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研究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的老齡人人口數量持續上升,人口出生率卻不斷下降,人口老齡化或超高齡化的問題極其突出。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量為1.76億人,占總人口比重12.57%,這一比例較之于2018年提升0.64%;同年,人口出生率下為10.48%,較之于2018年下降0.46%。我國老齡人呈高齡化趨勢,失能失智風險提升,而醫療、康復、護理類專業化服務人才欠缺,導致專業化養老服務難以滿足日益增長且多元化的養老需求。目前我國有能力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專業護理和醫療的養老機構數量有限,有能力進行風險管控和承擔的機構更少。人口老齡化問題一直是我國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問題。

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被活埋,臥病在床高老齡者被保姆悶殺[5],保姆謀害老齡人的事件時有發生[6],失能失智老齡人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可見,照護行業需健全法治,完善管理,提供專業化的照護服務,將照護服務納入法治化的軌道。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罹患失能失智癥的概率增加,失能失智者照護問題日趨嚴重。在當前的養老照護服務格局下,居家安養照護仍居首位,家庭照料仍占主導地位。但隨著高齡化的加劇,失能失智老齡人人數的不斷攀升,醫療服務和“社會化照料”的需求不斷增加,需要建置不同類型的社會照料服務網或體系,居家社區機構照料需協調發展,醫療服務和健康養護需結合。通過信托制度在照護領域的運用,探討其可行架構和運作規范,設計實質意義上的安養信托,讓照護服務機構及信托機構妥善利用信托保全、增值、保護、意思凍結或破產隔離等功能[7],維護被照護者權益,確保老齡人之財產管理和安養照護之目的,符合本人利益以及使本人意思得以延續。并用監護與信托或通過成年監護制度支援信托,防止親屬監護人的濫權,確保被監護人的財產安全,為其提供安養照護。萬向信托成功落地全國第一單成年監護制度支援信托,實現信托與監護的創新融合,對解決失能失智老齡人的身上事務和財產管理具有極高的價值。實務中,也可將特殊需要信托、安養(福祉型)信托、照護服務預收款信托、以房養老信托、安養(福祉型)信托、安養公益信托、安養型家族信托等各類信托引入安養照護領域,滿足失能失智老齡人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理論界也需要探掘其法源和法理,將研究成果用以指導信托制度在安養照護領域的應用。

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老齡人群體由于身體、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面臨著諸多財產管理和人身照護的問題。一是老齡人對于自己的老年生活并沒有進行有效的事先規劃。這使得老齡人邁入耄耋之年時,想要有效管理自己的財產卻已經來不及;而自己的身體和生活也可能因得不到及時的照護和料理而使自己陷入困境。二是親友造成當事人本人之困擾。親友之間爭奪財產時有發生,這很可能使他們忽視對老齡人的照護。三是本人意思未受到應有的尊重。從我國現行法律對失能失智老齡人的保護來看,老齡人智力衰退或心智喪失時,首要的法律保護手段是開啟并適用監護制度,老齡人對自己的財產或是人身的照護計劃自然得不到滿足。四是老齡人財產可能因有心人的欺詐而受到損害。由于沒有采取防范措施,老齡人很可能在尚未完全失能失智之前被人欺騙。

(二)理論意義

以積極應對老齡化戰略為切入點,明確“信托法制”對“老齡人安養照護和財產管理”的兼顧作用。通過信托的安全保障、財產管理、投融資、意思凍結、節稅、財富傳承等諸多功能,滿足老齡人之現實需要,設計各種安養信托;結合信托之彈性與靈活性的特征,研究各類安養信托制度(實質意義上),以滿足失能失智老齡人照護需求。

重點研究老齡化社會之信托制度的基本理論,探討其運作規范,深入把握其規律,進一步深化安養信托制度之內涵,提升制度的實用性及其研究的學術性。

探討運用于失能失智老齡人安養照護的信托制度之運作方式、法律構造和監督機制,將信托與其他制度相結合,體現安養信托在理念、原則、方式、形態、運作和監控上的創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焦作市| 淄博市| 伽师县| 巫山县| 宜良县| 星子县| 禹州市| 吉木萨尔县| 图木舒克市| 乌拉特前旗| 石河子市| 拉孜县| 太康县| 连南| 黄冈市| 霸州市| 哈密市| 武冈市| 夏邑县| 汉阴县| 乌兰浩特市| 化州市| 西盟| 富阳市| 卢氏县| 龙里县| 濉溪县| 九寨沟县| 石阡县| 刚察县| 湟源县| 科技| 鹤岗市| 马关县| 新闻| 汤原县| 临颍县| 紫金县| 石狮市| 射阳县| 兴和县|