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明鐵嘴
-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 大明第一帥
- 2357字
- 2023-01-04 23:57:08
都察院的事還沒過去。
那位被扔進玄武湖的御史,他......沒死!
不知道誰在暗中搞事情,把這家伙給救了!
那御史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回來不僅沒慫,膽子居然還大了!
他義憤填膺地寫了長篇大論的彈劾奏章,主要是噴皇太孫的。
暴虐!
濫殺無辜!
沒有仁慈之心!
不配當儲君,建議換人!
他想以死來博一個名聲!
后來,該御史被革職了。
那道上萬字的奏章,也沒送進宮里。
原因是沒資格。
你都不是御史了,上個錘子奏章?
洗洗回家吧!
直接強行閉麥!
革他職的人不是老朱。
也不是皇太孫朱允熥。
而是,他的老大,詹徽!
胖御史懵了,心說我是為你出頭被皇太孫扔進后湖的。
現在你幫他?
你啥意思?
明目張膽賣隊友???
詹徽沒理他,只是讓他不要再搞事情了。
從文學的角度上,詹徽很欣賞胖御史奏章里富有才華的內容。
用詞華麗,文字如刀,排比句一段接一段,讀起來很有氣勢!
但這是政治。
寫這些純純是找死!
此時詹徽的內心慌得一比。
心說你吹牛逼別帶上我好不好?
詹徽一向善于在幕后操控局面,不想被推到前臺。
那樣很危險!
讓他感到不安。
寧教我把天下人當槍使,休教別人把我當槍使!
這是詹徽的為官哲學。
其實都察院的御史,并非全是廢物。
他們中的一些人,當年也曾經胸懷大志。
想要憑借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匡扶天下,搏一個封妻蔭子,青史留名。
那時候,他們朝氣蓬勃,無愧于心,為官坦坦蕩蕩。
但是后來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現實的毒打讓他們彎了腰,變成了當初自己最鄙視的那種人。
有人隨波逐流,有人助紂為虐,也有人初心不改。
他們在苦苦堅持。
考成法一經實施,他們覺得皇太孫是個干實事的人。
這種儲君,值得自己拼死效力!
于是,有個叫凌漢的御史跳了出來。
他將矛頭對準了詹徽。
當眾所有人的面,傲然痛罵詹徽:“詹徽你明明長了個人樣,卻一點人事都不干!”
他的話,讓眾人心頭一顫。
身為御史,專門修煉的就是嘴炮。
這一點,凌漢深得前輩真傳。
凌漢,河南原武人,北派人士。
洪武十七年以秀才舉至京,跟詹徽同年,以獻《烏鵲論》而得到朱元璋的賞識。
凌漢為人廉直,從不貪污受賄,且以大嘴敢說著稱,頂撞老朱那是常事兒!
他在地方當官時,明斷是非曲直,公平公正,被當地百姓稱為“凌青天”。
洪武十九年,一個有德行的人路遇凌漢,感其當年對己斷案公正,便邀請凌漢飲酒,并欲贈以厚金。
凌漢說“酒可飲,而金不可受”,堅決拒絕厚金。
過了兩年,朱元璋得知了此事,對凌漢大加贊賞,將其連升四級,直接提拔為正三品右副都御史。
之后,凌漢巡視陜西時,敢于諫言,因多次上書陳述當地弊病和請求朝廷免除貧苦百姓稅賦。
朱元璋賜其四套錦衣和三百兩銀子,并提升他為右都御史,都察院二把手,袁泰的前任。
短短兩年多,連升六級,和詹徽有的一拼。
但詹徽是官二代,而凌漢沒有家世背景,靠獻《烏鵲論》自薦成功入仕。
但是,他和詹徽二人是一直關系不好!互不買帳!
凌漢為人正直,清正廉明,從不攀附權貴,在官場上可謂是一支清流。
在都察院工作期間,凌漢多次直言左都御史詹徽身上毛病,弄得詹徽在都察院屬下面前灰頭土臉。
本來詹徽就因為他是北方人,看他不爽。
現在又“不懂事”,凌漢被詹徽視為死對頭。
然而這種清官,把柄極少,詹徽雖然恨的牙根兒直癢,但又抓不住凌漢違法的把柄,只得找個理由安排自己小弟隔三差五的彈劾。
最終把凌漢攆到刑部當侍郎。
那時候趙勉主管刑部,凌漢一來,搞的刑部的人也不好摸魚。
趙勉就把凌漢趕到禮部當右侍郎。
簡直欺人太甚,純純把老子當球踢!
凌漢十分不爽。
因為彈劾他的人實在太多,后來朱元璋看不下去了,出面勸凌漢回鄉休息幾年。
老朱為這幫子直性子的大臣操碎了心。
不是壓著升級留有大用,就是讓他們回家先避幾年。
當初解縉等人也是這個情況。
老朱的意思大概是:針對你們的人呢,我現在得用,不能收拾他們,你們先等幾年,等他們失去利用價值了,朕再用你們!
凌漢知道這一切都是詹徽搗得鬼!
他回答老朱:“臣愿生居京都,死葬京土!”
哎!我就是不走!
就在京師膩歪詹徽!
老朱自然不管他。
你愛去哪去哪!反正你都不在官場了,人家也不會再折騰你。
這才兩年不到,凌漢的機會來了!
現在皇太孫有意整頓都察院,在京賦閑的凌漢得知后,立馬辦了復職手續,重回都察院。
原本是正二品右都御史,復職后自然不可能官復原職。
朱元璋重新啟用凌漢,任命其為負責糾劾百官、辯明冤枉的右僉都御史(正四品)。
他回來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懟詹徽!
見詹徽不在都察院上班,凌漢親自跑到了吏部,在吏部衙門大罵:
“詹徽,你明明長了個人樣,卻一點人事都不干!”
“詹徽,袁泰的死和你有沒有關系?你自己出來說說!”
“你這個小人!”
嘶!
聽完凌漢的這幾句話,整個吏部衙門全都是倒吸涼氣的聲音。
這一波吸氣,差點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
大家都懷疑自己出現了幻聽。
好家伙!
所有人都心說好家伙!
凌大嘴是真敢說?。?
吏部大堂,詹徽一陣無語,心說這廝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在這個節骨眼上跳出來惡心我!
氣死個人!
最終,詹徽選擇當忍者神龜。
他一言不發。
也不辯解。
只要我不承認,那又怎樣呢?
你能抓到我把柄?
當然,詹徽也沒借此機會反告凌漢血口噴人,誣陷當朝尚書。
因為他也是御史出生,知道御史有個特權,可以風聞奏事!
風聞奏事是宋仁宗發明的。
就是言官可以根據道聽途說的傳聞來參奏大臣,不必拿出真憑實據,甚至也不用署名。
奏章上寫不寫名字,全看自己心情。
大多人為了名利,會寫上。
萬一告中了呢?
這不大功一件,速速升遷?
朱元璋也喜歡風聞奏事,因為這樣可以看到言官和執政大臣勢如水火。
而自己作為皇帝,在一旁偷著樂,隨時掌控局面。
所以身為大臣,最怕御史彈劾。
人家風聞奏事,你想證明清白,還得自己找證據證明自己。
就好像遇到個碰瓷的,自己明明沒撞他,還得想辦法證明自己沒撞。
這不扯淡嗎?
凌漢這波上門噴,讓詹徽沉默了。
他怕事情鬧大,選擇冷處理。
凌漢的大嘴是出了名的,你越是和他吵,他越來勁。
曾經凌漢和言官斗嘴,八個言官一起上,愣沒罵過他!
這讓詹徽怎么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