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具殘尸被找到,經確認身份后進行了高溫處理。
林真心里的擔憂也隨之放下,叮囑了林錦要防備別人的小伎倆,然后與家人告別,再次前往贛州城。
至于林錦的身世,他沒急著說,因為他覺得現時還早,覺得現在不應該讓林錦困擾其中。
但他又能猜到,林錦必然會去查。
十九騎,揚鞭而起,一路西行疾馳,奔往戰火之地。
長寧縣城里。
林錦心中懷著一份好奇、一份心愿,找人查探起了陳秋圖的居址。
她心想,如果那姑娘確實好,她便接到銀政司來培養,若不好,便要說服哥哥娶珠兒姐為妻。
她很聰慧,明白銀政司是很重要的存在,自己不可能長久把持,應該交到哥哥的妻子手中。
找吧,將陳秋圖找出來!
林錦認為,以銀政司的人手想要在縣城里找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事,結果兩天過去,愣是沒找到有關于陳秋圖的蛛絲馬跡。
最后,她只得托一縣之尊毛知縣找人,還和毛念珠說了自己的想法。
毛念珠雖是有些氣惱,不過還是覺得自己會比一個現下還不知在何處的陳秋圖好。
劉青芳也接到了林錦的委托。
“青芳,我哥說想娶陳秋圖為妻,你查查她人在哪,讓我過過眼。”
“這……?”
劉青芳聞言,臉色有些古怪的看了林錦一眼,然后才點了點頭。
兩天后,他將一副陳春畫的畫像送到了林錦手上。
“前段時間,有人狀告其繼父將其妹賣人,畫中之人便是其妹陳春畫,我當時就覺得蹊蹺,找了給她接生的穩婆,得知……是雙生女,因忌諱,便把姐姐留下,妹妹送人……”
這年頭,不論是雙生子或雙生女,都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事,若是在狠心的家庭里,甚至會將其中一個溺死。
林錦看著畫像,聽著劉青芳的話,半天沒回過神來,然后心神恍惚的回到房間里,偷偷照起了鏡子。
是我嗎?
難道,我會是陳秋圖?
繼而,她又鬼使神差的再次將金絲楠木盒拿了出來。
打開時,發現林真后面留下了一張紙條。
還是那句話。
“吾妹林錦,吾妻陳秋圖!”
不過后面還有一行字:“吾妹或吾妻,今生皆護之!”
林真是故意將字面意思寫得模棱兩可的,如果林錦在還不知道身世時看到紙條,只會覺得開心,認為是哥哥心里把妹妹看得與妻子一般重。
而若是林錦知道了身世,紙面上的意思就變成了一道選擇題。
贛州城外十里。
林真剛到不久。
“主公,如今我軍陳兵贛州城外的人馬已過萬,還差楊義麟部,其余部人馬均已到齊!”
唐先生所說的這一萬人馬當中,包括了剿殺贛州衛大營時投誠的一千人馬。
排兵布陣圖被遞到林真面前,林真接過,點了點頭,眉頭緊皺。
“這贛州城,即便打下了,也不好治理啊!”
贛州城高墻厚,大明立國至今又修城八十余次,周長比羅遠志上次按史載所述的規模又增大了好幾里。
城里百姓十余萬,可參與守城者眾多,即便打下了城池,長寧軍也難以完全掌控。
贛州城共六座城門,東、西、北三面環水,所以為聯通城外,其中五座城門都建有橋梁或浮橋,南面又山嶺高聳,出行需要翻山越嶺。
如今林真的人馬便駐于城東涌金門,這里有貢江流過,是往來粵閩的主要港口碼頭和商埠。
此時,有幾條商船從南向順流而來,在遠遠的看到列于城外的大軍后,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匆匆調頭。
林真望了眼過去,當即有一條船側翻江中。
船員在水中掙扎著,或是等另外的船只來救,或是往江邊游去。
林真笑了笑,將目光移開,看著那橫亙在眼前的貢江水,道:“把除了王之良外的贛州府官員都拉出來吧。”
“是!”
葉明歡應下,喊人押來了在葛姥城抓到的一眾贛州府官員。
這些官員,經過這段時間的囚禁,個個神色萎靡。
“你們,誰愿替我招降贛州城?”林真負手,目光掃過那十幾名俘官。
那凌厲的目光,讓得贛州府官員都面面相覷,不敢應聲。
而劉寰則更是咬牙切齒的呸了一聲,怒吼:“做夢!”
林真露出一副欣賞的表情,微笑道:“你都已經是階下囚了,還這么硬氣嗎?”
“林真!你休要猖狂!”
“把劉知府裝籠子里,沉江百遍!”
隨著林真的命令下達,劉寰被來來回回的放到了水里泡著。
泡一陣子,又拉出來,再泡一陣子,再拉出來。
“還有沒有不怕死的?”
“咳……咳……林真!朝廷……咳……不會放過你的!”
劉寰又被拉了上來了,已經快被嗆得滿腹江水的他,依舊強撐著不肯屈服。
林真沒理他,將目光轉向了衛指揮姚璽。
姚璽沉默了一會,才點頭道:“我愿前去。”
姚璽被一小旗長寧軍押著過了橋,去到了城下。
但他曾經做過皇帝身邊的錦衣衛,又怎可能會真的降林真?
“城上的兄弟們,我是贛州衛指揮使姚璽,你們守好城池,不管賊人用什么陰謀詭計,你們只需要守住城門,等待援軍到來即可……”
城頭上的明軍大多都是認得姚璽的,聽了他的話,無不黯然神傷。
已逃回贛州城的指揮同知張俊,更是掉下了虎淚:“姚指揮放心,我必誓死捍衛城池,決不屈服!”
“我等誓死抵抗!”
“誓死守住城池!”
城上的明軍紛紛響應著姚璽的號召,一時間氣勢如虹。
等姚璽被鞭打著回到河岸后,林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淡淡的道了聲:“押下去,沉江!”
很快,劉寰便多了個同甘共苦的伙伴。
林真望著雄偉的城池,目光深邃,心內感觸良多。
大明皇朝是個很有特點的朝代。
君主高度集權,廢除丞相,士權消亡,奠定了君尊臣卑的政治格局。
而明朝的文官也不怕死,卻又不造反。
他們很壯烈,經常直言進諫,以懟皇帝、挨皇帝板子為榮,還罵得越狠地位越穩,罵得越兇聲望越高。
直到出了個張居正后,文官才變了質,開始明目張膽的結黨營私。
還有大明的武將,他們在土木堡之變后被打斷了脊梁,軍權也被收到了文官手中,使得他們變得消極保守,謹小慎微,不敢作為。
可即便是這樣,他們依然有著武將的血性。
就如姚璽般,為了捍衛屬于他的尊嚴與責任,不畏架在頸上的刀兵。
“唐先生,我想將附近的百姓都抓來,趕入城中,然后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