,運用得當,他很快就在當地積累起了雄厚的人脈。

展示自己的大方是需要成本的,吃飯喝酒就得花錢。天天請人吃喝玩樂,這個錢可不是小數。因為游手好閑沒有工作,所以時間長了,劉邦根本無力支付酒錢,他就開始賴賬。開始時酒館的老板非常頭痛,沒有哪個老板喜歡賴賬的客戶,因此他有時就不讓這家伙進來喝酒,把他關在門外;或者遠遠見他來了,就趕緊關門。這一招看來是向劉邦的大嫂學的。

但是幾次下來他吃驚地發現,只要不讓劉邦來喝酒,他酒館的生意就變差;只有劉邦來的時候,生意才興隆。這是一個令他感到恐懼的現象,因為劉邦的朋友已經多到了可以影響一家酒館生意的地步。他去哪個酒館,他的朋友就跟著去哪兒消費,而且這些人不比劉邦——他們大方慷慨,從不賒欠。

老板頓時想明白了,從此就讓劉邦在自己這兒白吃白喝。盈利全靠劉邦的朋友,做個人情給劉邦,順便還賺足了人氣。

劉邦不但大方,還能跟不同的人聊到一塊。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沒有他不感興趣的,雖然他不怎么懂,但他有一個絕招,就是喜歡聽。不管你跟他說什么,他都用自己真誠的表情告訴你:

“我認為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很喜歡聽。”

這也是一種大方,而且是非常稀有的大方。這意味著你不但要犧牲自己時間、金錢花在別人的身上,還要“奉獻”自己的耳朵、心靈給對方。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可以容忍讓別人占自己錢財上的便宜,甚至愿意在物質上施舍別人,體現自己的大方,但決不想拿出自己的耳朵,去安靜地聽別人坐在自己面前高談闊論,哪怕一分鐘都不想。

你做不到,但是劉邦能做到。

蕭何就在這些和他一塊喝酒、一起侃大山的朋友當中。這位未來的大漢王朝的丞相、劉邦打下江山和鏟除功臣的左膀右臂,現在在做什么呢?他是沛地的主吏,相當于現在的一位縣長助理和縣委的秘書長。還有一說,他是沛地的縣丞,也就是當地的公安局長。不管哪個職位,他都算得上是縣令身邊最親近的人,在沛地這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就是說,這個職位在當時是很厲害的,除了縣令他搞不過,其他人都得給他幾分面子。

劉邦如何與這樣的大人物交上好的呢?就是緣于他性情豪放和大方善聽的優點。

史書記載,他與蕭何“縱論天下”,一邊喝酒,一邊談論國家大事。說白了,就是在一起喝酒吹牛,討論咱秦朝的各種新聞。吹來吹去,蕭何覺得,這位姓劉的兄弟實在很有趣,我不管說什么,他都能聽進去。時間長了,蕭何就成了一位軍師級的人物,因為劉邦不管有什么事,都愿意來聽聽他的看法。

劉邦對蕭何說:“只要你認為可行的事,我就能很放心地去做了。”

蕭何聽了,嘴上表示我可沒這么厲害,但心里卻很受用。

一個人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能力再強,理想再高遠,也少不了周圍各種朋友的幫助。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朋友的人,他能干出一番宏偉的事業。事實上,若是離開了別人的幫助,別說創一番大事業,就是去路邊擺個煎餅攤,都會困難重重。

怎樣交到貨真價實的朋友

如何才能像劉邦這樣多交一些貨真價實的朋友呢?

首先,必須像劉邦一樣,懂得以心換心,去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

跟人交朋友,就得用自己的“心”去換取別人的信任,使對方知道你是他的好哥們,也是他的貼心人,他才能沒有顧忌地把自己的“心”獻給你,從而達到“以心換心”,成為心心相印的兄弟。

在這方面,劉邦是一個絕頂高手。幾百年以后,他的一個子孫后人劉備,也是一位宗師級的人物。甭管處在什么困境,總有一幫弟兄拼死拼活地把他撈出來,賣力又賣命,能干又忠心。劉家的江山,就是這么打下來的。

這兩人共同的做法就是:“在我想讓你替我考慮之前,我會先替你考慮。”

牛頓說:“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劉邦和劉備完全可以說:“我們站在兄弟的肩膀上。”

最忌諱的就是假仁假義、口是心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于口蜜腹劍,成為一個偽君子,虛偽小人。這種人就很難交上朋友,除非他偽裝得特別深。交朋友這件事也像創業,就比如一個推銷員上門去推銷業務,他推銷的首先應該是他自己,然后才是他的產品。因為消費者只有在接受了他這個人之后,才會花錢去購買他的產品。

交朋友、打江山和創業的道理,在這個本質上其實都是一樣的。

其次,要求同存異,寬厚仁義。

劉邦性格中的“寬厚”,常人也是很難做到的。人們通常是嘴上原諒別人,嘴上寬厚,心中卻小雞肚腸,不肯容納別人。人們即便嘴上講仁義,講體諒,講共存,實際上也經常說一套做一套,變臉比翻書還快。聽著是正人君子,看著卻是不仁不義。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人,也沒有性格脾氣和觀點完全一致的人。即便在一棵樹上,兩片樹葉又怎能絲毫不差呢?所以和人相處,必須求大同,存小異。哪怕你是領導,是皇帝,對待下屬、朋友,也要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不拘小節,在小事上馬虎一點,在差異上寬容一些。

即便對方確實是錯誤的,你自己受了冤枉,也要展現自己的寬宏大度。我們與別人總是可以通過交換意見來澄清是非的,最終達到和諧與團結的目的。從劉邦對韓信、對雍齒的很多事情上,我們都能看到他性格中根深蒂固的寬厚的一面。

即便他口是心非,恨死了一個人,但在形勢需要時,他也能做到“真誠”地寬待和“大方”地體貼、容納對方。

最后,控制自己的脾氣,尊重對方的要求,而且要開朗樂觀,能說會道。

一個固執的人是很難做成大事的。劉邦恰恰與此相反,他從不固執,而且總能保持最大的樂觀,也能說會道,和朋友在一起,總是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去聽從大家的建議,然后大家一片和諧。這個優點在以后的起兵反秦和楚漢爭霸中,無數次地幫助了他,因為他十分尊重屬下的要求、建議,最大化地促成了劉邦集團的團結。項羽卻獨斷專行,脾氣火爆,使得項羽集團不斷地分裂,內亂,最終走向滅亡。

領導者絕不可擁有固執的性情和火爆的脾氣。原則可以堅持,但在小節上絕不可頑固不化。交朋友也不可以過度展示自己的個性,或者沉默、內向、木訥寡言。一個人要努力地使自己變得開朗起來,多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善于傾聽,逐步地提高交際的能力,才能像劉邦一樣,積累到足夠的朋友,從而打下雄厚的人脈基礎。

可以說,朋友是最重要的資源,是最關鍵的人脈。有了這種人脈,你才擁有了創業的基礎。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際關系,就知道他是怎樣的人,以及將會有何作為。大多數人的成功,都源于良好的人際關系。”看看劉邦四十歲之前的所作所為,我們就知道此言不虛。

關系到了,事兒就成了

不管劉太公怎么訓斥這個“無賴”兒子,怎么想盡辦法貶低他的能力,打擊他的信心,以圖讓他滾回家來好好過日子,劉邦仍然我行我素,毫不在乎。后來,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亭長。

亭長,就是管十里以內的小官,是秦帝國當時最基層的小吏。相當于現在的旅館館長兼派出所所長,專門負責過往出差官員的住宿,并且兼管地方的治安。在當時的秦朝,亭是一種準軍事機構,有標配的武器,比如弓弩、刀劍、甲具和盾等。亭長的職務通常也由軍人或退役的帝國軍官來擔任,因為這是一個武職,負責維護社會治安,又有保護路過官員的重職,由縣委辦公室直接統轄,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因此,當上了這個公務員,就給了劉邦接觸當地大人物和名門望族的很多機會。后來劉邦就如法炮制,通過結交一個又一個有權勢的朋友,獲得越來越多的資源。在古代,名聲對一個人很重要。名聲怎么獲得呢?除了在窮人眼里要留下好印象,在當地士紳階層的心目中更要得到一個好評價。劉邦很成功地做到了。這為他成為一代帝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他起家時的班子成員,大多數都是在這時候結識的。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就是樊噲。

說到樊噲,就不能不提一句老話:“仗義多皆屠狗輩。”沒錯,這話放到樊噲身上,就告訴我們兩個信息。

第一,樊噲這人特別仗義。

第二,樊噲是賣狗肉的,是個屠夫。

他這輩子干過的最出彩的事,就是在鴻門宴上力護劉邦。項羽看見他也很喜歡,因為這小子把盾牌把地上一扔,抽出刀來,就把生豬肉一片片地割著吃,將帳內的眾豪杰驚掉了下巴。吃生豬肉,你敢不敢?反正我不敢,保準第一口就吐,但樊噲吃得不亦樂乎。項羽見了,又驚又喜:“真豪杰也!”馬上賞酒給他喝。

項羽這意思是說,在這個大帳內,我終于看見了一位真英雄。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想把劉邦一劍捅死。就是這位樊噲,推翻帳外的衛士,直沖進內,攪黃了范增的計劃。后來,樊噲自然是一直忠心無比,殺敵立功,被封為舞陽侯,而且他還娶了呂雉的妹妹。

劉邦這人貪吃,尤其是極愛吃狗肉。除在家中做著吃外,他還常到街上和賣狗肉者家去吃。沛邑那時賣狗肉的店鋪,他幾乎都去吃過。其中就有樊噲的狗肉店。劉邦最喜歡到樊噲這兒來吃。吃完了,沒錢付賬就賒欠,飯量又大,有時拍拍屁股就走,吃白食。樊噲幾乎天天都向他要帳,要了昨天的,今天又欠下了,越欠越多。樊噲小本經營,利潤不大,日子一長就吃不消了,眼看有被劉邦吃破產的危險。

為了躲避這個無賴食客,樊噲做出了一個無奈的決定:搬家。我惹不起,但我還躲得起。

他曾經把自己的店從河西搬到了河東。但是沒用,不到兩天,劉邦就渡過河找來吃。由于常吃常欠,劉邦時間長了,就欠了樊噲一大筆狗肉錢。據說,欠下的這筆錢可以在當地買套小院了。與此同時,因為劉邦是亭長,他經常光顧的店鋪,附帶著就領來了許多人,包括他的那幫狐朋狗友。所以,隨著劉邦欠下的肉錢越來越多,樊噲的生意其實更興隆了,因為附帶的收入特別多,縣衙的公款消費,也經常安排在他的店,吃完就付現金,讓他的店發展很快。

因此,他倆就成了一對好朋友。

劉邦這個亭長的職位,當然也不是憑白無故就靠自己的能力當上的。事實上,這份工作的獲得,正是因為人脈的力量,緣于蕭何的舉薦。

沛縣成立起來后,按照十里設一亭的建制,就把縣城這一帶地方設為泗水亭。因為緊靠泗水河,這里人口聚集,物產豐富,熱鬧非凡。但是熱鬧的地方就有是非,這里打斗不斷,盜賊蜂起。對此,縣令曹德很是頭疼,他就想安排一個合適的人選去管理這片地方。

蕭何一看機會來了,極力向曹縣令推薦劉邦來擔任泗水亭的亭長,說:“老爺,能管好泗水亭這個地方的,非劉邦莫屬。”

對劉邦,縣令當然是有印象的,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人不靠譜吧,他不是整天都聚眾斗毆嗎,而且以前還差點吃上官司。”

蕭何只好如實回答:“正是他。”

縣令搖頭道:“那怎么行呢,一個好惹事生非的人,豈能維護好一個地方的太平?”

蕭何趕緊替劉邦洗地,說:“據我觀察,這個人本質并不壞,不偷不搶,不恃強凌弱,欺男霸女,只是游手好閑,不務正業而已,如果有人能約束他,我看他一定能為百姓辦些實事。”

“恐怕不那么簡單,還是再考慮考慮再說吧。”曹縣令否定了蕭何的建議。

過了一段時間,一大早就有眾多的百姓跑到縣衙來反映情況,有的說昨天夜里都被強盜搶了,丟失的有糧食、衣物、器具等,有的說走在路上自己的錢就被奪去了,這是一伙很厲害的強盜,四處為惡,專挑善良的人下手,根本就抓不到。

蕭何又趕緊進言:“長官,泗水亭的亭長必須抓緊安排了,不然城里沒人看管,以后還不知會發生什么案件。”

“哪有合適的人選?”縣令很頭疼,眉頭緊皺。

“劉邦就不錯,只是您信不過就是了。”

縣令嘆口氣說:“小蕭,不是我信不過,實在是怕他給惹出亂子來,到時不好收場。”

“我向你保證,他不會的。再說,干這種事,太規矩的人也干不了。”蕭何進一步說道。

縣令被打動了,沉吟道:“既然你反復推薦,那就讓他試試吧!不過你要告訴他,干不好,就連你也要受牽連,到時拿你倆一起問罪。”

縣令此言,合乎法律。因為連坐之法,一直是秦帝國的主流法規。

就這樣,在蕭何的力薦之下,劉邦才當上了泗水亭的亭長。作為派出所的負責人,他上任后的第一要務,就是維護地方的安定,保民安民,不使平民百姓受到盜賊的侵擾。所以,上任之初,劉邦得盡快做出點業績來,不然不光他無法交待,蕭何在縣令那兒也說不過去。

劉邦就把一幫兄弟召集到了一起,開會討論怎么才能做出點成績來:“經過蕭先生的推薦,縣令讓我做泗水亭的亭長。我們這塊地方老是出事,能不能干好,還得靠各位的幫忙,不知你們想不想跟我干呢?”

“全聽您吩咐!”兄弟們回答得十分干脆。

劉邦一拍大腿:“好,那我們就主抓八個字:懲治刁民,防災防盜。”

他把這幫平時一起吃喝的兄弟召集起來,又從社會上招募了一些人,便編成了一支多達幾十人的亭管隊伍。他希望以這些人為基礎,替他把差當好,把地面管太平了,好給縣令和蕭何一個交待,表明“我劉邦確實是值得信任的,是有能力的”。

人雖然有了,但問題也來了:

第一,這些人雖然對他忠心耿耿,但都沒有報酬,屬于白干活。縣里負擔不起這么多人的開支,吃喝拉撒全靠劉邦一個人。短時間可以,時間一長,他就撐不住了。沒錢發,兄弟們也有人堅持不住了,畢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哪有不領工資白出力的道理。

這表明,薪水問題不解決,團隊就建立不起來。精神力量再大,也不能當飯吃。

第二,劉邦成天帶著他們蹭飯吃,街上的飯館時間長了也受不了。雖然這些酒館老板嘴上不敢說什么,背地里搗點亂還是能做的。比如,他們把飯做得越來越差,讓亭管們無法下咽,一吃就吐……人民智慧是無窮的,把菜做得好吃不容易,做成一堆屎還是不難的。

天下雖有免費的蹭飯,但卻沒有永久免費的午餐。如果利益不能互綁,協調機制不建立,你和客戶之間就達不成共識。

因此,劉邦的隊伍很快就士氣低落,市面上出了搶劫案,他也偵破不了,周圍盜賊叢生,天天過節,他和兄弟們大眼瞪小眼,拿他們沒辦法。一時之間,沛縣城內鬼哭狼嚎,眾人惶惶不安。

“如此下去,肯定不行啊!”劉邦自覺很沒面子。他苦思冥想好幾日,終于想出了一條路子:要干活,沒有人不行,要有人,就得有錢,羊毛出在羊身上。說白了,這筆經費,得從老百姓的身上出。

既然我是為客戶服務的,那么就明碼標價,讓客戶花錢買平安。

他馬上算了一筆賬:亭管隊伍一共二十多個人,每人每天吃二斤糧食,一年也就一萬多斤。沛縣城里有幾萬人,每人每年只需要拿出一斤糧食給他,他這亭里的用人開支的一切費用就都有了。既替衙門省一大筆錢,又為百姓做了實事,還讓自己的這幫兄弟有了穩定的口糧,可謂一箭三雕。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了亭內的各家大戶和族長商量,把自己的這個收費標準公布于眾。因為最近縣城總是遭搶,大戶們正頭疼,小戶們也急著求個平安,所以大家對劉邦的條件一致同意。他很快把這一措施付諸實施,不僅日常費用綽綽有余,連給縣令送禮的錢都解決了。

縣令很高興,他的上司很滿意。

蕭何也高興,他的伯樂很滿意。

兄弟們更高興,他的團隊建立了。

城內的百姓和大戶也覺得劃算,客戶的需求也滿足了。

劉邦用這一招,解決了所有問題。他的亭管隊伍正規地運作了起來,日有值班,夜有巡邏,特別是對一些打架斗毆、偷偷摸摸的壞人進行了嚴管和重罰,使得城內的社會風氣大為好轉。幾個為害鄉里的盜賊團伙,在幾年的時間里都被他一網打盡,泗水河畔成了一塊太平之地。

站在兄弟的肩膀上

在他的這個團隊中,已經有了蕭何、周勃、夏侯嬰、灌嬰、曹參、王陵和樊噲等幾名非常關鍵的重要人物。通過幾年的協作,劉邦的人脈力量,初步地開始展示價值。縣令對他也越來越信任。

除了蕭何與樊噲之外,其他的幾個人物也非同小可,比如夏侯嬰。我們知道,這個家族的勢力一直到了東漢末年仍然十分強大,皆因為在漢帝國的建立過程中,夏侯家族為老劉家的天下出了大力,因此世代封侯,拱衛漢室。

夏侯嬰和劉邦也是同鄉,劉邦當亭長時,他是沛縣的廄司御,也就是縣政府車隊的車夫,公車司機,經常接送往來的官員和重要客人,傳遞文件。工作需要,他與劉邦往來較頻,兩人意氣相投,就成了朋友。后來夏侯嬰晉升為縣政府的小吏,進了蕭何等人的圈子,與劉邦也就更熟了。

兩人還發生過一次誤傷事件。有一次,劉邦與他練劍,不小心傷到了夏侯嬰,被人舉報了。按照秦律,官吏傷人追究更嚴,就算你倆是游戲也不行。在法庭上,劉邦不承認自己傷了小夏,小夏當然也一口否認老劉傷了自己。兩人很團結,守口如瓶。雖然上面派下來的調查人員用鞭子把夏侯嬰抽了個半死,還在號子里關了好幾個月,最終也沒能審出真相。

老劉和小夏最后都脫了罪責,經此一事,二人就成為了生死之交。

劉邦起兵后,夏侯嬰隨同一起造反,始終跟在劉邦左右,是他的專用司機,替他駕車——比如劉邦千里迢迢跑進韓信軍營奪了他的兵權,當時駕車的就是夏侯嬰,可見他在老劉心目中的位置。后來他被封為昭平侯,做了漢帝國的交通部部長——太仆一職,位列九卿,世代尊榮。但是夏侯嬰對此并不在乎。

他每次見到劉邦,都會熱淚盈眶地說:“陛下,我還是懷念給你開車的日子啊!”

劉邦聽了,十分感動,對他也更加信任。

曹參作為蕭何死前指名推薦的接任丞相,其地位當然也不可小視。他也是沛縣之人,同鄉中的一員。曾經做過獄掾,就是監獄管理人員,與蕭何、劉邦堪稱鐵三角關系。史書說他們幾人“居縣為豪吏矣”,就是指他們有權有勢,形成了一個牢固的關系網,成為了當地很強的勢力。

在建立漢帝國的過程中,曹參深受重用,功勞極大。人們多認為他是首功之臣,功在蕭何之上。只不過,由于劉邦對蕭何的偏愛,才排在了蕭何之后。為了這事,曹蕭二人的心里都不舒服,算是一個小小的過節。

到蕭何死時,曹參正在外地,是封國齊國的丞相。聽到這個消息,曹參馬上說:“趕緊給我收拾行裝,我得趕回長安,因為我要當中央的丞相了。”仆人小聲議論:“咱們老爺是說夢話吧,蕭丞相與老爺素有過節,怎會將相位讓于他呢?”

曹參聽了,不以為然,只說:“過幾天你們就知道了。”

果然,蕭何臨死前向皇帝推薦的自己的繼承人,就是曹參。這說明,兩人雖在功勞的大小上有所分岐和爭端,但在大事上,一點都不糊涂。

周勃的祖上是河南人,后來才搬到了沛地。他年輕時靠編織蠶具為生,賣不了幾個錢,就兼職干點吹鼓手的工作。不要誤會,這個吹鼓手不是去給人當網絡炒手,而是給那些有紅白之事的人家吹吹打打,算是一個業余的音樂家。

他還參加過軍,當過弓手。所以在射箭方面,他是很有資歷的,射得又遠又準,另外軍事素質也極強,有勇有謀。隨劉邦起兵反秦后,他南征北戰,立下大功;漢朝建立后,他又率軍平定諸王之亂,替劉邦干掉想叛亂的功臣,戰功赫赫。

劉邦對周勃的評價是:“安劉氏者必勃也。”后來的事實印證了劉邦的眼光,周勃為人樸實忠厚,正直無私,從不謀取私利,作戰勇猛,又頗具謀略,是十分值得信任的軍事統帥。當然,周勃也有缺點,這個缺點和劉邦一樣,就是不喜歡文人,最煩儒生講話時繞來繞去。每次跟知識分子討論問題,周勃總是先對他們丑話說在前:“有屁快話,有話直說,不要繞彎子!”

周勃病死后,謚號武侯。他的兒子周亞夫繼承其爵位,被封為條侯。周勃的這個兒子也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三軍統帥,治軍嚴明,作戰勇敢。后來在漢景帝時期,周亞夫承受重任,領軍出征,平定了史上有名的“七王之亂”。

任敖是劉邦在亭長任上的另一個深交。他當時和曹參一樣,也在監獄任職,屬于刑事系統的公務員。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義重云天。不但講義氣,他的脾氣還很大。劉邦后來亡命山中時,呂雉被官府叫去問話,還被關進獄中,受到了很不好的待遇。這個很顯然,作為一個年輕女人,被關進監獄會受到什么待遇?想必沒少有人去進行騷擾。任敖知道后,大怒,上去就把主持這個案件的獄吏打傷了。

為保護大哥的女人,他義不容辭,不惜犯下刑事案件。可見他的忠義。

起兵后,任敖馬上響應入伙。后來他被封為廣阿侯,做了上黨郡守,就是上黨郡這個地方的首長。劉邦死后,呂后當政,又任命他為御史大夫,相當于副首相,讓他主持帝國的司法政務。對他來說,這是呂后對當初獄中相救之恩的回報。

王陵這個人,格外值得一提,因為在劉邦這些同鄉起兵的兄弟朋友中,他是比較特殊的。首先,他的身份地位比較高,家庭背景很牛,遠非蕭何、劉邦等人的家庭可比。王陵又喜歡意氣用事,說話不會拐彎,總喜歡說實話,所以名氣很大,對劉邦的態度也不怎么樣。他的年齡比劉邦小,但劉邦卻拿他當大哥,以兄長的禮節對待他。這充分說明了劉邦的器量之大。但是,王陵一點不買賬。他瞧不起劉邦,也不想跟著他干。

所以,劉邦率軍攻入咸陽時,王陵的心理很失衡,于是自己聚集了幾千人馬,跑到南陽,拒絕劉邦的邀請,就為了證明自己比劉邦強。

其次,王陵后來投入劉邦的陣營,和項羽有關,算是又一位被項羽逼走的豪杰(另一位是韓信)。當楚漢相爭的局面形成時,王陵還在外面坐擁人馬觀望,項羽就盯上了他,派人把他的母親綁架過來,好吃好喝地養著,希望她勸降王陵。

王陵聽說后,派人來看望母親。王母是個很剛烈的女人,對來人說了這么一段話:“雖然我兒子不服氣漢王,但在我看來,將來能得天下的一定是漢王劉邦。請你們替我轉告王陵,不要猶豫了,趕緊去效忠漢王,千萬不要因為我而猶豫不決。為了讓我兒速速決斷,我這就去死!”

說完,王母就用一把劍自己抹了脖子。

這個不幸的悲劇發生后,項羽的處置十分不當。他的表現不是悲傷,而是憤怒。項羽傳達了一個命令:“把這個老太太的尸體扔進大鍋,給我煮了!”

王陵得知消息,差點瘋了。他拔劍亂舞,指天發誓:“天必助我,滅你項羽!”立刻宣布,投身于劉邦,鐵心跟著這位以前自己瞧不起的老鄉干革命。劉邦對他相當重用。建國后,王陵被封為安國侯,成為劉邦臨死之前的托孤大臣之一。到漢惠帝時,王陵還接替曹參做了帝國的右丞相。

這些人,還在沛縣混的時候,又有幾個人看得上他們呢?似乎沒什么人覺得他們有出將入相之才,有治國平天下的能耐。但是劉邦就能與他們結交,通過自己的努力,與這些不同性格、才華迥異的各型人才建立穩固的關系,建成一個強有力的圈子。

這就是尋找和編織人脈網的能力。一個本身就富有潛質的人,如果有人賞識、舉薦、提拔和栽培他,要比一切全靠自己努力向上爬來得輕松、迅捷而且有效果。同樣的才能,同樣的一個人,面臨相同的情況,但卻遇到了不同的老板,不同的人脈,往往就產生了不同的結果,甚至是懸殊很大的結局。這就是有沒有人脈推薦的差異。

必須遇到賞識你的人

劉邦幸運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夠遇到賞識自己的人,也能夠碰到愿意栽培和舉薦他的人;同時,他還有一幫可以與自己齊心協力做好一件事的富有能力的朋友、兄弟,并且這些人心甘情愿地成為他的忠實下屬。

很多人都相信愛拼才會贏,但現實中,多數人卻是拼盡了全力也沒贏,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缺少貴人的相助,沒有人脈的力量在下面進行推舉。這表明,即便是劉邦這樣的強人,在攀登個人事業高峰的過程中,貴人的相助也是不可或缺。很顯然,蕭何就是劉邦人生道路上,第一份職業的賞識者,更是他的“貴人”。

有人做過統計,90%的中高層領導有被貴人提拔的經歷;80%的總經理要得貴人賞識才能坐上寶座;自行創業成功的老板100%地都受恩于某些貴人的相助。“貴人”可能是某位居高位的人,也可能是指令人心儀亟欲模仿的對象,他無論是經驗、專長、知識、技能等各方面都比你略勝一籌。

因此,這種寶貴的人脈,他也許是你的師傅,也許是你的教練,或者是你的推薦人。

有一份調查顯示,在“你認為貴人最看重你的什么”這一問題上,47.5%的人首選人品,37.9%的人選擇工作能力。在職場,在商界中,免不了要面對各種經濟和利益的往來爭奪,如何處理?則要看你是什么樣的人。所以一個人首先要有好的品質,這是我們做人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做事就不會偏離太遠,就能贏得人們的信服。

劉邦雖然是人們眼中的一個小混混,看起來“不務正業,胡作非為”,但他的人品絕對沒有問題。蕭何是如何看中他的呢?就憑他四處結交好友,寬容大方的處事方式和性格,是他的人品。

通常來講,擅長交際的人是很容易成就大事業的,擅長交際又品格高尚的人,則更容易做成大事。蕭何敢跟縣令拍著胸脯保證,還不是在拿劉邦的人品做擔保?否則他也不會推薦劉邦給自己惹禍上身。

爭取到多位貴人的提拔,許多人脈的共同幫助,可以產生乘數的提拔效果。這是人脈的乘數效應。因為這些貴人和寶貴的人脈之間也有聯系,他們之間的交流,可以不斷地互相強化你的優點,因而使得他們更加堅定對你的良好印象,來共同對你進行幫助和提拔。如果只有一個有力的人脈,可能就得不到這種強化的效果。

一個人沒有得力的人脈,就難成氣候,但要擁有人脈的力量,首要條件還是在于自己是不是這塊料。如果你一無所長,卻僥幸得到了一個不錯的位置,保證后面一堆人等著想看你的笑話。是不是千里馬,跑起來才能看出來。

結合劉邦的情況來看,如果你正打算為自己尋找一名“貴人”,以下三條是你必須謹記的:

1.選擇一個令你真正景仰的人,而不是你在心里面十分嫉妒的人。絕不要因為對方的權勢而去搭他的順風車,否則早晚會走到分裂對立的那一天。真到那天,你就慘了。

2.摸清楚對方幫助和提拔你的動機。因為總有些人并不是真心實意幫助你的,他們不過是找些弟子為他做牛做馬,用來彰顯自己的身份。萬一出了事,你不僅撈不著好處,還可能成為他的替罪羊。

3.一定要知恩圖報,飲水思源。很多人在受人提拔,功成名就之后,往往就想雙手遮掩過去的足跡,口口聲聲說“一切都是靠我自己……”,比如現在的某些名人。他們在成功后就過河拆橋,一腳踢翻別人對他的幫助和照顧。如果不想被別人指著鼻子大罵“忘恩負義”,你可千萬別做這種事!

每件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寶貴的機會,可以去做許多事,去結交那些潛在的重要人脈,并且把他們納入到自己的圈子里,或者成功地借助一個平臺把圈子建立和團結起來。但往往因為心態和眼光的原因,許多人卻把握不了這些機會和人脈。

強勢的人脈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要靠你的價值吸引而來的。如果我們能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能力和信譽度,高質量的人脈將會不請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阳市| 新宁县| 龙井市| 安顺市| 长宁县| 常宁市| 满洲里市| 兴化市| 东台市| 巴里| 宜良县| 仙游县| 北安市| 游戏| 汶川县| 衡水市| 南部县| 图片| 尤溪县| 米脂县| 莱州市| 肥东县| 吉木乃县| 和林格尔县| 阿克苏市| 京山县| 临泽县| 舒兰市| 通许县| 基隆市| 秀山| 农安县| 招远市| 政和县| 阜城县| 富蕴县| 吕梁市| 贡嘎县| 贡山| 宜宾市|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