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鄉暫請留步。”
1號水庫工地上,陳建出言叫住一個挑著沉重土石擔子的中年漢子。
從南京一回到虎山口,陳建就馬不停蹄地視察轄下軍士訓練情況,軍工工場研發和生產情況,封閉工場生產和出貨情況,海邊四萬四千多畝土豆和狄水河沿岸四萬六千多畝冬小麥生長情況,各個村落初級蒙院里三萬多名蒙童學習情況,船廠、學院以及道路等基礎工程進展等種種情況。
讓陳建深感滿意的是,盡管他離開虎山口半個多月,虎山口還是一點都沒有亂套,所有事情都在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推進著。
現在他視察到了最后環節:11座水庫的修建。
水庫工程是由十萬多名農夫同時展開的特大工程,其在短期內的巨額投入堪比虎山船廠同期投入,讓陳建最為牽掛。
在超時代工業產品貿易的支持下,虎山口從外部吸納了無以計數的白銀。巨量白銀在支撐虎山口的軍事建設和各項工程建設之外還有巨額留存,讓陳建沒有絲毫經濟壓力。
最妙的是虎山口現有的商業貿易項目幾乎都是新開項目,不但沒有因為觸及到大明社會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而引發反彈,反而還受到既得利益階層的熱烈追捧。
“小人萬光,見過將軍大人!”萬光連忙放下擔子對陳建恭敬彎腰施禮。
要是在其他地方,萬光絕對是要跪下說話。但陳建在虎山口內部廢除了跪禮,規定凡是虎山口人,都只跪天跪地跪父母,就連面對他也不能下跪。
在虎山口集團內任事的諸多儒生們對此雖然非議很大,但卻無濟于事。
這些儒生能在虎山口工作,基本上都經過了第一道篩選程序,思想相對開明,而且虎山口給他們開出的報酬也實在豐厚,他們非議無效之后也就不了了之。
于是陳建這個在其它地方絕對會引發軒然大波的悖逆禮教的舉動,在虎山口范圍卻慢慢地形成了共識。
“萬師傅不必多禮。請問萬師傅原來是哪里人?”陳建親切地問道。
“小人原是遼東耀州人,蒙上天照顧,有幸到將軍大人轄下為生。”萬光連忙答道。
“請問萬師傅可能承受眼下的沉重勞作?”陳建問道。
“能承受,太能承受了。不瞞將軍大人,以前小人們都是三更起半夜眠,都還是吃不飽穿不暖,而且還要背負還不清的高利貸。現如今小人們蒙受將軍大人恩澤,早上辰時上工,下午酉時中就會下工,勞作時間比以前少了大半有余。小人們不但勞作減輕,一天還能吃上三頓純糧飽飯,中午菜里還有肉。更讓小人們對將軍大人沒齒難忘的是,將軍大人每天還給發30厘銀的工錢。只憑這些工錢小人就能養活全家還有盈余。將軍大人可真是拯救萬民的活菩薩!”萬光感激涕零地說道。
陳建心里微微汗了一個。
眼下這些正在辛勤勞作的農夫們每天從早上七點工作到下午六點,除去吃飯和中途休息時間,一天起碼要干10個小時以上,而且只拿著相當于后世30元1天的日薪,他們竟然就如此感恩。
不得不說現時代的小民們實在是太苦,也太容易滿足。
不像后世的人們每天只工作8小時,日薪可以買到上百斤米,每工作五天還可以休息兩天,都還大呼‘不幸福’。
眼下的這些苦工們可沒有‘休息日’說法。
當然想是這樣想,但陳建心里其實也明白,現在這些小民與后世人根本沒有可比性。后世人因為時代發展,對生活的需求早就遠遠超出只追求溫飽的‘單純活著’層次。
“如今已入寒冬,你等晚上可曾受凍?”陳建點了點頭,又問道。
“不曾受凍,不曾受凍。小人們居住的草棚牢固扎實,密不透風,而且草棚里還有用煤球烤火的爐子。”萬光說道。
陳建又點了點頭。
為了讓虎山口民眾生活便利,虎山口匠造處早就已經在陳建的提示下把煤球和煤爐搗鼓了出來。
“你等對命令你們辛苦勞作的虎山口可還有其它要求?”陳建最后問道。
“其它要求?小人們怎么敢還有其它要求?就眼下的日子,已經是小人們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天堂生活。要是還有其它要求,那簡直不當人子!再說了,將軍大人讓我等修建水庫,本身是為了我等以后的好日子著想。有了這水庫,我等在周圍開出的荒地就能變成上好的水澆地。將軍大人將這些土地佃給我等耕種,只收五成租息,而且還幫我等擋去官府徭役。小人們的日子大有盼頭,家家戶戶都在家里給將軍大人立了長生牌位,不會有任何人會有其它妄念。”萬光信誓旦旦地說道。
“這樣就好。萬師傅你且去忙。”陳建很是滿意地揮了揮手。
萬光當即精神振奮地挑起擔子就走。
與萬民恩人陳建親切交談了一番,萬光感到渾身是勁,一時間也不覺得百多斤的擔子有多么沉重。
“多好的民眾,多容易滿足的民眾啊。”
看著萬光矯健的背影,陳建忍不住發出感慨。
“這些民眾固然很好,但主要還是大人你給他們的太多。”陪著陳建視察的黃文先微笑說道。
“真的很多嗎?他們與吾同為華夏民族血脈,吾覺得他們應該擁有的遠遠不止眼前這些。”
想到后世華夏民族歷經艱難方才創造出的強大盛世,陳建心里有點不是滋味。
憑借著虎山口遠超時代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已經令普通人難以想象的白銀儲備,陳建不是不能夠讓麾下這些民眾迅速過上他心目中所認為的真正好日子,只是他的理智時刻提醒著他不能這樣做。
人類欲望永遠無法全部滿足,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他們也永遠不會珍惜。陳建只能逐步提升轄下民眾的生活水平,而不能拔苗助長。
“大人情懷高遠,實乃萬民之幸!”黃文先對陳建衷心敬佩。
“不說這個了。軍師你近段時間多看著點水庫工程,爭取在下月下雪之前讓所有水庫都竣工蓄水,然后組織這些民眾徹底完善通往各處新開田地的水渠。明年開春之際,吾希望新開墾出來的二十多萬畝山地都能種上棉花。”陳建輕輕搖頭,指著水庫周邊的荒地說道。
從第一批遼東難民抵達虎山口開始,他們就大力開墾原本種不出莊稼的荒山野地。
海邊農夫和狄水河沿岸農夫在農閑之后也拿著薪酬加入了這個行列。
如今在五六萬名農夫差不多兩個月時間勞作之下,一共開墾出野地二十六萬畝有余。
那些力弱的婦女正在把分配下去的鈣鎂磷肥與荒地里的泥土細細混合以改善土壤肥力,以待明年種植。
“等到明年棉花收成,我虎山口不但不會再缺乏棉布,多的棉布還能返銷盛產棉布的江南之地。”黃文先滿是憧憬地說道。
“棉花就只能制作成棉布嗎?”陳建心里淡淡一笑。
后世流通全球的世界貨幣美元,主要成分可就是棉花。
而陳建清楚記得那個成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