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干部如何錘煉超強忍耐力
- 劉玉瑛
- 3936字
- 2022-11-23 12:34:34
三、以內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
“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最緊要的是守住內心,從小事小節(jié)上守起,正心明道、懷德自重,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以內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這是2022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對年輕干部提出的要求。這也為年輕干部錘煉面對誘惑的忍耐力指明了路徑。
(一)守住內心,保持一份氣定神閑
抵御誘惑難嗎?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說抵御誘惑不難,是說,只要守住了內心,抵御住誘惑就不是一件難事。
守住了內心,就能:面對浮躁,淡定;面對名利,淡泊;面對世俗,清醒;亂花間不迷惑,泥淖中不沉淪,始終保持一份氣定神閑,無論何種誘惑,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原則和情感。
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就是一位守得住內心的人。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授銜之前,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聽說這次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并被任命為國防部副部長,工資定為四級,十分焦急。
他匆匆趕到賀龍家里,請求賀龍向軍委反映他的意見:改授上將銜,降低生活待遇。
不久,他又給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各位副主席寫了一份言辭懇切的“降銜申請”。他在申請中寫道:“我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與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
在中央軍委會議室里,毛澤東高揚起許光達的“降銜申請”,神情激動地對朱德、徐向前等人說:“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革命的明鏡……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因革命工作,許光達與妻子鄒靖華曾多年失去聯系。這期間,許多姑娘傾慕他,向他射出丘比特之箭,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也有人勸他:“你同妻子離散十年了,兵荒馬亂的年月,倘若她不在人世了,你豈不是白等了?”但他卻說:“我要等。萬一她沒有死,我另娶別人,豈不傷透了她的心!這些年來,她為我做出了那么大的犧牲,盼望與我團圓。假如她真的死了,我也要見到她的墳墓,添上一抔土,否則,我是不會再娶的。”蒼天不負有心人,許光達終于奇跡般地與妻子團圓了。
新中國成立以后,許光達作為國家高級將領和領導人,經常可以帶夫人參加各種重大的禮儀活動,但鄒靖華卻不愿意參加這種活動。因為多年來,艱苦生活的磨礪,使她未老先衰。她覺得自己比那些年輕、漂亮、光彩照人的夫人,太遜色了。可是許光達每次都硬拉她去參加,他說:“國家的威儀,不僅僅表現在外表上,而主要是看一個國家的國魂、士氣、民風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在這方面,你可以把那些外國武官的夫人比下去。‘糟糠之妻不下堂’,這是做人的起碼道德。何況你我是患難多年的夫妻。”
許光達對妻子鄒靖華的感情,不僅經歷了戰(zhàn)爭年代艱難困苦的考驗,也經受住了和平環(huán)境身居高位的考驗,抵御住了各種各樣的誘惑。
(二)守住內心,從小事小節(jié)上守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是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臨終前給他的長子,也是皇位的繼承者劉禪的遺言。
劉備用這句話告訴他的兒子劉禪做人的道理: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不要因為壞事小而去做。
劉備的這兩句話,可謂是至理名言。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小善積多了,也能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做多了,也能成為毀天下的大惡。
事實上,變質腐敗落馬的干部,也并非一開始就腐敗透頂,往往是逐步積累而成的。
因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的河南省交通廳原黨組書記、廳長石發(fā)亮,其罪行就是不斷累積而成的。他曾把有所企圖腐蝕拉攏領導干部的行為概括為“十二個一下”,即“逢年過節(jié)看望一下,住院治病慰問一下,家人生日祝賀一下,出國考察支持一下,家有喪事憑吊一下,喬遷新居意思一下,孩子結婚(升學)表示一下,已提拔者感謝一下,想提拔者爭取一下,關系好的加深一下,關系一般的親近一下,暫無求者鋪墊一下”。
北齊思想家劉晝說:“尺蚓穿堤,能漂一邑;寸煙紲突,改灰千室。”小小的蚯蚓,能穿透河堤,于是,決堤的河水能淹沒一邑;從煙囪里發(fā)散出來的絲絲煙塵,久而久之,就能把成百上千潔凈的房屋污染。
古人云:“道自微而生,禍自微而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凡事積微成著,細節(jié)決定成敗。成就大業(yè),必須從做好細微的小事入手;禍患的發(fā)生,常常是由于一些細小的失誤積累而造成。
由此而言,年輕干部守住內心,來抵御誘惑,也需要重視和正確處置細微、細小的事情,真正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
《淮南子·繆稱訓》云:“積羽沉舟,群輕折軸,故君子禁于微。”羽毛很輕,但堆積起來,可以把船壓沉;一群體重很輕的人,會把車軸壓斷。所以,有修養(yǎng)的人嚴于律己都從細微的小事防范做起。
清朝康熙年間,素有天下第一清官的張伯行,因政績卓著,被提拔為督撫。一時間門庭若市,拜謁者紛至沓來,攜禮相訪,張一一謝絕,分毫不納,并手書《禁止饋送檄》,張貼于堂上。其文如下:“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儻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此文現今讀來,也令人心生敬意。
(三)守住內心,從自省自律上做起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中說:“在中國古時,曾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是說自我反省的問題。”
關于自我反省,高爾基有一句名言:“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玷污。”
毛澤東指出:“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
年輕干部要自省自律,就需要時常解剖自己、清掃自己,才不會讓污垢積厚成疾,才不會讓心靈蒙上厚厚的塵埃。
曾國藩為什么能被稱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這跟曾國藩嚴格要求自己,善于經常自我反省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有寫日記的習慣。他在日記中總是對自己一天的言行進行檢查、反思,對自己的修養(yǎng)做檢討。他的檢討非常嚴格,甚至連做夢的事情都不放過。譬如,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初十,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
“昨夜,夢人得利,甚覺艷羨,醒后痛自懲責,謂好利之心至形諸夢寐,何以卑鄙若此!方欲痛自湔洗,而本日聞言尚怦然欲動,真可謂下流矣!”
原來,那天夜晚,曾國藩做了一個夢,夢見別人得到了好處,自己非常羨慕。夢醒之后,他對自己嚴加痛責,說自己好利之心這么重,重到連做夢都能夢到,真是卑微鄙陋。
他還對照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來反思自己。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初三,曾國藩在日記中說,他去拜訪朋友陳源袞。陳源袞告訴曾國藩:“第一要戒慢字”,說曾國藩“無處不著怠慢之氣”。曾國藩把陳源袞的話記在日記中,并反思說:“真切中膏盲(肓)也。”
隨后,他又寫道,陳源袞還告訴我,對待朋友,“每相恃過深,不知量而后入,隨處不留分寸,卒至小者齟齪,大者兇隙,不可不慎。又言我處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須步步留心”。
記述完朋友對他的批評之后,曾國藩寫道:“此三言者皆藥石也。”
自我反省,是年輕干部進行自我修養(yǎng)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自我反省,貴在嚴格。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反省。
自我反省,重在自我清掃。年輕干部嚴于解剖自己可以看到自身的“塵埃”。但是,看到“塵埃”,只是自我批評的開始,問題的關鍵是要把身上的“塵埃”清掃干凈。
據歷史記載,明朝時官吏貪黷漸成風氣。而楊繼宗雖然身居高位,卻不為之所染,以至當時掌權的太監(jiān)汪直都承認:“天下不愛錢者,惟楊繼宗一人耳。”
楊繼宗為何成為“天下不愛錢者”,因為他十分鄙視那些貪官污吏,把他們視作臟物。他每次到達新任衙所,總是先命人汲水百斛,將衙門之內全部沖洗一遍,然后才視事問政。有人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說:“吾以除穢也。”
事實上,與其說楊繼宗“洗滌廳事而后視事”,不如說他是“洗滌心靈而為官”。
古代的官吏能“洗滌心靈而為官”,黨的年輕干部也要勇于清掃自己身上與黨的要求、與人民的要求不相符合的東西,守住內心,清清白白地為黨和人民做好工作。
年輕干部守住內心,不僅要自省,還要自律。自律,就是古人所說的慎獨。所謂慎獨,就是在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仍能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我監(jiān)督、自我約束,自覺地按照道德規(guī)范和法紀的要求去做。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慎獨”的傳統,認為它是一種重要的道德品質,是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和高尚的境界。
清朝雍正年間,有位名叫葉存仁的官吏。他先后在淮陽、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他當官30多年,卻兩袖清風,從未收取過任何賄賂。
有一次,在他離任升遷時,僚屬們派船送行,但船只卻遲遲不到。直到夜半時,才見一葉小舟劃來。
原來,僚屬們?yōu)樗麕砹损佡浂Y品,為避人耳目,特意在深夜送來。他們以為葉存仁平日不收禮品,是怕他人知道出麻煩,而夜深人靜之時,神不知鬼不覺,葉存仁一定會收下。
誰知,葉存仁見此情景,卻揮筆賦詩一首,將禮物退了回去。詩云:“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葉存仁為什么能夠抵得住誘惑、清廉為官?答案很簡單,就是葉存仁能夠自律,有恪守“慎獨”的美德:“不畏人知畏己知。”
一般說來,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在組織和領導的監(jiān)督之下,每個人都比較能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但在“無人監(jiān)督之處”,卻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甚至做一些為人所不齒的事。只“畏人知”,而不“畏己知”。實際上,在沒有別人的監(jiān)督和壓力的情況下,自己的念頭是不是錯誤,自己的行為能不能檢點,能不能做到謹慎不茍且,不說不道德的話,不做不道德的事情,這是對個人的社會道德修養(yǎng)的一個考驗,也是一個可靠的判斷標準。如果一個人獨處時能遵守社會道德,那么他的社會道德修養(yǎng)肯定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