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讓方孝孺教劣童?
- 大明:讓你伴讀,你竟想當帝師
- 不如去吃酒
- 2087字
- 2022-12-14 15:56:43
“民風不善,乃是因教化不明。”
“想要整治社學,應當先典型示范,先遠后近,實施獎罰機制!”
“先按照規定篩選社學先生,先免除他們的徭役,再尊重和敬禮他們,不準他們擅自向學生征收課金、雞米、酒食,以免使人民感到入學是種苦役而設法逃避。”
“同樣,為了讓百姓們重視社學,可以規定不是社學出來的學生,往后不能進縣州府學!”
奉先殿中。
朱標滿臉自信,將方中澤所說的計策全部都告知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臉上更是充滿了贊嘆:“標兒,你的確是成長了不少啊……”
受到夸獎,朱標自然是開心的。
但以他現在的身份地位,邀功卻也是無用。
于是朱標拱手道:“不瞞父皇,其實此策乃是神童方中澤告之于兒臣的……”
“神童?!”
朱元璋坐起了身子,腦海中便浮現出了方中澤那健碩的模樣。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稍微緩了過來,微瞇著雙眼,贊嘆道:
“神童不愧是神童,他爹入京之前便是社學先生,教學多年身無分文,必定是良師之典范,恐怕他也是因為其父,所以知曉教育之法……”
朱標聞言,再次拱手道:“父皇,其實兒臣本也是這樣想的,可是……”
“可是什么?”朱元璋追問道。
朱標回道:“可是兒臣認為,如今的神童早已不是我們認知中的神童了……”
朱元璋越聽越疑惑:“此話怎講?”
朱標反問道:“父皇,你可有想過,堂堂國子司業周斌,居然會將僅僅十歲的孩童拜為先生的?”
朱元璋滿臉的懷疑:“你是說,周斌拜方中澤為先生?”
朱標面帶肯定:“兒臣不敢欺瞞父皇,今日兒臣去學堂之時,周斌正在堂下聽課,而授課的卻是那方中澤,經周斌口中得知,方中澤之學識百倍于他,十倍于宋濂!”
話音落下,只聽到啪的一聲響。
朱元璋直接站起了身子,雙目死死地鎖在了朱標身上:“周斌他好歹也是飽讀詩書之人,怎會說出如此浮夸之言?”
“父皇,起初兒臣也不信……”朱標無奈地搖了搖頭,解釋道:“可父皇你想啊,神童他發明華容道玩具,又屢獻國策,豈是尋常神童能夠做到的地步?”
“你倒是說了個新鮮詞,何時神童前面也能加尋常二字?”
說罷,朱元璋也陷入了沉思。
雖然他覺得此事的確有些夸張,可不管怎么說卻是件好事兒啊!
自己的孫兒有著如此人物伴讀,那是何等的概念?
更何況。
神童時不時就能獻些治國之策,比之那驕狂的劣童不知好了多少!
“憑你方寒,也想當咱的老師?”
“你方寒再厲害,能有咱家神童厲害?”
“就算讓咱選個師父,咱為啥不選神童?”
想到此處,朱元璋心里已經高興了起來。
甚至他的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出劣童那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表情。
朱元璋坐了回去,笑道:“能有如此神童,實在是讓咱欣慰啊,如此咱倒是不能虧待了他……”
朱標連連拱手:“父皇說得是,只是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實施此策?”
“等關稅到,立即施行……”朱元璋逐漸開始變得認真了起來:“那華容道出口之事也刻不容緩,就按照神童所說,先立社學典范,而后再推而廣之!”
“那父皇,兒臣倒是有個提議。”
“你且說來!”
“既然要先立社學典范,那么必定要先選良師,為人師者不光需要學識寬廣,且為人得克己奉公、廉潔清正,依兒臣所想,倒不如以直接讓方孝孺為典范,不僅能夠讓人信服,而且彰顯我皇恩浩蕩……”
“你說得不錯,孝儒的為人有目共睹,而且培養出了如此神童!”朱元璋分析到這,便確定道:“即刻讓人傳旨,安排孝儒至應天府下轄溧水縣的社學教書,并立為社學典范!”
朱標順水推舟,于是便說道:“父皇,既然先從典范立起,那禮部尚書李原名畢竟年事已高,那是不是可以延緩……”
朱元璋直接否定道:“延緩什么?該整治的難道就不整治了么?此事本就是他的分內之事!”
朱標微微低下了眉頭:“父皇說的是,不過兒臣還有個提議……”
“無需多言,反正說什么李原名不能呆在京城!”朱元璋微微皺眉,又補充道:“至少現在不行!”
“倒不是李原名,兒臣說的是關于那劣童的事情……”
朱標說到這兒,偷偷看了眼朱元璋。
“劣童如何?”
朱元璋反應很大。
他很怕自己兒子突然說出那“吃屎三斤”的事兒。
但朱標卻不這么想。
而是覺得父皇果然很在乎這位私生子弟弟……
朱標抿了抿嘴,只好試探性說道:“父皇是個好父親,但兒臣覺得最好還是給那‘劣童’找個先生教他才是最為穩妥的,比如方孝孺……”
“讓方孝孺教他……”
朱元璋頓時明眸一閃:“你說的倒不是沒有道理,雖然朕的確想親自改變他頑劣的性子,但可能效果并比不上方孝孺,倘若方孝孺真的能夠糾正其性子的話,哪怕比不上神童,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聽到朱元璋的話語,朱標心里也震驚異常。
雖然知道父皇很看重這位弟弟,但沒想到父皇竟然對這位劣童弟弟抱著如此大的期望!
竟想讓其比肩神童!
換位思考。
他也想讓朱允炆跟朱允熥都有神童那般厲害!
倘若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怎么會對其如此盡心盡力呢?
對此,朱標感嘆不已。
可也沒有辦法。
畢竟現在什么事兒都需要他親自處理,教學方面自然無法像父皇那般悉心,每日還要出宮陪兒子。
朱元璋稍作思索,隨后回道:“你說得很好,但你以后就不要再說了,劣童的事兒你還是少管為妙,你應該多想想如何治理國家。”
“謹遵父皇教誨。”
“嗯,退下吧,如今未時又快到了,咱要出去了……”
“兒臣告退……”
話音落下。
等朱標抬頭時,朱元璋卻已經離開了前殿。
朱標微微嘆了口氣:“未時……”
“父皇甚至就連片刻都不愿耽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