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政服務法律常識
社會對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識即為常識,而法律常識就是公民在法治社會的日常生活中需要知道的各種常識,例如,哪些是法律賦予的權利,哪些又是法律設定的義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就一部具體的法律而言,如果是公權力范疇并維護國家利益的,那就屬于“公法”,如憲法、刑法等。反之,涉及私人權利并以保護個人權利為中心的法律,即為“私法”,如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等。隨著國家與社會的進步,一部分法律明顯具有保障社會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權益的特征,如勞動法、反壟斷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
在家政學的視野下學習、了解、掌握家政服務法律知識,對于家政服務機構、家政服務人員、家政服務的消費者、家政服務行業的管理者等在內的所有機構與人員都非常重要。由于我國建立了與實施全面依法治國的法治現代化相匹配的完備法律制度,結合家政服務業的行業特點,從家政服務與管理的法律常識學起,將有助于在服務管理的過程中學習法律權利、法律義務的概念,了解各種行為的底線與紅線,誠實信用、遵紀守法,依法促進家政服務業的規范化、法制化發展。根據法律常識的性質與分類,本章將從公法、私法與社會法三個角度來列舉和解讀家政服務相關的法律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