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做人最重要是開心,這是香港連續(xù)劇的臺詞,也是弟弟杜遠海喜歡說的口頭禪了。
前世的杜遠山從小是在單親家庭里長大的,善良的母親辛辛苦苦的將他們兩兄弟養(yǎng)育成人。
在杜遠山上大二時,因陳年舊疾未得到及時醫(yī)治的母親,也在依依不舍中離開了人世。
杜遠山和杜遠海兩兄弟從此相依為命,一邊混社會做兼職、一邊上大學(xué)。
畢業(yè)后兄弟兩人先是一起南下廣州混社會,后來兄弟倆人又合伙搞了一個貿(mào)易公司。
這些年來,一直同舟同濟、同甘共苦的杜遠山兄弟感情一直都很好了。
前一世的杜遠山只活了二十八歲,他性情灑脫、風(fēng)流不羈,在穿越之前他還沒有成家了。
除了離世的母親以外、弟弟杜遠海是杜遠山穿越到唐朝以后最想念的人了。
*
揚州城中的集市上人流如織,熱鬧非凡,十幾條街道縱橫交錯。
集市東南角上一排排馬車和牛車整齊的擺放著,旁邊還有太平車的停放之處。
行人的馬匹,大多停放在坊墻邊上的柵欄里,那里還有專人為馬匹添加清草和清水了。
下了馬車的林云山放眼望去,集市大街上四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了。
林云山的目光所到之處,看見最多的當(dāng)然是充實而自信的唐朝人了。
還有金發(fā)藍眼身穿小袖袍的西域胡商,皮膚黝黑的昆侖奴,斜挎著竹劍的琉球武士,身披肩布的天竺人,一頭辮發(fā)的突厥人等等等等。
相對于那些千里之外來唐朝求學(xué)、做買賣的胡人們謙卑討好的笑容,唐人們的笑容是一種自信、自豪又滿足的笑容了。
大唐真是繁勞昌盛、萬國來朝啊,林云山在心中感嘆道,不愧是讓后人贊嘆追憶的開元盛世啊。
看著唐人們一張張自信洋溢的笑臉,林云山心中的驕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
集市街道的兩旁商鋪林立,各色店鋪一家挨著一家,文具筆墨,布料綢緞,金銀首飾、成衣鞋服,胭脂香料,珠寶玉器,農(nóng)具馬具,鐵器銅器、古琴琵琶、花瓶瓷器、古玩字畫等等各色生活用品一應(yīng)俱全,應(yīng)有盡有。
一些臨街的貨郎也擺著貨擔(dān),在大街的街角處售賣著自己從四處淘來的各色小商品了。
行商貨郎的吆喝叫賣聲,商人顧客的討價還價聲,行人游客的談笑聲,兒童們的嬉笑打鬧聲,此起彼伏,來回交錯,人聲喧嘩的街面上煞是熱鬧了。
林云山二人走過幾條人聲喧鬧的集市長街,又看見一溜各色風(fēng)味酒樓,酒樓的門前彩色繡旗招展、迎風(fēng)飄揚。
林云山只見氣派非凡的錦月樓前兩個金發(fā)碧眼的胡姬,酥胸半裹,素手當(dāng)壚沽酒,風(fēng)情萬種的招攬著往來的游客。
*
林云山和小軍挨個看過了林家在集市里的幾間文具鋪,又和林家的幾個店掌柜坐在一起大致聊了聊林記文具鋪里的生意和揚州集市上的新情況。
林云山便坐著馬車離去了,一會兒林家大院里的明管家還要帶著他四處拜碼頭了。
今日看過的幾個林記文具鋪中,只有黃掌柜這個店掌柜給林云山的印象較深一些了。
林家的幾間文具鋪雖然在林家整個生意中占比不大,不過,那里是林家在揚州城里的門面和眼睛。揚州集市上有什么風(fēng)吹草動,林記文具鋪里很快就會知道情況了。
林云山和小軍出了集市大街,精明能干的明管家和林家家丁早就已經(jīng)等候在路邊了。
兩人稍做寒暄,明管家便帶著五少爺林云山接連拜訪林家在揚州城里的重要關(guān)系。
明管家語重心長的對林云山說道:“五少爺,人情世故這個東西,一回生兩回熟了,有事的時候要多走動,沒有事的時候更要多走動。”
林云山的心中對明管家的話深以為然。
*
海陵縣郊的五百畝農(nóng)田,是大豐米行的鄭大郎低頭求饒時賠給林家的。
在林家家丁傳來林云山已經(jīng)醒來、安然無恙的消息后,老江湖林遠銘依然面不改色的接收了鄭員外補償給林家的五百畝良田。
游手好閑的鄭大郎幾天后才從別人口中得知了林云山安然無恙的消息,他直接找到了林遠銘。
“林員外,既然林五郎已經(jīng)安然無恙,我鄭家賠給林家的良田是不是有些多了。我們小一輩之間經(jīng)常打打鬧鬧,雖然不時也有賠償,但是賠償這樣多的還是第一次見了。林員外,我和我阿爹都覺得你應(yīng)該退還一些農(nóng)田給我們鄭家了。”,鄭大郎說道。
林遠銘冷冷的說道:“鄭大郎,有什么事讓你阿爹過來找我談吧。鄭大郎,云山不醒,我是不會收你鄭家農(nóng)田的。你應(yīng)該慶幸云山無事,不然,我肯定會讓你鄭大郎一命換一命。”
*
林云山和明管家兩人乘坐的馬車到了鄉(xiāng)間田野上,林云山的眼前一片綠意盎然的景象,江淮地區(qū)原野開闊,放眼望去,青天一碧。
遠處有河流有湖泊,水網(wǎng)交織綢密,林云山心想,果然是江南水鄉(xiāng),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了。
到了田間小道馬車就不好走了,林云山和明管家兩人下了林家的馬車,換上了兩匹健馬騎行。
一望無際的農(nóng)田中,隨處都可以看見短衫露腿的農(nóng)夫,在農(nóng)田里彎腰勞作,耕耘土地了。
兩個人騎著馬,繞著林家新收的農(nóng)田往前走,隨著明管家的一路指點,林云山大致了解了這些農(nóng)田的位置和范圍。
明管家一邊走一邊對林云山說道:“五少爺,這一次鄭大郎賠償給林家的農(nóng)田都是真正的良田了,沒有一畝荒地,全部都租出去了,都是附近兩個村莊里的農(nóng)戶在耕種了。五少爺,象這樣的上好良田,每年的田租收入都很穩(wěn)定豐厚了。”
*
田道邊綠油油的雜草已經(jīng)被附近的農(nóng)人們修剪的整齊劃一了。
林家的農(nóng)田之中,勤勞的農(nóng)人們正揮汗如雨,四處都可以看見揮舞著農(nóng)具辛勤勞作的農(nóng)人。
還有幾個駕著犁的耕牛,甩著尾巴,悠悠地前行著,一個趕著耕牛犁田的白發(fā)老翁也穿插在其中了。
這個時間,已經(jīng)是午后了,陸續(xù)有女人和小孩帶著在家里準備好的膳食和水壺來到了忙碌的田地邊。
小女孩大聲招呼著在田地里勞作的父親過來田道邊吃飯,父親笑著放下手中的農(nóng)具,和自己的妻子女兒一起聚在田埂上吃飯喝水。
農(nóng)人們高興的用完餐,又坐在田埂上休息了片刻,就下田勞動去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一年又一年,這就是農(nóng)人們勤勞又真實的生活畫面。
*
轉(zhuǎn)完了林家的農(nóng)田,明管家和林云山這才下了馬,兩個人準備前去探望兩個村莊里的族長了。
明管家向著前方的一輛林家馬車作了個手勢,家丁見狀,連忙招呼另外一倆馬車上的林農(nóng)家丁,讓他駕著馬車前去明管家那邊。
待到林家家丁駕著馬車到了兩人跟前,明管家打開了馬車車門,從馬車上拿過了自己提前為老族長準備好的過節(jié)禮品,帶著五少爺林云山一起步行去村莊里的老族長家里作客去了。
林云山一路跟著明管家向里走,見到了村莊里的村民和族長時,林云山一直面帶微笑,有些親切也有些恭敬的向著村民們和老族長問好。
林云山這樣低調(diào)謙遜的態(tài)度讓老族長的心里還是很受用的。
林云山的表現(xiàn)不僅讓一同出行的明管家和林家家丁們有些驚訝,也讓這些第一次見到林家五少爺?shù)拇迕窈妥彘L們的印象相當(dāng)不錯。
老族長和村民們以前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林家五少爺?shù)哪切┗奶剖拢丝桃姷搅旨椅迳贍敱救耍麄兌加行┎桓蚁嘈拍切﹤髀劻恕?
其中一些人甚至都覺得那些傳聞可能只是妒嫉林五郎的人故意捏造的,對于這些人來說,他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畢竟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了。
像林五郎這樣氣宇軒昂、文雅俊秀的少年郎怎么可能是行事荒唐無恥的惡少爺了。
對于在一向在村莊里威望很高的老族長來說,這個林五郎的為人還是很好相處了,行事也相當(dāng)豪爽了,居然第一次來村里就給村莊降了三分之一的田租了。
換一個這樣的少東家對村里人來說是一件好事了,這個林五郎的為人比那鄭大郎強多了,他也不象那些刻薄又短視的無知之徒了。
這樣就行了,畢竟自己的族人們以后就要在林家的農(nóng)田里耕耘生活了,有個林五郎這樣的少東家,族人們以后的日子還是會更好過一些了。
*
探望過兩個村莊里的族長,明管家又帶著林云山走訪了當(dāng)?shù)氐泥l(xiāng)紳和里正。
接下來幾天明管家又帶著林云山接連拜訪了海陵縣和揚州城里的一些官員和鄉(xiāng)紳。
兩個人這幾天走下來,明管家才發(fā)現(xiàn),這個林家五郎現(xiàn)在的變化可是真不小了。
林五郎身上已經(jīng)沒有了往日驕奢輕浮的少爺作派,他待人接物大方得體,豪放大度中也不乏精明細致,隱隱有幾分林老爺處事的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