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復制的運營力:運營人指數級成長之路
- 劉穎斐
- 1718字
- 2022-11-11 18:32:17
開篇 從全職寶媽到網易資深運營
不是“985”和“211”院校的畢業生就找不到好工作了嗎——中國不止三百六十行,賽道有很多
自互聯網誕生以來,凡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設置、構建的商業模式,幾乎都離不開三個要素:產品、流量、變現。
大家好!我是作者斐斐,一個非“985”和“211”院校畢業的普通本科生。曾經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有任何人脈和資源,還當過一年的全職媽媽,后來通過自學轉入互聯網行業,目前在網易就職。
我在網易從事過新媒體內容運營、圖書電商用戶增長運營、網易蝸牛讀書社群運營等工作,現在負責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項目。我經常接觸到比我當年優秀很多的本科生、研究生用戶,他們表示自己的學校、專業不是很有競爭力,擔心一畢業就失業。我也會遇到一些合作方表示創業艱難、流量增長難、變現難。大家都對未來感到迷茫。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刻,不過迷茫之后還是要想辦法做點什么來破除焦慮。因為我也曾跌落到谷底,也曾被人幫助過,所以希望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我在書中會聊到大量自己操盤過的案例,介紹一些沉淀下來的方法論和技巧,希望可以對讀者有一些小小的啟發,當然,我所涉及的領域并不限于互聯網行業。
我先給大家分享一組數據。我們原來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事實上,中國職業分類(2015年)有8個大類、75個中類、434個小類、1481個職業。如果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實在不好就業,或者說目前想轉行,但沒有一技之長,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換一個“賽道”。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崗位涌現,其中有很多學校里教的知識不涉及的崗位。面對一個互聯網運營崗,你學中醫和學法律是一樣的,專業都不對口,但是如果你自己做項目的經驗匹配,那么就業完全不成問題。我有一位在某頭部互聯網企業工作的朋友,其在攻讀學士和碩士學位期間的專業都是中醫,后來轉行做互聯網相關工作,他有時一邊幫同事把脈一邊寫策劃案。
我再分享幾個身邊有意思的職業給大家。我的朋友A,是一位年近40歲的女性,學歷并不高,她從30歲開始入行茶圈,考了茶藝師、考評員、評茶員,現在每月6000元的底薪,一次課的課時費將近1000元,很多學員還會找她買茶葉,這樣,加上銷售茶葉的提成,她一年有70萬元左右的收入。
我的朋友B,原來是一位公交車司機,后來在考證的時候認識了某學校的校長,于是開始兼職做招生代理。他買了幾輛電動車放到杭州人流量最大的地鐵口,然后在電瓶車上面打廣告招生,僅在2021年就創造了50多萬元的收入,之后搭建了自己的小團隊,現在已經辭去了公交車司機的工作,如今的他1個月就可以賺到過去1年的收入。
還有一位朋友C,是全職寶媽,因為產后胖了很多,就開始一邊減肥,一邊錄制短視頻,沒想到收獲了幾百萬個“粉絲”,于是她一邊做健身教練,一邊直播帶貨。她現在已經在深圳買了房,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我在做技能培訓活動時遇到了一位咖啡師——20多歲就被評選為杭州E類人才。他就讀于職業院校,18歲開始打比賽,非常努力,拿了很多國內外獎項,在行業里小有名氣,現在服務于一些五星級酒店。他會制作一些與咖啡知識、拉花技巧相關的短視頻發到平臺上,偶爾也出來授課,還有明星經常指定要他服務。他也已經實現買房買車的小目標了。
這幾位朋友的起點都不算很高,甚至其中幾位是“半路出家”的,但都通過自己的摸索和努力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還或多或少地運用了互聯網引流、文案、內容、轉化、社群運營的技巧。所以說,互聯網行業并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行業。除了求職,一些互聯網的思維模式也可以運用到生活和創業中。
我大學學的是電子商務,畢業的時候非常想去杭州某頭部電商企業工作,投了幾次簡歷都石沉大海,后來經人介紹進了一家創業公司做行政助理,每月底薪是3500元。當時正好是公眾號的風口,有一位朋友是做公眾號外包的,問我要不要試試做兼職,酬勞為100元/篇。我想也沒想就接下來了。因為這個兼職,我成為公司里第一個會運營公眾號的人,于是我提議公司也開通公眾號。老板覺得不錯,就給了我這個機會,當時剛好成立的分公司需要這個業務,于是就讓我去分公司做運營總監了。
然而,這個工作并沒有什么不可替代性,在休完產假后,我失業了。
在這段低谷期,我因為哺乳造成睡眠不足,引發長期失眠,產后體重增長到190斤,再加上失業的打擊,我患上了產后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