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皇帝全傳(套裝共3冊)
- 蔡靜
- 5855字
- 2022-11-23 11:03:19
秦朝
秦始皇 嬴政
人物小傳
本名 嬴政
別稱 秦王政、始皇帝、趙政
朝代 秦
生卒年月 前259年—前210年
在位時間 前247年—前210年(在位37年,稱帝11年)
廟號 無
年號 無
謚號 無
陵墓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下河村)
秦始皇嬴政,秦王朝的開國帝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完成了華夏的大一統,他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等政策,影響中國數千年,被譽為“千古一帝”。
生于趙國,身世坎坷
嬴政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父親秦莊襄王子楚,母親趙姬。嬴政雖然出身秦國王室一系,不過他在童年沒有獲得過太多的寵愛,這與他的父親子楚當時的身份地位有關。
嬴政的父親子楚,又被稱作異人。異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他的祖父是秦昭襄王,父親是秦國的太子——安國君。不過比較尷尬的是,安國君一共生育了二十多個兒子,子楚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子楚從出生起,就沒有受到過太多的關注。
在兵戈四起的戰國年代,人質制度盛行。人質制度即一國國君將王室貴族子弟送往另一國充當人質,以取得對方的信任。很不幸,異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質,在秦、趙關系緊張的時候,他作為人質來到了趙國。嬴政出生在趙國邯鄲,也就不足為奇了。
異人在秦國并沒有受到重視,否則他不會被派往趙國去承擔這樣一項無比危險的工作。而在趙國,人質的身份也讓異人備受冷落,衣食住行都無比寒酸。
當異人處于人生的窘迫境地時,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這就是衛國商人呂不韋。呂不韋不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嗅覺非常靈敏的人。不安分的他,在分析了天下大勢之后,認為在當時主要的幾個國家中,秦國最有實力一統華夏,而從投資的角度出發,此時落魄寒酸的人質異人,無疑是“奇貨可居”。
認定了目標之后,呂不韋開始了大手筆的行動。一方面他積極結交異人,送他五百金,提升他在趙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他前往秦國,以三寸不爛之舌,勸說太子安國君的正妻華陽夫人選異人為自己的繼子。其時華陽夫人一直未能生育出男丁,呂不韋“攻心為上”的勸說策略,打動了她,華陽夫人有了收異人為自己繼子的打算,并成功勸說安國君同意。就這樣,名不見經傳的異人,在呂不韋的“傾力打造”下,竟然擁有了秦國王位繼承人的身份。
初見成效后,呂不韋又繼續謀劃。他將自己心愛的歌姬——一名叫作趙姬的女子——送給了異人,異人對此感激涕零。不久后,趙姬產下一子,因出生在趙國,時間是正月,所以取名為趙政,后改名為嬴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國派兵攻打趙國,趙國不敵,于是就想殺了異人泄憤。危急時刻,在呂不韋的幫助下,異人得以順利從趙國逃亡回到秦國。異人是逃出去了,可是趙姬母子還在邯鄲城內,在秦、趙交惡的這段時間里,他們母子也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所幸的是保住了性命。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即位,是為秦孝文王。在華陽夫人的勸說下,此時已改名為子楚的異人,獲得了秦國太子的身份。直到此時,在邯鄲城內躲藏的趙姬母子,才得以安然返回秦國。
安國君即位之后,守孝一年,一年期滿,剛以秦王身份面世的他,卻在三天后暴亡。子楚因此即位,是為秦莊襄王。曾經大力幫助過他的商人呂不韋,也被任命為丞相,封文信侯。呂不韋當年的“投資”,此時終于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鏟除異己,吞并六國
秦莊襄王在位也不過短短的三年時間就去世了,年僅十三歲的嬴政被推上王位,他尊呂不韋為仲父,國家大政全由呂不韋和趙太后掌控。
秦莊襄王一死,呂不韋和趙太后舊情復燃,暗地里如膠似漆,恩愛纏綿。不過呂不韋很有警覺性,他感覺日后一旦嬴政長大成人,他們的這種關系勢必會成為誅殺他的一把“利劍”,因此應當及早抽身。
為此他四處尋覓,終于為趙太后物色了一位讓她非常滿意的男子。此人名叫嫪毐(L3o'2i),以宦官的名義被送進內宮,供趙太后取樂。有了嫪毐的陪伴,趙太后也漸漸地將呂不韋的感情放在了一邊。
嫪毐憑借著趙太后在背后撐腰,開始狂妄起來。趙太后為了隱藏懷孕的事請嬴政讓他們搬到雍縣的寢宮住宿,以遠離嬴政和他的耳目;而嫪毐在趙太后的默許下,他以嬴政的“假父”自居,暗中還結黨營私,身邊圍攏了一大批死黨親信;尤其在他和趙太后有了私生子之后,竟然動起了廢黜嬴政的念頭。
如此一來,在嬴政正式親政前后,他的身邊已經出現了兩個勢力龐大的集團,一個是以呂不韋為首,另一個是以嫪毐和趙太后為首。這兩大政治集團的存在,嚴重制約了嬴政治國理念的施展,他不得不對這兩大勢力下手了。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嫪毐認為此時是發動政變的大好時機,就率三千死士起事。他的行為無疑是螳臂當車,很快被早已布局的嬴政一網打盡。這場政變的結果是嫪毐被處死,趙太后被幽禁,他們兩人的私生子也被摔死。
接下來便是呂不韋了。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呂不韋被解除了相權,流放巴蜀,一年后服毒自殺,此時嬴政剛滿二十四歲。他果斷利索地清除了秦國兩大隱患,開始了統一華夏的軍事征程。
嬴政能夠統一華夏,除了本人極具雄才大略外,他的身邊還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如李斯、尉繚、王翦、蒙恬等。在統一戰爭中,他采取的是“先易后難”的策略,國力較為弱小的韓國、燕國、魏國和趙國等,先被秦國所滅。等到楚國和齊國察覺到“唇亡齒寒”時,卻錯失了最佳的自保機會。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楚國滅;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齊國亡。至此從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統一戰爭開始,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平定百越為止,共花費十二年統一六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橫空出世。
嬴政滅六國后,君臨天下,他以王號不足以彰顯其偉大的歷史功績為由,上尊號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定都咸陽。
全面改革,埋下帝國覆亡隱患
秦朝雖然從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不過留給秦始皇的還有無數棘手的問題。貨幣的不統一、文字的多樣化,甚至車輛行駛道路的標準不一和社會制度上的種種差異,都迫使秦始皇對秦帝國開始著手全面的社會改革,以實現秦王朝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局面。
在行政方面,秦始皇廢除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天下設三十六郡;在郡縣之上,是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和九卿制,極大地強化了皇權,對后世影響深遠。
在文化、律令方面,秦始皇也頗有大手筆。他推行“車同軌,書同文”政策。隨著思想文化上的統一,“大一統”觀念也深入人心。他還下令統一全國的律令條文,實施統一的貨幣、度量衡制度。
在對外軍事上,除收復百越外,秦帝國還和匈奴多有交戰記錄,大將蒙恬多次奉命領兵出擊匈奴。萬里長城的修建,更是對后世封建王朝的防守思維有著至深的影響。
秦始皇在秦國原有律法的基礎上制定了全國統一的法律,然后不同于秦始皇法家的學說不絕于耳,嚴重阻礙了秦始皇對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銳意進取的另一面是專制。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年),為統一思想,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于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次年,方士盧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后,攜帶求仙用的巨資出逃。秦始皇聞訊后大怒,下令在京城搜查審訊,抓獲數百人并全部活埋。此即為“坑儒”。
當上了皇帝的嬴政,以“始皇帝”自居,他不僅希望秦帝國的江山代代傳承下去,萬世永固,也希望自己能夠百年長生,獲得永生不老的仙丹妙藥。為此他多次派方士去海外仙山求取丹藥。僅徐福一人,就先后三次奉命出使海外。最后一次,徐福擔心自己的騙局被秦始皇識破,直接向秦始皇要了數千童男童女和一干兵丁雜役,駕駛多艘大船出海,從此杳無音信。有傳言稱,徐福來到了今天的日本,成為日本歷史上著名的“神武天皇”。
秦朝苛刻的律令和秦始皇好大喜功的性格,以及對百姓的任意征調與摧殘,惹得天怒人怨。尤其是那些被滅國的六國貴族們,也伺機蠢蠢欲動,試圖起兵推翻秦朝的暴政。在秦始皇晚年,天降隕石,上書“始皇死而地分”的字樣。疑心重重的秦始皇,于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開始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天下的旅程。當他走到沙丘(今河北廣宗)一帶時,病重不治而亡,秦帝國進入了秦二世更加暴政的時代。
軼事典故
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嗎?
有關秦始皇的身世,歷來眾說紛紜。在《史記 秦始皇本紀》的記載中,秦始皇是子楚和趙姬的親生子,然而在《史記 呂不韋列傳》中,則記載趙姬在被呂不韋送給子楚時就已經身懷六甲。
據后人推測,趙姬在嫁給子楚前已經懷孕,加上早孕期,一共懷胎十二個月,這才生出嬴政。正因為如此,子楚才深信不疑,一直認為嬴政這個兒子是妻子趙姬十月懷胎而來,必定是親生無疑。嬴政即位后,趙姬下令讓嬴政尊稱呂不韋為“仲父”,這種反常理的現象,也讓后人推測這或許正是因為呂不韋是嬴政的親生父親。
大事年表

秦二世 胡亥
人物小傳
本名 胡亥
別稱 秦二世
朝代 秦
生卒時間 前230年—前207年
在位時間 前210年―前207年(在位2年312天)
廟號 無
年號 無
謚號 無
陵墓 秦二世陵(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曲江秦二世陵遺址公園)
秦二世嬴胡亥,通過謀逆登上皇位,然而很快就將秦始皇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毀于一旦。
被趙高擁立,又死于趙高之手
在秦始皇眾多的子嗣之中,胡亥是最小的一個。少年時期,他曾跟隨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秦朝的律令,雙方由此熟識,這也是日后胡亥倚仗趙高的一大主因。
雖然胡亥接受過良好的宮廷教育,然而頑劣成性的他,始終沒能走上人生道路的正軌,因此當年在秦始皇將扶蘇作為培養對象的時候,胡亥自然不在考慮之列。
胡亥二十歲那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作為父皇身邊最小的兒子,他得到了準許,隨始皇帝的車隊一起出發,四處游山玩水。誰知行至中途,秦始皇突然在沙丘病逝,歷史的大手將胡亥推向了秦帝國舞臺的中央。
秦始皇即將病逝時,急忙寫遺詔傳位給長公子扶蘇,由中車府令趙高蓋上玉璽印信,再由使者傳遞回京都咸陽。然而此時的扶蘇,隨蒙恬在北部邊境監軍,這就給了權臣趙高玩弄陰謀的機會。
對于趙高而言,正直便于有威信的扶蘇,是他所懼怕的,他希望新登基的皇帝能夠被自己所控制,以便于他掌控朝政,因此隨侍秦始皇的胡亥便成為最佳的對象。不過擺在趙高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是如何說服隨行的丞相李斯,只有李斯等人同意了,趙高才有實施陰謀的可能。
對于李斯而言,推行嚴苛法令的他,一直不被長公子扶蘇所喜歡,因而當趙高深夜找他密謀的時候,貪戀富貴的李斯,禁不住趙高的利誘,答應與趙高一起造假,扶持胡亥上位。
接下來的一切都順理成章了,胡亥被擁立,扶蘇被逼死,秦帝國的車輪駛入了秦二世時代。
胡亥一朝承繼大統,沒有威望和根基的他,只能靠血腥的屠戮來維持皇權的穩定。在趙高的協助下,他先后對蒙恬、蒙毅兄弟下手,接著又殘忍地殺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其余功勛將領也被趙高以各種借口鏟除,最后就剩下丞相李斯了。
李斯看到趙高在朝中一手遮天,擔心這樣下去對自己不利,于是就先下手為強,向胡亥揭發趙高的種種不法行為。而趙高也早就想對李斯下手了,此時李斯的“背叛”,讓他找到了借口,他倒打一耙,說李斯心懷怨恨,有篡位的野心。胡亥不辨真假,任由趙高處置李斯,最終李斯被腰斬于市。
拔掉了李斯這顆眼中釘之后,趙高徹底操控了朝政,取代李斯擔任丞相一職。他的親信黨羽也遍布朝中,女婿閻樂做了咸陽縣令,胡亥成為趙高手中的傀儡。
胡亥和他的父親秦始皇有相似的地方,都喜歡大興土木, 橫征暴斂。繁重的勞役,讓民眾忍無可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首先爆發了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由此揭開了秦末各地反抗秦朝暴政的序幕。
面對蜂擁而起的各地起義軍,胡亥再傻,也察覺到了這種局面的形成和趙高上下欺瞞的行徑有很大關系,他也就慢慢地流露出對趙高的不滿。趙高一看形勢不對,就先下手為強,他聯合弟弟趙成和女婿閻樂,率兵攻打秦二世的寢宮。
當閻樂的刀架到胡亥的脖子上時,他請求閻樂饒他一命,哪怕退位當一名普通百姓也行。哀求無果后,胡亥自殺。
軼事典故
指鹿為馬
趙高工于心計,又生性多疑,為了鏟除異己,他自編自導了一場“指鹿為馬”的鬧劇。
有一次朝會,趙高牽來一頭鹿送給胡亥,還特意告訴他這是一匹馬。胡亥睜大眼睛,難以置信地對趙高說:“這明明是一頭鹿,怎么會是一匹馬呢?”
趙高堅持己見,并讓周圍的大臣一一表態。大多數大臣懾于趙高的淫威,紛紛附和他的觀點,只有少數大臣說出真相。盡管胡亥一百個不相信,不過在眾人的糊弄下,他懷疑是自己的大腦出現了幻覺,也就默認了趙高的說法。
趙高通過“指鹿為馬”事件,進一步清除了異己,將朝政完全掌控。至此,胡亥不過是他掌中的玩物而已。
大事年表

秦王 子嬰
人物小傳
本名 子嬰
別稱 秦三世
朝代 秦
生卒時間 ?—前206年
在位時間 前207年―前206年(在位46天)
廟號 無
年號 無
謚號 無
陵墓 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子嬰是秦王朝最后一任統治者,稱“秦王”,在位期間誅殺趙高,后投降劉邦,卻被項羽所殺。
有勇有謀,可惜回天無術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女婿閻樂逼迫自殺。按照趙高的意思,他想要取代秦二世而自立。但他在試探之后,發現大臣們都不同意他這樣做,無奈之下,趙高只好擁立子嬰上位。為了日后能夠像弒殺胡亥一樣,為自己登基稱帝鋪路,他沒有讓子嬰以“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而是冠以“秦王”的名號。
趙高認為子嬰是一個容易控制的傀儡。實際上,子嬰有勇有謀,他暗中找來自己的兩個兒子以及親信宦官韓談,幾個人在一起商議,認為趙高禍國殃民,必須將其徹底鏟除,而最好的計謀,就是騙趙高來子嬰的寢宮。
商議已定,子嬰故意稱病不朝,趙高數次催促無果,不得已前往子嬰的寢宮覲見他。大搖大擺的趙高沒有任何的防備,猝不及防之下,被宦官韓談刺死。隨即子嬰以謀逆的名義,誅殺趙高三族。
盡管鏟除了趙高,但對于秦王朝來說,此時已經無力挽救了。秦王子嬰元年(前207年),劉邦大軍屯兵灞上,兵鋒直指咸陽。子嬰看到大勢已去,就在群臣的陪同下,出城投降了劉邦,秦朝就此滅亡。
子嬰投降后,劉邦并未殺死他。然而一個多月后,項羽進占咸陽,將子嬰處死,項羽也為此背上了殘暴的罵名。
軼事典故
子嬰的身世之謎
對于秦三世子嬰的身世來歷,史學界至今仍存在著不小的爭論,尚無準確的定論。
有史學家認為,子嬰應當是胡亥兄長的兒子,依據是《史記 秦始皇本紀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
另一種看法認為,秦王子嬰應是秦始皇的弟弟,依據是《史記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這里記載的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
還有部分史學家認為,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各種說法不一,不過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子嬰肯定不是胡亥的后代。至于其真實身份,只能等待更多的歷史資料來佐證了。
大事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