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4章 北伐

為此元帝還賜了許多蒙古皇室美女給孔思晦,并讓元廷公主成為了孔思晦的正妻,指定了孔思晦漢元混血的嫡長子為下一任衍圣公,這才徹底對孔家放心。

吳三石聽著孔思晦講述這些不為外人所知的歷史秘聞,聯想起自己還在現實世界的時候,曲阜孔家測基因,是蒙古人后代的新聞,覺得開闊了眼界。

吳三石操控著倚天、太阿、真武三把劍圍繞自己旋轉,冷漠看著孔思晦辯解,聽著孔思晦咒罵元廷,說孔家為大元統一華夏流了數不清的血,后人卻慘遭排擠打壓,被人猜忌,罵蒙古人都是一幫過河拆橋的白眼狼,不知孔思晦在努力什么。

“吳先生,元廷過去負我孔氏,我孔氏今日亦負元廷,今日孔思誠投靠元廷,被先生所殺,是他咎由自取。”

孔思晦惡狠狠的咒罵了一番他哥哥孔思誠,隨后聽得吳三石是起義軍首領,已經立國,而且擊敗了伯顏的二十萬大軍,就跪請道。

“所以還請先生為我儒家至圣,做華夏圣學表率,接受我孔氏投效。若先生答應,我孔氏必清理門戶,殺盡族內蠻夷雜血,協助先生奪取天下。”

孔思晦說完,趴在地上,不敢抬頭看吳三石的表情,但眼角卻看見那三把飛劍一直對著他,始終沒有放下,不由心懸了起來。

“孔思晦,你剛剛說要殺盡族內蠻夷雜血,要怎么殺?”吳三石回想起孔思晦之前所說,挑了挑眉,“你的妻子是上代元帝之女,你的妾室大多也都是元人貴族,莫非你連你自己的妻妾、子女也要殺光不成?”

“回先生話,女人沒了可以再娶,兒子沒了可以再生,為了孔氏延續,為了讓先生信任,不覆滅我孔氏一族,我孔思晦犧牲這些又有何妨。”孔思晦抬起頭,眼神無比堅定。

吳三石看了看近處的孔思晦,又看了看富麗堂皇的孔府園林,心中有些佩服這些人愿意為了家族延續,自我犧牲的作為。

但孔思晦卻發現吳三石的劍依然在對準他。

“我說過不會覆滅孔氏。所以我可以接受你的投效。”吳三石看著孔思晦,一只手按住孔思晦的頭。

“畢竟世界上墻頭草多得是,也不缺曲阜孔氏。但我不信任你對我的忠誠。”吳三石說完,“所以既然孔氏已經是元人雜血,以后就不要用這個名字了。

你是元人的衍圣公,曲阜孔氏一族都是元人口中的圣賢后裔,以后就永遠這樣下去吧。

這樣你也不用殺光你自己的妻子兒女,所以帶著全族跟著元人去草原放牧牛羊吧。

我會幫你把你孔家的財貨、土地分給百姓。”

吳三石說完,覺得自己心善,但跪在地上的孔思晦卻瞪大了眼睛,覺得吳三石簡直不可理喻。

“你不接受孔氏的投效?而且還要搶走我們的土地財產,將我們孔氏一族全部流放塞外做野人?”

孔思晦攥緊拳頭,站了起來,眼睛已經赤紅一片。

“吳先生,你明不明白,你這樣做的后果!”孔思晦指著腳下的土地道,

“我們孔氏一族,世世代代,從春秋戰國時期就住在這里,住了近兩千年,你憑什么我們走!”

吳三石周身劍光閃爍,拿著真武劍道:“你難道你不明白違逆我的后果。”

孔思晦聞言咬牙,被劍指著,沉默不語,卻突然挺身向前,一頭撞上真武劍的劍尖,隨后捂著喉嚨,跪死在了地上。

吳三石看著孔思晦這個衍圣公死在自己面前,也沒想到,這個人居然會這么軸。

說實話一開始吳三石還以為這個人是個軟骨頭,沒想到遇上這種事情,居然卻寧愿死,也不肯答應。

吳三石看著滿地的尸體,嘆了口氣,隨后看了一眼孔思誠死后,化為青銅馬的穆天子的天子八駿,就將自己能用的青銅刻刀、青銅弓和戰車,以及孔氏的藏書搬空了。

做完這些,吳三石乘著青銅戰車,離開了此地,留下一片狼藉,仿佛被洗劫的孔府,和驚慌失措的孔府之人,回到了江南。

因為之前元軍遭遇洪水、隕石,殷天正已經抓住機會,將伯顏的二十萬大軍擊敗,攻下了揚州城。

但可惜伯顏逃竄,帶著精兵已經消失不見。

對此,吳三石用易龍圖算了一卦,一路追蹤伯顏,之后就在高郵的官道上抓到了向北逃竄的伯顏。

一道刀芒閃過,一片血光和黑白二色撞在一起。

看著元丞相伯顏臉上的暴虐之色,其周圍的元人侍衛人人心驚膽顫,甚至連馬都嘈雜不安。

轟隆隆

伯顏此人,持長刀,騎大馬,猶如無雙猛將,帶著無盡血煞之氣,向著吳三石沖了過來。

吳三石在戰車上射劍,弓弦一響,倚天劍如同利箭猛射而出。

伯顏暴喝一聲,一刀將吳三石的倚天劍劈飛,隨后飛躍而起,猶如天魔一般,身影詭譎,施展出了天地陰陽交合大悲賦中的大虛空步,步步高升,無視一切阻力,飛快靠近。

用天皇地后大陰陽賦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精,金剛不壞,生生不息內力,用刀法施展出天絕地滅大乾坤手,攻向吳三石。

接著天上天雷一閃。

一道劍光如落九天,不知從多高的地方飛射下來,超越音速,帶著空氣爆鳴,一劍將伯顏刺死。

伯顏的尸體從天上落下,砸落在地,血色的靈魂想要逃走,被吳三石一道金色神雷劈中,化為輕煙消散。

之后吳三石看著死去的伯顏,松了口氣,仰頭看著天上的陰雨,只覺得自己的任務終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回想起來到這個世界之后,為了完成任務所作的事情,吳三石只覺得驚險。

如果不是有易龍圖,能讓自己提前未卜先知,規避了必死的風險,自己怕是會死得很慘。

畢竟這個世界,藏在幕后的老妖怪實在太多了。

他們就像凡人修仙傳里的修仙者一樣,不被凡人所知,但卻影響著世間的一切。

武者在他們面前,如同螻蟻。

怪不得這些家族、門派能千年不滅,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依然還沒消失。

這般的底蘊,簡直可怕。

吳三石松了口氣,回想起已經失去頂尖高手的孔氏和藏傳佛教,看了一眼江西龍虎山的方向,并不打算對其出手。

因為龍虎山的正一威盟天符法卷已經到了自己的手上,現在手上的法寶多得用不完,犯不著為了雌雄劍和天師印再去冒險。

之后吳三石就開始專心推翻元廷,帶著手下統一華夏。

大明一年,元丞相伯顏,攜軍二十萬,自恃兵力強大,揚言:“無敵之師,所過當滅,當屠戮江南!”明太祖于六月一日率領三萬阻其南下,半渡而擊,殺敵上萬。

第二日,長江北岸,大風飛瓦,暴雨如瀑,元軍萬余人被水淹死,長江為之不流,隨后天降隕石,砸中元人營地,伯顏軍心大亂,紛紛奪路逃命,相互踐踏,積尸遍野。大明護國公殷天正此時乘勢出擊,覆滅元軍主力于揚州城下,震動天下。

隨后元政權,貴族北逃,直至次年九月,被紅巾軍攻入大都,正式覆滅。

市井傳言:明太祖乃漢光武大帝劉秀下凡,匡復華夏,故得天助之。

大明三年,神州光復,南北一統,明太祖以武漢為京師,改武漢城為天啟城。三月,明太祖召龍虎山天師入京,廢天師尊號。四月,立殷氏為皇后。五月開內閣、設六扇門與錦衣衛。

大明四年,端陽大將軍率張士誠、朱元璋,滅元人王庭于刺勒川,攜元帝妃而還,太祖封其為鎮北王,永鎮大同,其妹素云封為德妃。

大明五年,俞蓮舟將軍伐朝鮮,滅其國,其師妹封為淑妃,

大明六年,武當張松溪真人,領太祖命于泉州下南洋。

大明八年,冠軍侯朱元璋率五萬紅軍,登陸扶桑九州島。

大明九年,大明護國公殷天正收復伊犁,開西域,病死途中。

大明十年,冠軍侯朱元璋攻克平安京,斬吞酒童子,扶桑天皇赤膊受降,于天啟城向太祖獻十拳劍。武當張松溪真人環球一周,率船隊歸國,獻大明海圖。

大明十一年,扶桑王死,太祖制定藩屬國納貢制度,設日本江戶為東京,封冠軍侯為東海王,永鎮東京,其義姐黛綺絲被封為黛妃。同年南軍將領陳友諒攻伐越南。

大明十二年,御史大夫劉伯溫言:“國無太子,殷氏之子吳極,當立太子,從國政,被下獄杖死。”

大明十三年,十月,越南國滅,太祖封陳友諒為陳王,永鎮越南。

大明十五年,六月,靖安侯張士誠滅天竺歸國,太祖封張士誠為漢王,永鎮海外。

大明十六年,太祖北巡,率文武百官,前往泰山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

大明十七年,太祖攜皇后殷氏,黛妃、淑妃、德妃歸隱武當天柱山,命首輔率領內閣執政,確立君主立憲。

大明十八年,太祖于武當山訂武經、道經二冊,發布天下,訂武道九品,另立天地人三榜,記錄天下天人、大宗師、宗師之名。

大明二十年,太祖之子吳極繼位,太祖于武當天柱山攜妻妾飛升。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衡东县| 虞城县| 蓝山县| 都昌县| 汶上县| 城固县| 建宁县| 分宜县| 南部县| 巴塘县| 松滋市| 古浪县| 兖州市| 庆云县| 如东县| 佳木斯市| 启东市| 绍兴县| 铜陵市| 弥勒县| 修武县| 海丰县| 铜山县| 柳林县| 固始县| 大埔区| 济源市| 稷山县| 高要市| 鱼台县| 休宁县| 佳木斯市| 黄梅县| 铜鼓县| 额济纳旗| 贡嘎县| 浦东新区| 门源| 巩义市|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