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最后一擊
- 直播被吻后,我連夜和頂流分手
- 貓砂盆
- 1904字
- 2022-11-08 14:20:13
第26章 最后一擊
后院信箱處。
齊薰打開寫有自己名字的信箱,箱子里安安靜靜躺著兩份信。
他冷淡的取走信關好信箱,拿出其中有著紅色火漆、綁著漂亮蝴蝶結的信封,珍惜的握在手里。
回到房間,齊薰也是先拆了有漂亮蝴蝶結的那封。
定睛一看,信封上整齊娟麗的字體映入眼簾。
齊薰冷淡的眼神稍稍緩和,嘴角露出一個不著痕跡的笑。
這確實是微微的字。
齊薰坐在沙發上,認真的看著。
[
齊老師,我們來交個朋友吧
明天早晨九點,多功能廳
^_^
]
【芷子寶寶的字好可愛啊!】
【果然是寫給齊神的!】
【剛從程榭那邊回來,芷子寶寶居然沒有把信寫給程榭小子,是我站錯西皮了嗎?】
【感覺這些人中只有齊影帝配得上芷子寶寶了,兩個人咖位比較搭】
【這怎么能相提并論,gwz和齊神一個視劇咖,一個電影咖,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人】
【前面那個評論是不是黑裝粉?什么年代了還給人分三六九等不成?】
【真照你們這么說,都是演員,誰看不起誰了?】
【話不是這么說,演員也分的啊,偶像劇演員和電影演員,差別就是在!】
顧微芷的字跡和她本人很像,軟乎圓鈍,沒有筆鋒,顯得很可愛。
顏文字本就可愛,她來畫,更軟萌幾分。
齊薰的腦海中不知怎么閃過了零星的畫面。
記憶最初關于顧微芷的印象,與現在相比,仿佛只有年齡的變化。
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沒有長進。
齊薰捏著這只有短短兩行的信,看了許久,才仔細將信收回到信封里。
他手邊還有一份。
對待這份平平無奇的信,他的態度肉眼可見地敷衍了。
拆開信封,抽出信紙,眼神快速掠過大片的字行。
齊薰根本沒有多加思考,便將信放回了信封里。
【等等,齊神的信呢?】
【我也想說,看了一圈都沒看到齊神的字,是我錯漏了嗎?】
【沒有錯漏,就是沒有齊神的字啊!】
【一上來就違規?那他何必又要來參加這個節目呢?】
【大家先別吵,既然節目組都把這場景發出來了,后面肯定有解釋的啊】
【該不會是故意剪輯掉了吧?畢竟節目組肯定知道粉絲們最期待的是什么】
【撓心撓肺啊!齊影帝的信到底寫給了誰!】
顧微芷的壞情緒一直延續到深夜。
一般情況下,她向來睡得早。
今晚鬧失眠,都怪齊薰。
鬧得她聞著最喜歡的氣味都睡不著了。
顧微芷氣惱地鉆進被窩,關上燈蒙頭準備睡覺時,手機忽然震了震,短信提示音響起。
隆起的被窩里伸出一只小手,在枕邊盲目地搜刮了一圈,終于找到手機后,才不耐煩地將手機撈入被窩里。
屏幕亮起,藍光照在顧微芷的臉上,俏生生的小臉蛋寫滿了怨念,櫻唇撅得能掛醬油瓶了。
點開消息,短信內只有簡單的兩個字:
[過來]
顧微芷眼睛猛地一亮,立馬翻身下床。
她墊著腳,悄咪咪的推開門。
小腦袋從房間里鉆出來,緊張地左右張望。
夜間的走廊靜謐無聲,整個大別墅仿佛都安靜了下來。
四處懸掛固定的攝像頭仿佛也進入了休眠,標志著運轉的綠燈不知何時已經熄滅。
可以通行!
她當即走出房間,輕手輕腳地關上門,再輕手輕腳地挪到對門,手握在門把上,緩緩轉動。
門沒鎖,很輕易就被打開了。
進房前,顧微芷警惕地左顧右盼,確定周遭真的沒有人,才悄悄摸進去。
齊薰的房間里很黑,窗簾拉得只剩下中間一條縫,夜空的月光帶來一縷殘余的光線,照亮了床鋪的位置。
床上有一個隆起的被窩,但是看不清人。
顧微芷躡手躡腳走過去,動作又慢又緩。膝蓋碰到床沿,她彎腰抹黑探索,尋到了被角。
悄悄爬上床,床上的人似乎沒有反應。
顧微芷偷笑,沒想到齊薰裝得還挺像回事。
她掀開被窩鉆了進去,沒一會兒就觸碰到了滾燙的小腿。
還沒來得及仔細觸摸,被褥翻騰,一雙手伸了過來,一把摟過還在床腳磨蹭的顧微芷,攬入懷中。
“有只小老鼠爬上我的床,我是不是該把她拎出去?”
齊薰湊到她耳邊低聲道。
顧微芷輕輕捶了他一下:“怎么是小老鼠?老鼠多丑啊!再怎么也應該是只小兔子或者小貓咪。”
黑暗中,也看不清齊薰的臉,只能聽見他清淺的呼吸和一閃而過的笑聲。
“笑什么笑,難道我不配可愛的小貓咪嗎?”顧微芷忙不迭地追問。
齊薰不說話,只是抓住她亂蹬的腿,避開關鍵區域,壓在自己的大腿中間固定住:“別亂動。”
顧微芷的眼睛滴溜溜的轉著,心底忽然升出幾分邪念。
這還不夠,顧微芷嘴上說著沒有意義的話,試圖令齊薰分神。
“我真的真的特別開心沒想到你居然會來,你不知道我看到你的時候有多驚喜。現在有你在我身邊,這個綜藝我一定會拍的更開心~”
“說人話。”
齊薰確實被這嗲聲嗲氣不像正經人的聲音吸引了,也試圖從她的廢話中剖析出有用的內容,一時真沒注意她的圖謀。
看不見的黑暗之中,顧微芷露出小狐貍般的笑容:“反正我就是高興嘛,有薰哥哥在,我什么都不用擔心了。”
溫暖的被子底下,顧微芷的膝蓋已經快屈到腰部。
這簡直是冒著生命危險,顧微芷又緊張又激動。
齊薰似乎是被甜言蜜語迷暈了頭,說話聲里也帶著淡淡的暖意:“是誰因為我不來,又哭又鬧?”
顧微芷厚著臉皮否認:“肯定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