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思治論》中曾言,“犯其至難而圖志遠。”鷹擊長空,雖處沙海,魚翔淺底,雖非泱泱江河。古人云“作之不止,可以勝天。”寒門又如何,偏要勉強,偏要倔強,偏要與天作爭。
“若登高必自卑,若行遠必自邇。”家無萬桶金,偏向尋金處,若說寒門難成貴子,望崢崢江河歲月愁,詩圣杜甫曾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間茅屋里,秋風蕭瑟,辭柯落葉,道出多少憂國緒;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諸葛亮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難逢伯仲間,多少人贊嘆三顧茅廬之間,周瑾當年萬戶侯;宰相豪杰知多少,科舉一載幾十年,春風踏遍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翩翩若驚鴻,金子耀斑閃閃,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苦讀圣賢書,褪去草根成文杰。
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不一定是梵高的故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天會訴說你曾經歷的幾度苦痛,你心底的自強不息的沁音,時常氤氳著你的打破貧窮的倚仗,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河,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沙漠之鷹,在蒼穹盡情翱翔,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從目不識丁到飽讀圣賢書,從部落到國家的建立,從單一文明到統一多元。無數事實,都在告訴我們,量變引起質變。從萬古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到萬里衣冠會長安的大唐盛氣。英雄無覓,舞榭歌臺,雖是朱顏辭鏡花辭樹,但也是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甘愿平窮,是懶惰者的墓志銘,與天作爭,是壯志者的通行證。問蒼茫大地,千古江山,此情惘然,卻偏偏愿逐月華流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