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使者
- 主神空間當道士
- 湖茶
- 2007字
- 2023-02-01 23:15:17
江浙,鎮江城,城郊。
吳三石站在岸邊,看著對岸的瓜州,只覺得長江寬闊。
但誰又能想到這是長江最容易渡河的幾個地方。
浩瀚的長江水經過蕪湖之后,在南京處轉折,形成許多江心島。
這些島嶼降低了江水的流速,也讓長江分流,變得相對狹窄。
之后吳三石轉身騎馬進了已經被占領的鎮江城,代替鷹王成為了北軍主帥,就收到了來自江北的消息。
“明尊,之前元丞相伯顏已經帶領20萬元軍聚集在了揚州欲要渡河。金毛獅王謝遜帶領精兵駐守瓜洲阻截,被筑成京觀,現在他派使者將獅王的頭送了過來,勸我等投降。”
殷天正拿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遞了上來,然后沉默著打開。
吳三石一看,握緊了拳頭。
“將金毛獅王謝遜厚葬,另外其一生孤苦,可有親人在世?”
殷天正聞言沉默搖了搖頭,之后吳三石坐在主座上,問。
“那伯顏的使者還有其他話嗎?”
“那使者傳話,若我等投降,賜蒙古籍,封龜城,為二品世候,永鎮江南。”
吳三石聽著這番話,念了一遍龜城,神色一冷,對一名五行旗掌旗使下令,將那個使者頭砍了,丟在揚州城門口,作為給伯顏的回禮。
“明尊,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但元人漢奸例外。”吳三石說完一名帳內的偏將出賬,砍下一名書生的人頭,隨后吳三石就開始點將出兵。
一隊隊士兵,脖子上帶著紅巾,排成整齊的方陣,但在太陽底下好像并沒什么精神。
之后等優菈和李長生的妻子蒂法帶著一隊女子作為醫療隊走過,這些人立刻腰桿挺直,挺胸抬頭,目不斜視,看得吳三石無語至極。
“明尊,這些兵一個多月,三餐供應,個個都修煉了易筋經。現在您感覺練得如何?”
“練了一個月還行吧。”吳三石看著這些人,回憶起了自己軍訓,之后看著這些年輕的生命,想著之后的大戰卻忍不住心情沉重。
“鷹王,長生,蝠王,你們說怎么打仗人才死的少?”吳三石問殷天正,之后殷天正就道。
“明尊,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
殷天正說完,吳三石看向李長生,問他的想法,李長生便道。
“打輸了全都會死,打贏了人會死少一點。所以打贏就行。”
五行旗掌旗使和天地風三門門主聽聞此話,皆言小李說得對。
李長生聞言嘆氣,之后就看見吳三石騎上馬踏雪,走出了城門,奔赴長江江邊,最后一拉韁繩,在江邊停住。
看著長江奔騰入海,對岸戰旗獵獵,迎風飄揚,在江面上拉起一條鐵索長橋。
隨后元兵騎著馬,踩著橋,一隊隊登陸長江之中的江心島,吳三石就讓鷹王殷天正開始準備迎擊。
殷天正領命,讓五行旗使者前方布陣,讓天地二門部眾拱衛中軍,風雷二門部眾左右接應,等待元軍過河,半渡而擊。
讓韋一笑領隊,帶一百明教精銳高手渡河前往北方,殺人搶馬,長途奔襲,截殺元軍后勤,焚燒長江北岸沿途船只、山林、阻止敵人造橋,襲擾元軍營地,同時探聽消息。
讓李長生領隊帶領人馬,撤離周圍百姓,警惕元軍從其他地方渡河,同事避免元軍渡河之后驅民攻城。
殷天正做完這些部署,吳三石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等元軍渡江渡了一萬余眾,將李長生叫了回來,讓李長生用他的無限子彈加特林,對準這群元兵。
順便吳三石還將火箭筒和云爆彈也交給了李長生。
之后長江沿岸就爆發了一場現代機槍與火箭筒PK冷兵器時代蒙古騎兵的血腥戰斗。
最后一個巨大的火球出現,轟的一聲,長江北岸正坐在高臺上飲酒吃肉的元丞相伯顏就猛得站起身來。
隨后元軍數百座在長江北岸歡呼縱樂的營帳就頓時亂成一團,紛紛走出營帳站在長江北岸,鴉雀無聲,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丞相,一萬兵馬就這樣沒了。這是神靈在發怒嗎?”汝陽王看著遠處的火球,忍不住向伯顏詢問。
但伯顏卻神色鎮定,看向了座下的一位中年儒生。
“應該是上古墨家之物,并非神罰。”孔思誠說完,見對岸有亮起了一個大火球,不再說話。
隨后伯顏就舉起金杯,喝干了酒,記住了李長生的模樣,下令鳴金退兵。
伯顏下令,無數傳令兵騎著馬在營帳中奔馳。
隨后是十幾萬大軍立即拔營,收拾的干干凈凈,將軍械裝上車馬,撤回揚州,讓長江南岸的吳三石都聽見了對岸的馬匹嘶鳴之聲。
接著元丞相伯顏就收到了吳三石給他的賀禮,一個人頭。
“張三豐這個老不死已經去了,武當無人坐鎮,這個小輩也敢觸怒本相,真是罪該萬死。”
伯顏看著人頭,看向了之前的那位中年儒生道。
“還請孔太師出手,為朝廷除此邪祟。”
之后隱退榮養的衍圣公孔思誠看著他死去的孔家子侄,就沉著臉,點了點頭。
說實話,孔思誠并不喜歡伯顏,因為此人是攝政的奸相,而且還罷黜了科舉。
作為擁護君主,傳承自春秋的儒學世家,孔氏一族不管是誰入主中華,當了皇帝,他們都會效忠。
只要他們接納儒家,尊儒用儒,用儒家經典教化天下,這個皇帝就是他們的圣君明主。
宋帝如此,元帝也如此。
更何況如今的元順帝,年紀輕輕天生聰慧,喜好儒學,親近漢人,是很好的皇帝。
所以在伯顏承諾,覆滅明教叛亂之后將讓大元天子親政,他北歸草原隱退,孔思誠作為如今孔家實力最高的人才會出手,聽從伯顏指揮,助元廷平定戰亂。
于是眾人食過晚飯,當晚吳三石就看見一位儒生,穿著一身大紅麒麟官服,站在長江邊上,似乎正在等他。
“你是?”
孔思誠膚色有些蒼白,站在暗處,淡淡道。
“曲阜孔氏,孔思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