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招展的襄陽城頭,少了幾分往日的凝重肅殺。
放眼望去,再沒有連綿的營寨駐扎在城外,蒙軍撤兵了。
貴由大汗病入膏肓,忽里勒臺召開在即,忽必烈引兵回國,去幫助蒙哥爭奪蒙古大汗之位。
大宋百姓,又得了幾年的喘息之機。
不過,誰都明白,蒙軍再至是遲早的事情,所以武備城防也未敢放松,兵卒操演也是照常進行,以備來日大戰。
郭靖還是幾十年如一日,巡視城防,巡視軍營。
不同的是,這三年,他多了一個跟班兒,楊過。
今日里,叔侄二人正巡視到城樓之上,突聞一聲尖銳的鷹啼之聲。
循聲望去,就見天邊一個黑點兒飛速襲來,快愈奔馬,轉瞬而至。
等到近了些,眾人才看清,那是一只巨雕,怕是比馬還高,翼展超過十米,此刻從天而降,便如隕石墜落,氣勢逼人。
兵卒慌忙引弓,卻被楊過所阻。
郭靖不解的看著自家侄兒,楊過解釋道:“此雕好似我熟悉的那一只,師傅說它是我門中長輩的同伴,一直讓我執弟子禮,萬不可傷它。”
說完又有些遲疑,“只是,我記得它只有一對短翅,根本沒法飛行啊……”
楊過想了想,大吼一聲:“雕兄,是不是你啊?”
神雕有靈,識得他的聲音,若真是那神雕,必定不會作怪。
果然,聽得他叫喊,神雕在半空盤旋一圈兒,慢慢落了下來。
楊過再看,哪里還有往日里的狼狽,一身黑羽油光蹭亮,短翅也長成了巨翼,腦袋上那顆丑陋的肉瘤也變得紅亮,就像一頂紅光閃閃的王冠。
“雕兄!”
楊過欣喜打著招呼,也不知這神雕又得了什么奇遇,竟變得如此神駿。
神雕見了楊過,確認了身份,點點頭,忽閃著翅膀鳴叫幾聲,轉得一圈兒,又奔跑著沖天而起,飛得遠了。
眾人再看,它方才立足之處,還留下了一個小包裹。
有士卒飛奔而下,撿了包裹上來,遞給郭靖。
很明顯,這是神雕給楊過的傳信,郭靖又拿給他。
楊過打開一看,就見內中一小塊木牘,上面刻著一行字:‘過兒,我華山開派在即,速攜師弟師妹,歸山認祖。’
楊過愣愣的看完,又將木牘遞給郭靖。
叔侄倆看看手中的木牘,又想想傳信的那只神雕,只覺魚樂的手段,更加神秘莫測了。
這般一想,又自欣喜,魚道長越是厲害,占便宜的,也只會是這三個弟子嘛。
華山開派這樣的大事,自然要鄭重以對,經過商議之后,郭家扶老攜幼,決定全家出動,前去華山觀禮。
也是因為郭襄和郭破虜太小,就這么讓楊過和小龍女帶去華山,千里迢迢的,黃蓉也不放心。
而蒙軍已退,短時間內不會再攻來,郭靖也得了空閑,可以暫離襄陽。
三月之后,一行人來到華山。
望著四野的景象,郭靖奇怪的問道:“蓉兒,不知為何,我總覺華山不似原來……我也說不好,反正就覺得有些奇怪。”
事實上,不止他一人覺得怪異,黃蓉、楊過、小龍女,人人都覺奇怪。
感覺樹木花草都比別處的高大茁壯,山石流水都更加靈動,就連山間的走獸也更活潑,卻少了幾分野性戾氣。
等到眾人登上西峰,被眼前的景象,震驚得忘記了一切。
什么怪異不怪異的,還能有眼前的東西怪異?
一顆幾十人都無法合抱的巨樹,樹干參天挺立,那巨大的樹冠,就是整個西峰天然的涼棚。
巨大的演武廣場,竟然是木質的地板?
那連綿的殿舍宮室,竟然是天然長成的樹屋?
老天爺,這是何等的奇跡?!
眾人站在臺階之前,望著牌匾上的‘翠云宮’三個字,面面相覷,只覺來到了仙家洞府,一時間,竟躊躇著不敢入內。
“郭大哥,黃幫主,快請入內。”
“過兒,傻了么!還不招呼你伯父伯母入內,哪有站在門口待客的道理?”
這道縹緲而宏大的聲音傳出,雖然少了幾分煙火味,卻還是能辨別出,是魚樂的嗓音。
眾人聽得此聲,這才抬步入內。
內中陳設、景致,與道宮無二,要說特點的話,沒有一塊磚石,全都由木材搭建,而連接之處,也看不到一點缺口鉚合之處。
看到這些,眾人才知,這整座道宮,還真是由那顆參天巨樹生長而出。
行入正殿,南墻敬奉三清祖師,魚樂盤坐在畫像之下,正微笑著看著他們。
那顆參天大樹,就是朝陽峰頂,他睜開眼來,看見的第一個生靈。
也是一場緣法,魚樂便渡給它一口靈氣,從靈體層面改變了他的本質,這才能移到西峰來,長成如今的模樣。
魚樂梳理了整條秦嶺龍脈,在華山形成龍穴回環,無盡靈氣匯聚而來。
現在的華山,在本位面那是一等一的洞天福地,供他點化的樹妖長成一片宮舍,實在不算什么,千百年后,養出滿山的妖精都是正常。
擇吉日,魚樂敬告天地,拜過祖師,請嘉賓見證,宣布華山一脈開宗立派。
整個位面他最大,天也無‘意’,地也無‘靈’,實在沒有什么好敬告的。
只是礙于郭靖夫婦在場,也便依著俗禮,走了一遍流程。
然后,魚樂端坐,三名弟子行了跪拜禮、奉過茶,也便禮成。
楊過、郭襄、郭破虜,都入得華山門墻。
魚樂這個做師傅的已非凡俗,給的贈禮就不一樣了,彈了三點靈光,分別送與三人。
此為星力包裹的純凈靈性,不僅能梳理血脈,改善體質,更能在他們的靈體之中,找到最核心的概念,哺育壯大。
楊過得了‘靈慧’,郭破虜得了‘堅定’,郭襄得了‘洞察’。
有了這一點靈光,他們的靈體都比普通人更加壯大,無論是修為的進境,還是智慧的增長,都不是一般人可比的了。
郭靖黃蓉住了兩月,也便下山回了襄陽。
郭襄、郭破虜自然留下,別的不說,華山地界的靈氣如此充沛,在此地長大,必定好處多多,實在沒有回襄陽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