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家政服務法律法規作者名: 蘆琦編著本章字數: 13字更新時間: 2022-11-09 18:50:10
第一章 家政服務法律法規概述
第一節 現行家政服務法律制度概覽
一、家政服務法律法規的范疇及界定
家政服務法律法規,顧名思義,是關于調整與規范家政服務業現存的法律關系、法律內容,促進家政服務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總和。在中國現行法律制度體系內,嚴格地說,凡是由國家立法機關或地方立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憲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規、政府規章、地方性法規,并經由其對家政服務業的法律主體、法律客體及其權利義務內容進行規范調整的,均應納入家政服務法律法規的范疇。但是,如果當國家和地方的立法創制活動尚未充分開展時,有關家政服務業的政策性調整、標準性規范等亦可納入廣義的家政服務法律法規范圍。
在進入家政服務法律法規的學習之前,不妨對詞源上的“家政服務”與現代的“家政服務業”概念先作了解與辨析。
(一)“家政服務”的概念與由來
根據《加拿大百科全書》,“家政服務”是一種主要由婦女從事的職業。1900年以前,家政服務是婦女最普遍的謀生方式,1891年有近8萬女傭。20世紀時,工廠、辦公室和商店為婦女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女性勞動力從事家政服務的比例由1891年的41%降至1921年的18%。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比例下降得更為顯著,并由在雇主家居住改為不在雇主家居住或做鐘點工。私人雇傭條件差和家政服務報酬低,使從事該項工作的人越來越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工資低、工作時間不固定、孤立和缺乏自由的狀況造成家傭短缺,以致一些人開始雇傭從英國、斯堪的納維亞和中歐來的婦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印度洋群島和菲律賓都有婦女以家政服務為理由移民進入加拿大。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加拿大孤兒院和英國兒童移民協會曾安排女孩充當家傭。政府曾有政策歡迎移民從事家政服務,并可取得永久居留權。20世紀70年代,政府只發給移民家傭臨時性簽證,她們只能在加拿大居住一定時間,不能從事別的工作。20世紀的家政運動旨在提高家傭的地位,使其職業化,但難以成功。溫哥華和多倫多早期的家傭組織都維持不長。70年代起,工會活動促進了移民條件改善,使家傭的利益得到法律保障。
作為動詞意義上的“家政服務”,是指專門為家庭提供保姆、護理、保潔、家教等服務工作(《現代漢語新詞語詞典》)。名詞意義上的“家政服務”則指經過培訓,從事家庭事務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如,開發現代家政服務就業崗位、家政服務公司、家政服務員(《新中國60年新詞新語詞典》)。家政服務的英譯分別有“family service”(《漢英社會科學大辭典》)、“service of household management”(《漢英農業分類詞典》)、“domestic service”(《21世紀漢英經濟實用詞典》)、“service domestique,service d'employé de maison”(《漢法經濟綜合詞匯新編》),等等。
(二)家政服務業在我國的確立與概念沿革
家政服務業,又名“家庭服務業”,也屬于“生活服務業”范疇。它是我國第三產業中現代服務業的與健康管理和社會服務、教育服務、個人消費服務等相關且快速成長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鼓勵和引導第三產業加快發展”。2000年,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前身)首次正式認定“家庭服務員”這一社會職業。2007年,“現代服務業”的概念在我國出現。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43號),2012年,《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商務部令〔2012〕11號)問世,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國辦發〔2019〕30號),也稱“家政36條”。這些文件的相繼出臺,標志著從“家庭服務業”到“家政服務業”的全面進階。
根據《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家庭服務業是以家庭為服務對象,向家庭提供各類勞務,滿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務行業。其中,家庭的基本需求包括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病患陪護服務等,家庭的特色需求包括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
根據《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規定,家庭服務業,是指以家庭為服務對象,由家庭服務機構指派或介紹家庭服務員進入家庭成員住所提供烹飪、保潔、搬家、家庭教育、兒童看護以及孕產婦、嬰幼兒、老人和病人的護理等有償服務,滿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務行業。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以下簡稱“家政36條”),家政服務業是指以家庭為服務對象,由專業人員進入家庭成員住所提供或以固定場所集中提供對孕產婦、嬰幼兒、老人、病人、殘疾人等的照護以及保潔、烹飪等有償服務,滿足家庭生活照料需求的服務行業。
(三)家政服務與家政服務業的特點
家政服務與一般的社會服務不同,它具有以下特點:
(1)工作的私密性。如育嬰照護、老年護理、生活保潔、住家保姆等家政服務通常在雇主的家庭中發生、完成,一般缺乏共事的人,所以,相較生活服務業的其他類型,如快遞、餐飲、住宿、美發美容等更具有私密性。
(2)就業的靈活性。無論是自雇型就業、親朋好友介紹就業、通過勞動力市場擇業,還是從服務型或中介型家政服務公司擇業,家政服務從業與就業長期以來屬于非正規就業范疇,也就是靈活就業。家政服務就業的靈活性,也導致了法律對這種雇主與雇員間的非標準勞動關系不完全認可的實際結果。
(3)內容的繁雜性。家政服務的內容少則十幾種,多則幾十種,甚至可以細分出上百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百姓對家庭生活照料與服務需求日益個性化,傳統意義上的家庭服務、家庭護理、家宴服務等已經擴容升級,如家庭護理就包括了月子保姆、孕婦和嬰幼兒護理、老人陪護、醫院護理、殘疾人護理等,家庭服務包括了幼兒托管、孝心服務、寵物托管、家庭保潔、園藝服務、維修服務、配送服務、代購跑腿等。家政服務內容的繁雜,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市場的供給不足以及服務品質的良莠不齊等現象。
(4)質量的差異性。由于自雇型等家政服務就業靈活,家政服務內容龐雜繁多,以及家政服務消費帶有明顯的私人即期消費的經濟驅動,在行業規范與服務標準的制定跟不上服務發展的情況下,家政服務的質量參差不齊、家政行業的被投訴率居高不下就成為影響家政服務發展的關鍵問題。
家政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越來越引人關注,成為滿足現代家庭生活需要的重要生活服務行業,它的發展具備以下特點:
(1)市場驅動型。家政服務業的供給側與需求側是一個以消費者即雇主為需求側、以家政服務機構和家政服務員即雇員為供給側的供求關系。隨著中國社會人口結構的不斷變化,原有的大家庭被現在的核心家庭所取代,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日益快節奏的現代都市生活引發了以生活照料為主體的家政服務需求的旺盛。因此,由雇主購買家庭生活服務為市場驅動的現代家政服務業成為市場經濟中快速增長的一支力量。越是經濟發達的省份與城市,家政服務產業的增長勢頭越猛,產值也越高。
(2)就業導向型。城市家政服務的就業人員,有很大一部分屬于從農村流入城市、以女性為主的外來務工人員。這個群體普遍文化程度低、未經過職業培訓、綜合素質與能力都亟須提高。家政服務業作為新興產業,它的快速成長,不僅能充分吸收勞動力、促進就業,而且在精準脫貧、保障民生方面同樣起到了積極作用。就業導入與轉化,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尤其重要。
(3)融合發展型。近五年來,以“互聯網+”和連鎖經營為代表的新經營模式持續涌現,不斷促進家政服務行業的發展。目前,中國老齡化速度加快,同時新的生育政策已經出臺,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養老看護和母嬰護理等家政服務行業還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為家政服務行業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四)家庭服務業與家政服務業的聯系與區別
從“家庭服務業”到“家政服務業”,這前后兩個概念,在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目的等方面的表述大致相同,主要區別集中在對服務主體、服務方式的表述方面??傮w上,前者的內涵多于后者,而后者的外延大于前者。
“家庭服務員”與“家庭服務機構”“消費者”一起,構成了家庭服務業概念的核心?!凹彝シ諉T”是指由家庭服務機構指派或介紹進入家庭成員住所提供各種生活服務的人員。而“專業人員”(即指家庭服務從業人員)是指進入家庭成員住所提供或以固定場所集中提供各種生活服務的人員。依照具有行政規章效力的《暫行辦法》規定,家庭服務員,是指根據家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家庭服務的人員。這一定義,雖然明確了提供家庭服務的法律規定方式(即合同約定),但是,并未解釋和明確“人員”是否為“家政工”?!凹艺?6條”則以支持與著力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暗含了“家政服務人員”將可能成為“家政工人”的立場與判斷。因為,根據國際勞工大會第189號公約《關于家庭工人體面勞動的公約》和第201號建議書,“家政工”或“家政工人”有獲得體面勞動及相關保護的權利。
由此可以初步了解,“家庭服務業”和“家政服務業”雖有一字之差,但兩者本質上基本相同,都是以家庭為服務對象,由家庭服務員、家政服務員,或具備一定崗位經驗與職業技能的專業人員向家庭提供各類勞務,滿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務行業。
其中,“家庭服務員”和“家政服務員”既有聯系也有區別。
(1)聯系。
兩者都是現代生活服務業的重要組成,在內涵與外延上基本相同,“家庭”與“家政”在大多情況下可以通用。
(2)區別。
家庭服務員,是伴隨生活服務業的興起,承擔母嬰照料、養老照護、家庭烹飪保潔等勞務活動的靈活就業人員。它相對屬于經濟學的范疇。
家政服務員,是既古老又新興的職業工種,它不僅涉及家務事務,也涉及進入社區、養老機構等固定場所集中提供各種生活服務的服務人員。同時,因為國家將大力發展“家政學”專業的本科辦學,并將對畢業生授予法學學士稱號,因此,它相對屬于法學與社會學的范疇。
二、中國現行家政服務法律制度介紹
現在,重新回到對“家政服務法律法規”的現實考量上來。截至2021年2月,我國共制定憲法和現行有效法律275件,法律解釋25件,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47件,行政法規609件,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16000余件,司法解釋637件,涵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最主要的內容。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檢索我國現行法律,在憲法的統領下,雖然,民法、婚姻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刑法等均對某些家政法律關系有所調整和規范,但確切地講,尚未有一部直接調整家政服務法律關系的國家法律,而僅有《上海市家政服務條例》這一部新的地方性立法
,以及2001年制定、2019年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家庭服務業條例》。換言之,我們將和大家討論、學習的家政服務法律法規,是圍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上海市家政服務條例》等在內的,廣義上的家政服務與管理的政策、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
廣義的界定有其政策與法律依據?!爸笇б庖姟辈粌H提出要“逐步規范家庭服務業市場秩序”,還專門就“維護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在第二十六條作出規定:加快政策法規建設。逐步完善涉及家庭服務業的投資、金融、勞動關系、社會保障、社會組織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積極推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病患陪護服務以及其他家庭服務業態的法規章程和政策措施的制(修)訂工作。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出臺地方法規章程,增強操作性,為發展家庭服務業和促進就業提供法制保障。在“家政36條”中也分別提到了“完善公共服務政策,改善家政服務人員從業環境”“推進服務標準化,提升家政服務規范化水平”等方面內容。《暫行辦法》,是目前為止專門規范家政服務經營行為、維護家庭服務業各類主體合法權益、促進家庭(政)服務業發展的一部“準法律”(政府規章)。隨著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的頒布與施行,特別是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實現,將會進一步加速推動家政立法的發展。
三、《上海市家政服務條例》立法解讀
《上海市家政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商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于2019年12月19日通過,并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上海市民生領域的一部重要立法,共7章43條,主要規定了家政服務人員、家政服務用戶、家政服務機構的權利與義務,政府、協會在規范家政服務活動、促進家政行業發展方面的責任和作用,以及為家政服務業發展增值賦能的一系列政策性規定。
(一)立法背景
在國家層面尚未出臺有關家政服務專門法律、法規,但家政服務業的發展需求日漸旺盛而供給短缺不足的情況下,上海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從上海市加快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戰略定位出發,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立法經驗,通過及時制定《條例》這一地方性法規促進本地的家政服務業發展。一方面,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政是一個朝陽產業”等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部署要求,另一方面,這也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
從客觀需求看,上海現有800多萬個家庭,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正在使用家政服務或者有家政服務的剛需,但是,本市家政服務“小、散、弱”的發展特點又暴露出行業供給中存在的不少問題。只有通過立法先行先試,將一些好的制度用法律加以支撐固化,將一些行業亂象納入法治軌道去消解整治,才能實現上海家政服務業的規范與促進并舉、治理與發展共存的預設目標。
(二)立法內容
《條例》第一章總則部分,主要規定了立法目的、適用范圍、基本原則、政府職責、部門職責、群團組織自律以及行業組織自律。
其中值得關注的有以下三點:
(1)立法目的。包括三點:一是規范家政活動,二是維護家政服務各方的合法權益,三是促進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
(2)基本原則。包括了依據民法總則對家政服務活動設定的“應當遵循自愿平等、誠實守信、安全便民的原則”,以及對家政服務業管理設定的“應當遵循促進行業發展、監管和服務相結合、平等保護各方合法權益的原則”。
(3)管理職責。對于政應府給予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市、區商務部門作為行業主管與指導部門,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群團參與,行業組織的自律管理等,都有詳盡的管理要求。
(三)立法解讀
《條例》第二章機構與人員部分,主要規定了對家政服務機構的各項要求以及用戶的權利義務、家政服務人員的權利保障、家政服務人員的行為規范、能力提升等內容。
這一部分堪稱《條例》的出彩內容。例如,第八條第一款:本條例所稱的家政服務機構,包括員工制家政服務機構和家政中介機構。這是我國首部地方性立法中首次明確對家政服務機構類型作出導向型的分類規定。該條第二款根據民法總則、公司法、合伙企業法、企業法人登記條例等對家政服務機構的運營規則即成立條件作出了明確而詳盡的規定,對于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開展經營活動的機構,還按照電子商務法要求其及時、全面、真實、準確地披露服務信息。該條第三款規定了家政服務機構招用或居間介紹家政服務人員時的證件查驗等義務。
第九條重點對員工制家政服務機構與家政服務人員的法律關系以及雙方的權利義務作出了規定。特別強調了“本市鼓勵發展員工制家政服務機構”,同時要求“員工制家政服務機構依法與用戶簽訂家政服務合同”。此次《條例》制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大力積極倡導、鼓勵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這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遙相呼應:要大力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要培養一批具有區域引領和示范效應的龍頭企業,形成家政服務業知名品牌,實施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
第十一條、第十二條分別對用戶即消費者的權利、義務作出了規定。第十三條專門針對家政服務人員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享有休息的權利等作出規定。第十四條規定了家政服務人員必須遵守的義務以及職業道德規范。
《條例》第三章規范與管理部分,主要規定了家政服務標準化、家政服務合同、家政服務管理平臺、機構備案、人員備案、信息對接、政府監管、糾紛多元化解等內容。
第十六條關于家政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規定,表明了《條例》在通過健全完善上海市家政服務標準體系、強化家政服務標準實施與監督、推動提升家政行業服務質量和水平方面的法律創新舉措。因為,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提升服務水平、增進消費互信,對于推動家政服務業規范化和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截止到2020年,上海市已制定出臺了《家政服務機構管理要求》(DB31/T 1045)、《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基本要求》(DB31/T 1046)《家政服務溯源管理規范》(DB31/T 1047)三個上海市家政服務標準文件,供家政從業各方自愿采用。
第十七條對簽訂家政服務合同以及家政服務合同示范文本作出了規定。第十八條對建設本市統一的家政服務管理平臺作出了詳細規定,第十九條是關于家政服務機構備案的規定,這些與“一網通辦”平臺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等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在平臺信息采集和查詢時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已于2020年4月制定出臺了《上海市家政服務管理平臺信息管理暫行辦法》,2020年4月27日,該平臺已投入使用。
第二十條是關于家政服務人員備案及家政上門服務證發放的規定。第二十一條是關于家政服務機構信息報送與信息對接的規定。第二十二條對行政管理部門對家政行業的監管和受理投訴舉報作出了規定。第二十二條提出了可以通過方便快捷的家政服務投訴處理機制、行業組織糾紛調解機制、消協、居(村)委等多元化的糾紛調解機制化解家政服務糾紛。
《條例》第四章促進和發展部分,主要規定了社區網點、技能培訓、體檢、人才培養、商業保險、金融支持、住房保障、積分與戶籍辦理、信息協助、群團支持等方面內容。
第二十四條是關于支持社區家政服務網點建設的規定。因為社區既是發展家政、養老、托幼等服務業的基本依托,也是長期以來有效供給民生的短板。抓住社區這個載體與關鍵,依托政府投資建設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場地)設立家政服務網點,配套減租等措施,著力推動家政進社區,將對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起到關鍵的扶持作用。第二十五條是關于家政服務人員職業培訓的規定。因為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加強職業培訓是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因此,《條例》對家政行業中的職業技能培訓、培訓補貼政策、培訓資源統籌等作出了一攬子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了家政服務人員的體檢類別。根據2020年1月出臺的《上海市家政服務人員分類健康體檢標準》,體驗標準從一般家政服務員、居家家政服務員、養老照護服務員到母嬰照護服務員,從四級到一級逐級加嚴。第二十七條是關于加大家政服務人才培養力度的規定。明確提出市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家政服務納入職業教育計劃,支持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培養家政服務專業人才。上海開放大學家政學本科專業正是因此應運而生。第二十八條是關于支持家政服務商業保險發展的規定。第二十九條是關于強化家政服務機構金融支持的規定。
《條例》第五章行業建設部分,主要規定了行業組織、能力等級評定標準、信用評價、行業懲戒等方面內容。
第三十四條是關于家政服務行業組織的職能的規定。賦予家政服務行業依據章程的規定,開展一系列工作的權利。第三十五條是關于家政服務行業組織開展家政服務能力評定團體標準制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發布技能等級薪酬指導意見的規定。第三十六條是關于家政服務行業組織開展社會評價和信用記錄的規定。第三十七條是關于家政服務行業組織實施行業懲戒的規定。
《條例》第六章法律責任部分,主要規定了指引條款、對機構違反行為的處罰、民事責任、治安與刑事責任、處分等方面內容。
第三十八條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有處罰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處理給予了法律適用上的解釋。第三十九條對家政服務機構違反信息報送義務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作出規定。第四十條至四十二條分別涉及民事責任、刑事責任以及治安責任等。
《條例》第七章為附則部分,明確該《條例》從2020年5月1日起實施。
《條例》的制定與實施,注定將以“全國第一部地方性家政立法”的領跑者形象載入家政服務業發展的史冊。
四、全國地方性家政服務立法介紹
從全國范圍看,深圳市通過對2001年頒布并實施的原有地方性法規予以修訂,于2019年10月31日出臺了修正后的《深圳經濟特區家庭服務業條例》(以下簡稱《深圳條例》)。
《深圳條例》共6章35條,包括第一章總則、第二章家庭服務經營者、第三章家庭服務人員、第四章家庭服務消費者、第五章法律責任、第六章附則。其立法宗旨是為促進深圳經濟特區家庭服務業的發展,適應家務勞動社會化的需求,規范家庭服務經營行為,保護家庭服務消費者、家庭服務人員和家庭服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特區實際,制定了本條例。其適用對象為家庭服務業的經營和管理活動。該條例繼續保留使用了“家庭服務”的概念,即本條例所稱的家庭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服務對象,以家庭事務為服務內容的有償服務,包括家庭保姆、家庭清潔、家庭護理、家庭教師以及其他有償家庭服務活動。同時,對原有的第三條主管部門及負有職責的相關職能部門進行了修改與調整,修改后的文字為“市、區主管家庭服務業的部門,依法對家庭服務業進行統一指導、監督和管理。市、區教育、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價格主管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對家庭服務業實施監督和管理”。第六條、第三十二條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被修改為“市場監管部門”。
《深圳條例》明確規定,從事家庭服務業的經營者,應當依法與家庭服務人員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按規定向其發放工資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也就是說,家庭服務人員同其他行業的工作人員一樣,應當成為公司的員工,由公司直接發放工資,而不是由其服務的對象發放工資。公司還應為服務人員繳納社會保險,這對相對處于社會弱勢群體的家庭服務人員來說,其正當權益得到了極大的保障。條例還規定,經營者應當直接與消費者建立服務關系,簽訂家庭服務合同,指派服務人員向消費者提供服務。消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消費權益爭議的,依照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深圳經濟特區的《深圳條例》實施至今,特別是關于政府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家庭服務業,扶持家庭服務業發展,促進家庭服務和社區服務協調發展的方針,還有提倡的兩大原則:從事家庭服務經營活動應當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的發展原則,以及家庭服務各方應當遵循自愿、平等、誠實信用和安全、方便的原則,為中國家政服務行為規范化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江蘇省作為家政服務業大省,2016年出臺了《江蘇省家政服務行業管理規定(試行)》。該管理規定由江蘇省家庭政務服務協會發布,旨在通過加強行業協會的自律建設,對家政服務經營者、家政服務人員、家政服務消費者做出相關規定,以此促進江蘇省家政服務業的產業化、規范化發展,推動家庭服務的社會化。
關于標準化工作,截至2018年年末,我國現行家庭服務業標準化文本總計達到207個,涵蓋國家、行業、地方、團體、企業5個層級,基礎、業務、評價多個類別,孕嬰、養老、保潔、搬家等十幾個專業領域,初步形成完整的家政行業標準化體系,有效保障了家政行業的健康發展。
本章通過分析“家政服務法律法規”的初步概念,解釋了“家庭服務業”和“家政服務業”的聯系與區別,明確在尚未制定出臺專門法律的當下,國家現行家政服務法律制度的基本構成。特別應學習和掌握《上海市家政服務條例》的立法背景、內容及特點,以及了解全國地方性家政服務立法的情況。
思考題:
1.家政服務業與家庭服務業有何聯系與區別?如何理解家“政”與家“庭”這一字之差?請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談談學習體會。
2.針對家政服務和家政服務業兩者的不同特點,從家政服務從業者角度談談現實中兩者之間的關聯與區別。
3.《上海市家政服務條例》的最大亮點是什么?這部地方性立法的頒布,對于上海家政服務業的規范發展起到了哪些促進作用?
4.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愿意提出立法建議,制定家政服務專門立法嗎?如果有,它的名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